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离岸市场的人民币第三方使用潜力巨大
最近几日,政府宣布了将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如果离岸市场仅仅依赖“回流机制”,虽然能一时缓解人民币出路的问题,提高资产收益率,但会严重抑制离岸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应逐步提高CCS汇率掉期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减少潜在发行量者对外汇风险对冲工具的疑虑。
作者马骏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最近几日,政府宣布了将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不少朋友问我如何解读。以下是我曾经对“第三方使用人民币“所做的评论。
主要国际货币一定有大量“第三方”交易。美元外汇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与贸易和直接投资相关的外汇交易只占全部美元外汇交易的5%。但是,如果一种货币要担当国际性(包括非本国的两个地区之间的)的贸易和投资结算工具、国际商品的计价手段、融资和投资工具、外汇储备时,由于这些交易大部分与本国实体经济无关,在境外离岸市场进行这些交易就为参与方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国际货币的这一类具体国际性用途叫做“第三方使用”,由于便利性等原因这类金融服务基本上都在离岸市场上发生。以美元为例,根据不同的指标计算,在全球美元外汇的交易中有一半到四分之三的比例属于“第三方交易”。 具体到人民币国际化,第三方使用的形式可以包括:1)在离岸市场借人民币,掉期为第三种货币在第三国使用;2)在离岸市场上用于投资和交易人民币金融产品;3)用于中国境外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易和结算货币(Vehicle Currency)。这三种形式的人民币使用,一般都要求离岸市场的服务。
如果离岸市场仅仅依赖“回流机制”,虽然能一时缓解人民币出路的问题,提高资产收益率,但会严重抑制离岸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主要问题是,如果人民币大量回流,香港就无法留存足够的人民币流动性,从而无法支持一个有规模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另外,如果主要依靠中资企业在香港融资使人民币回流,会不断产生对境内的流动性和外储的影响。所以,必须大力推动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通过第三方使用人民币提高离岸市场上人民币“体外循环”的比率。比如,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贷款给企业在境外使用,一方面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增加离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过度使用“回流机制”导致的对境内汇率和资本市场的干扰。
第三方使用人民币(如俄国公司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掉期成地三种货币在第三国使用)已经有几个案例。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其潜力可能是几十倍。在上千家已经发行美元债的国际企业中,可能有10%的企业有潜在的经济理由(如降低融资成本、在中国和香港市场建立声誉等)考虑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的主要瓶颈是多数国际企业完全本不了解香港离岸市场的融资功能,所以需要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广。由于这种推广活动带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商业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承担太多的成,因此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更多和更加主动地对推广活动提供支持。另外,应逐步提高CCS汇率掉期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减少潜在发行量者对外汇风险对冲工具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