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调整促国际收支结构改善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主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进而长期、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结构状况。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并已取得明显成效。我国贸易顺差已从2007年占GDP的7.5%降到了2011年的2%左右,绝对数从2008年的近3000亿美元降到了2011年的1600亿美元左右。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格局也进一步改善。2007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10.1%,2008年这一比例回落至9%左右,2009年、2010年降至5%左右。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预计为3%左右,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加大。在这种形势下,还需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随着人民币“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需要乘势而上,多渠道扩大对外投资,在为个人和企业购汇提供便利的同时,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外汇融资便利,以及增加更多汇率风险管理手段,壮大企业“走出去”的实力。随着人民币跨境业务的迅速拓展,还可以考虑加快对外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的步伐,进一步缩小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规模。
事实上,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适应世界市场变化而导致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还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国际竞争力,进而长期、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结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