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引进来与走出去
2012年最新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经开始施行。新《目录》增加了鼓励类条目,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改造升级,将高端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促进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合伙人 陈睿 刘志鹏
2012年最新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经开始施行。新《目录》增加了鼓励类条目,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改造升级,将高端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促进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这一新政策的出台与我国的调结构、促增长的宏观环境相吻合。因为中国当前的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放缓,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会也必然会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移。但是,这种转移的趋势有多强烈,投资的热情有多大,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作为装备制造行业中的中国企业则更应该一面朝内看,一面朝外看,通过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建设、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实现企业自身的实力的升级。
建国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批重要装备。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尤其令人振奋的是,80年代以来,装备制造业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一批新型、高效、高精度的制造工艺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改善产品质量、制造大型成套设备、研制高新产品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背景后面有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词汇---市场换技术。
中国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往往通过合资合作的模式居多,所以越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或企业、其市场需求扩张越快,当然外资企业也就会从中获取其应得的收益。而值得国人欣慰的是我们很多中方的企业的模仿、学习、吸收、消化能力非常优秀。这些企业在经过合资技术限定期或者在合作结束之后,很快提高了其国产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并通过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例如:安徽合力叉车是93年与日本TCM公司合资建厂的,虽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TCM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安徽合力通过合资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对方的长处,很快将自有品牌发展壮大。目前安徽合力是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工业车辆研发、制造与出口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合力公司2009年位居世界工业车辆前八。其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综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在国内占据第一品牌的同时,还销往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发达国家或地区占公司出口量的60%。
类似于安徽合力的企业在中国有很多。也是因为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学习与竞争能力,国外的领先企业在中国投资的过程之中,也开始矜持与谨慎,他们会希望用最少的技术,换取最大的市场,甚至在核心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出口限制。以目前比较热的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投资为例,“11.5”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外商投资的海工项目主要有15个左右。从投资方式来看,大多数项目都是采用合资方式进行,部分项目存在外方控股和外商独资。但是从投资产品结构来看,大部分项目以生产制造海洋工程装备为主,只有少部分企业涉及到海洋工程装备模块设计,这就说明外商投资项目最核心的技术并没有转移到中国,合资企业主要建造的仅仅是一些海洋平台和海洋钢结构及部分海洋平台装备设备,它们在整个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中处于价值低端。
市场中的博弈何尝不象大自然的生存法则---物竞天择。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家的指导帮助下,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积极的吸取国外先进设计技术和制造经验,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领域推进和转移;而国外的先进企业对中国市场侧目的同时,却在努力保护其技术优势地位。但市场与经济的发展毕竟有其内在的规律,在日本、韩国、中国,装备制造业一直沿着提升技术能力、完成进口替代、继而加强出口拓展的路径发展,今后仍将继续沿这一路径演变。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子行业国际化发展阶段不同,其中港口机械、集装箱以及造船业都已完成进口替代,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正处于加速发展期。
当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大都集中在中低端水平,产品附加值还不高,未来我们的企业需不断努力打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我国装备制造业才将能跻身中高端领域,具备国际化竞争优势。
研究我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集团作为标杆,将对整个装备制造行业有很好的启示。三一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主导产品混凝土泵车已经全面取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为国内首位,且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致力于将产品升级换代至世界一流水准。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共申请专利4141件,授权有效专利2211件。2007年和2009年,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66米泵车、72米泵车两次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由混凝土泵送技术的跟随者成为领先者。在三一不断挑战国际市场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对国际领先企业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汲取。今年春节刚过,三一重工和德国普茨迈斯特宣布达成协议将正式并购。在09年之前,普茨迈斯特的泵车一直是世界的领导品牌,直到09年被三一超越。所以两家公司合并进一步巩固了三一混凝土泵车的龙头地位,实现了双方资金、技术与渠道的互补。另外,今年2月底,三一又与另一家世界优秀企业帕尔菲格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且将各持有50%的股份。设在长沙的三一帕尔菲格将开发和生产随车折臂起重机和伸缩臂起重机,将在三一重工长沙总部附近建厂,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0台起重机,中期目标是30%的中国市场份额。
通过分析三一集团,我们总结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自身技术与产品实力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不断投资于研发实力,使得企业有能力通过自主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替代进口,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就更加有资金来投入研发,投入自主创新,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增长的轨道,进而成长为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的企业。二、在企业实力增强的同时,走出去并购国外更先进的企业,直接将他们的先进技术并为己有。三、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并实现实践性创新。只有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三一重工集团,中国装备制造行业的调结构、提实力才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