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损失增大 海外大买家老买家不再可靠
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全球的实体经济也是寒意阵阵,一系列的市场环境变化,使得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市场风险陡增。今年以来,作为专业从事企业出口风险管理的国家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自各地分支机构的承保和报损数据不断上升,特别是9月以来,金额报损率急剧攀升,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大比例上升。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据似乎没有到顶的迹象。
专家支招
□在合同中增加“物权保留条款”
□不要太相信老买家、大买家
□与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合作
□实时跟踪买方经营状况
□选择正确的结算方式
□重视信用证的风险
□出口前追加定金
数据 沿海地区损失更大
出口风险的增加,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表现更为突出。
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温州办事处了解到,去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该办事处在温州范围已接到出口项下报损案件35起,总金额为625万美元,同比增长265%,金额报损率达2.2%。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今年前10个月承保的2亿美元出口,仅占温州市一般贸易出口额的2%。考虑到中国信保纳入承保的业务已属于经过风险筛选的业务,因此,温州实际发生的海外坏账损失金额估计十分惊人。
“如果企业在我们这里投保,损失相对要小些,否则,一次损失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利润去消化。”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的郑先生说。
温州的情况,只是拥有众多出口型中小企业的浙江省的冰山一角。来自中国信保浙江分公司(下称浙江信保)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浙江信保接到出口项下报损案件357起,总金额5968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5%和72%,金额报损率达到1.7%,个数报损率4.5%,也就是说,浙江信保承保的国外买家中,每100个就有4.5个发生风险。而且,这仅占该省一般贸易出口额的4.4%。
特点 欧美地区是重灾区
在采访中,中国信保的各地分支机构表示,金融风暴目前受灾最严重的欧美地区是第一风险发生地,拉美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逐渐成为第二风险发生地。
据了解,1~8月中国信保共受理厦门地区出口企业报损金额1900万美元,其中涉及美国市场的有1000万美元,对美出口逾期账款增幅达179%。
浙江信保办公室主任廖国权表示,1~10月该省美国地区的报损案件81起,占22.7%;总金额1921万美元,占32.2%;金额报损率和个数报损率分别达到2.2%和7.4%。
金融危机导致生存环境恶化,以往的大客户、老客户也变得不再可靠。“我们这里接到的报案,很多就是老客户、大客户赖账、拒收发生的。”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的郑先生说。
中国信保江苏分公司的李先生也表示,“那些海外大型集团企业,现在说不行就不行了,有些上市公司也开始赖账。欧美地区更是重灾区。”
中国信保副总经理周纪安在最近召开的2008海外市场信用风险分析会上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方面,破产或亏损的欧美企业无力支付货款,拒不付款;另一方面,存活的企业也会向中国缩小采购量,减少进口。
原因 海外消费市场疲软
据了解,老赖现象大比例发生,究其原因,与海外消费市场不景气导致买家资金周转困难有着重要的关联。疲软的消费市场使价格下跌,销售周期延长,回款放慢,库存增加,当各国买家无法自我消化损失时,最终就转嫁给了出口商。
浙江信保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意大利一家服装批发龙头企业,今年8月贷款到期后,银行不再给予续贷,使该公司无法支付9月到期的300余万美元货款,其中就拖欠了浙江两家企业150余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下,近期国际市场原油、钢铁、黄金、铝、铜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异常的大幅波动,导致买方收货意愿降到冰点,拒收风险急剧升高。”江苏信保相关人士透露,“9月以来,中国信保总公司已累计接到9起钢材、铝材等大宗货物出口产品的报损案件,平均个案报损金额为280万美元,报损原因为买方拒收货物,或通过各种方式逼迫出口商大幅降价和拖欠货款。”
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工作人员认为,汇率大幅波动也影响了买家收货和付款意愿。“最近,欧元、英镑、澳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快速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合同,买家需要更多的本币才能换购同样金额的美元,部分买家选择了单方面撤销合同或者要求出口方降价处理。”
应对
提防老买家大买家
面对上述情况,中国的出口企业该如何应对?中国信保的相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信保短期业务理赔追偿部毛剑明认为,根据中国信保的业务处理经验,买家规模大,与出口商交易历史长,并不意味着交易风险必然低。另外,也不能因为是老买家就放松警惕,国际商账追收的实践表明,许多逾期应收账款都发生在老买家身上,且追回率极低。
“对出口商而言,一是要实时跟踪买方当前的经营状况;二是要防止出口商大宗出货后买家突然破产,导致“钱货两空”,建议在出口贸易合同中订立“物权保留条款”,使买家在支付全部合同价款前,不能获得货物完整的所有权。”毛剑明表示。
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的郑先生则建议,出口企业应正确选择结算方式,企业也应重视信用证的风险。
江苏分公司的李先生则建议,企业要追加定金。“定金能增强买方的付款意愿。在出口前收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能大大增加买方的违约成本,减少拒收风险的发生。”
李先生还认为,中国出口企业对风险的应对手段单一,往往自认倒霉,数年的艰辛创业成果顷刻化为乌有。因此,说最安全便捷有效的途径,仍是寻求与权威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合作。
典型案例
140万只收回8000
老陈是浙江温州一家大型出口企业的负责人,他最近心里很烦。
今年6月,他的企业向南美某国的一家上市公司发运了15批货物,总货值达140多万美元。9月本该是付款的日子,孰料由于近期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该国当地政府最近出台了紧缩性财政政策,严格限制企业贷款的审批,导致该海外买家的资金链骤然紧张起来;与此同时,下半年全球工业产品价格的突然性暴跌,也影响了买家的市场销售。最终,买家选择了拖欠货款。
100万美元不是一笔小数目,折合人民币相当于近千万元。老陈起初还抱有幻想,相信买家会尽快付款。令他失望的是,苦等两个月后,买家虽频频作出还款承诺,实际仅支付了8000美元货款。无奈之下,该企业决定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报案。
比老陈运气更差的是苏州一家企业,该企业因为海外买家的原因,直接损失高达2000多万美元。“这是今年以来,江苏地区最大的一笔报损案值。”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内部人士这样说。
在以出口为主的义乌小商品城里,时不时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小商品城的大厅里,列出了多个有关如何防范国外买家赖账、识别海外骗子的宣传图板,并经常更新海外企业的风险系数变化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