优化政策组合 主动创造外需空间
在现行“出口退税”、“人民币汇率”以及“加工贸易政策”三项政策前提下,优化出口贸易布局势在必行。
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留下的需求缺口很难补上,全球经济都呈现出总需求不足的状态,特别是今年以来,欧债危机的急剧恶化、欧洲经济增长停滞,以及全球经济二次放缓,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中国不仅要稳定“外需”,更要积极地创造“外需”,这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在现行“出口退税”、“人民币汇率”以及“加工贸易政策”三项政策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出口贸易布局势在必行:
首先,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要稳定传统市场规模,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以培育竞争新优势为出发点,选择部分重点发展中国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新兴市场的规模。2011年我国与发达国家双边贸易增长18.3%,与发展中国家双边贸易增长27.0%,比发达国家快8.7个百分点。以俄罗斯为例,现在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40%,今年前五个月累计增长24.4%。在中国对其他发达经济体贸易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依然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未来中国应该扩大与俄罗斯经贸投资合作,重点推进能源及上下游合作、资源深加工、联合机电制造等大项目合作;开展高技术和创新合作,中国应该进一步挖掘对俄以及对其他新兴市场贸易合作的潜力。
其次,优化国内区域布局。要稳定东部沿海地区外贸规模,提升外贸发展水平,以内生增长能力建设为出发点,重点发展沿边省区和近年来发展潜力巨大、成效显著的中西部地区,加快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扩大中西部外贸规模。中西部地区近年外贸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42.0%,比东部地区快21.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毗邻中亚市场和东南亚、南亚市场,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很大,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
再次,优化贸易结构布局。把稳定出口与加快贸易结构升级结合起来。从目前情况看,有充足订单和刚性外需的大部分是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可以通过加大贸易融资、出口信贷和保险支持等向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高新技术等行业倾斜。
此外,要加快中国资本“走出去”步伐,加大对欧美投资力度。在中国出口和利用外资大幅下滑的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逆势上扬。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国内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走出去”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危机也使得海外资产收购变得更加可行。例如,由于希腊政府迫于偿债压力而大量出售国有资产,中国企业正借此之际瞄准希腊港口、电讯、银行服务、汽车产业、铁路设备、房地产、啤酒厂、电子工业、服装和玻璃仪器等多项领域。数据也显示,中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流程、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消费品和工业品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也在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对美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势头。近日,中美双方签署了42项合作协议,签约合同金额共计约34亿美元,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对美投资。事实上,时移势易,全球及美国经济的变化已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吸引外资。
近一段时期,“投资美国”正在成为美国社会走俏的热词,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实业投资及其带来的新的生产能力来实现经济走出困境,并分享全球资本带来的盛宴。当前,全球资本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过去直接投资主要是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经济体,但未来新兴经济体对外投资额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开始流向发达经济体,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次角色转变的重大机遇。
未来,国家需要不断完善对外投资的政策、法规,实现对外投资的便利化;通过与投资目标国达成双边投资保护协议,保障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海外利益;推动建立海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构建安全高效的平台。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设立特别基金,例如英联邦开发公司、德意志开发公司、丹麦工业化基金、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损失准备金制度”等,帮助企业提高海外融资的便利性。
事实上,“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双重矛盾常态化的背景下,通过战略调整和结构优化,积极主动地创造外需不失为一种良策。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