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毓静: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
5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邢毓静作为“喜迎盛会巾帼情———中央国家机关女司局长访谈”嘉宾之一,与网友在线交流。访谈中,邢毓静表示,人民币跨境使用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方面,邢毓静指出,“十二五”规划对此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和要求,人民银行将按照改革的精神、风险的理念、服务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合作的态度,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真正落实国家的战略安排和部署,以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服务民生,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推动人民币海外贷款和投资。借鉴国际经验,推动设立专营海外贷款和投资的基金,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二是研究出台关于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办法。人民银行将适时进一步放宽个人人民币业务的相关政策,个人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将更加便利。三是有序发挥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职能。结合中国银行(601988)间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积极回应境外金融机构、央行(货币当局)等将人民币纳入资产和外汇储备的意愿。四是继续积极回应更多国家与我国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的要求。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签订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已经逐渐从应对危机转向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下一步会继续积极回应与更多国家建立本币互换安排的要求。
我国于2009年7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试点开展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增长显著,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领域和业务品种不断拓展和创新,跨境投融资人民币结算全面推进,人民币在境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性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发挥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从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境内在上海和广东四城市启动,境外区域从港澳和东盟地区开始,2009年当年累计实现结算金额36亿元,到2011年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扩展到全国,境外参与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到190个,贸易结算额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6.6%左右。试点开始至2011年末,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量达2.58万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达1049亿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为326亿元。
邢毓静表示,从各项制度来看,近年来,人民银行在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有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包括人民银行2008年以来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实现了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的区域交易、对韩元等五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在开展贸易结算的同时,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人民币、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直接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展到了一些资本项目,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了海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推动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等境外机构经批准投资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与此同时,积极支持香港保持和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人民币目前在香港已经成为继港币和美元之后的第三大货币。
邢毓静称,跨境人民币业务为企业贸易投资提供了极大便利。
首先,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改革开放。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是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及提升国际地位的必然选择。历史经验证明,一个经济大国只有开放才能够永葆活力,开放是一个大国保持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目前的开放程度来看,实体经济的开放程度和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基本相称,但货币、金融方面的开放度和影响力则与实体经济开放度不相匹配。
第二,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助于我国完善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促进金融监管能力的提高,加快市场产品的设计、开发、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以及各方面管理能力等。
第三,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是顺应新形势下便利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满足境内外企业对于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投资及相关业务结算货币的需要,促进对外贸易投资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一是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二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清晰化;三是有利于企业优化汇率风险管理;四是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