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批纺织企业主动内迁拓展内需市场
坐拥“浙江针织出口第一镇”美誉二十年之久的浙江象山爵溪镇打算主动让出这顶帽子了。这座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海滨小镇内聚集了近千家针织企业,近来,企业老板们忙着在中西部建立销售渠道,当地龙头企业巨鹰集团董事长陈照说:“世界金融危机来袭,正是企业摆脱出口依赖,拓展内需市场的契机。”
“不用发愁的出口订单会把人养懒”
爵溪镇是国内主要的棉纺针织品出口基地之一,小镇1000余家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出口产业链,几家龙头企业一直是“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国际知名品牌针织系列的定点贴牌加工基地。
陈照说:“一批针织服装订单过来,只要短短几天时间,这里企业就能完成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包装全过程,外贸公司、国外经销商会主动找上门来。”依靠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多年积累的知名度,近年来,这里的出口企业几乎不用为外贸订单发愁。爵溪镇生产的面料、服装有80%以上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市场。
35岁的张益帆是陈照的徒弟,创办的福甬集团是华东地区颇有知名度的印花企业,在爵溪,他最先意识到了“不用发愁的订单”背后隐藏的危机。张益帆说:“源源不断的出口订单会把人养懒,一味依赖出口,是企业经营者缺乏危机意识和不思进取的表现。”他解释说,单纯依靠出口的企业,其实是被别人“卡着喉咙”,销售渠道完全在别人手里,自己根本没有回旋余地。
从“出口依赖”向“中原突破、西进战略”转型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张益帆便在河南、陕西等中西部腹地寻找企业移迁的机会,并加紧建立内销渠道。他的行动得到了巨鹰集团、甬南集团等爵溪几家主要针织企业的支持,今年6月,由福甬、巨鹰等一批爵溪针织企业联合投资12亿元的纺织服装城项目在河南开封尉氏县动工建设,计划年产高档坯布3万吨、印花1万吨、制衣6000万件。
数十家当地出口加工企业跟着张益帆来到河南,他们在张益帆旗开得胜后接踵而至。目前他们形成一个共识,中原地区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刚性成本较低,商业辐射度广,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下,“得中原者得天下”。
据陕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秦晓岚介绍,目前在陕西投资的浙商达20万人,2000多家企业,西部良好的销售市场是吸引他们的一大法宝。如目前有10多万浙商在新疆经商办厂,仅在棉纺上的投资总额已超过100亿元。除了新疆本身的消费推动,与之毗邻八国共13.5亿人口的辐射市场更具潜力。
拓展内需必须让老百姓消费方便
与外贸相比,拓展内需市场的关键在于销售网络建设,浙江的众多“出口转内销”企业各展身手。
张益帆认为,最好的销售模式就是让老百姓最方便地消费最适合他们的产品。尽管巨鹰、福甬集团在河南投资的企业还没投产,他们独特的销售思路已经基本形成。据介绍,他们把这里生产的内销针织品定位在中低档,通过“大篷车”深入广大乡镇农村。张益帆说,一个“大篷车”就是一个流动的服装超市,农民可以在家门口买到与出口质量和价格相仿的针织服装。
宁波洛兹集团则把中西部的县城作为他们的销售终端,并派出精兵强将在中西部地区进行布局。原先掌管江苏市场的陈建军如今负责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省的市场开拓,每个月至少有20天奔波在各地县城寻找加盟商,同时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他认为,激发中西部城镇的商业活力是撬动内需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