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丝绸应对危机:“蛋糕”变小市场做“精”
金融海啸来势汹汹,国际消费市场“蛋糕”变小,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公司(简称广东丝绸集团)用苦心经营品牌,不断开发新产品,打通多种营销渠道,在危机中寻找发展良机,预计全年进出口额将增长10%,达到38亿美元。
广东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表示,国际金融海啸的蔓延给公司带来了两大问题:首先是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导致市场“蛋糕”变小。王勇力说,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额目前约占全世界的35%,但由于“蛋糕”变小了,即使保持这一份额,绝对值仍会变小。今年1-9月,占该公司出口额40%的对美出口出现了负增长,而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欧盟市场10月份的出口额也同比下降5%。
其次是出口风险加大。由于目前各国货币汇率普遍不稳定,出口的汇率风险加大,即便是过去最保险的信用证,现在也不保险了,因为担保的银行也有可能突然间破产;原来采用的先付定金,交货后再全部支付的付款方式也变得风险很大,因为担心交货后对方无钱支付;过去委托其他工厂代工预付的订金,也存在对方拿了钱后关门走人的风险。
王勇力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确实很严峻,但是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拥有较为强大的资金实力、良好的信誉、庞大的营销和客户网络、广泛销售渠道等优势,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订单也主动向有实力的企业集中。国家及时上调了纺织品出口退税,表明了对纺织品出口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企业的信心,并解决一些企业的燃眉之急。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金融海啸的冲击。
针对国际市场“蛋糕”变小的问题,这家公司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打造品牌。“丝丽”品牌是广东丝绸集团费了很大心血打造的主打品牌,2007年这一品牌出口额高达7000多万美元,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中档品牌。王勇力认为,由于国外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原来消费高端品牌的人可能会把目光投向质量一流的中档品牌,这是推广“丝丽”的好机会。
二是加强研发。广东丝绸集团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的研发经费,每年推出1200个新款式、新产品,大大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比如,这家公司的产品在今年春季广交会上成功提价4%左右,秋季广交会虽然形势严峻,但原则上坚持不降价;这家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美国的先进分离技术,将鸭毛的利用率从过去的20%提高到90%,并将羽绒制成片,方便裁减、清洗,提高了保暖效果,还不透绒,价格从过去的每吨二三十万元降为每吨10万元。这种产品在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上受到外商的青睐,认为非常适合欧洲市场的需求。
三是引进直销。王勇力说,直销的利润率会大大提高,但自己开店的成本太高,利用直销公司的营销网络比较合算,我们在广交会期间与一家美国大型直销公司达成初步意向,由这家公司代理相关产品在美国的直销。经初步测算,通过直销进入美国市场毛利率可提高60%。
大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也是广东丝绸集团应对国际市场萎缩的重要着力点。据了解,这家公司从去年开始就主攻欧盟市场,今年对欧盟出口增长了68%,对非洲出口增长60%,对东盟出口增长44%,这家公司还将目光投向了中东石油出口地区。王勇力表示,即使“蛋糕”变小了,但如果能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并提高利润率的话,对企业也非常有利。
在国内市场上,广东丝绸集团已经设立了“庄姿妮”、“雅迪斯”等品牌专卖店120多家,年营业额将近2亿元,并实现了盈利。今年9月,原来主攻国际市场的“丝丽”品牌也在广州开设首家专卖店,并计划以每年10到20家门店的速度推广“丝丽”品牌。
为了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广东丝绸集团对广西、湖南的省级丝绸集团公司进行了重组,目前已拥有广西丝绸集团55%的股份和湖南丝绸集团50%的股份。公司董事长蔡高声表示,重组实现了各自的资源、市场、经营、技术等优势的结合,有望打造出成本最低的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条。
针对风险加大的问题,广东丝绸集团通过购买出口保险、先收钱后出货等方式,绝不赊销,尽量避免风险;同时派业务员进驻国内的代工工厂,监督其对预付资金的使用,对代工工厂、物流、客户等进行全面梳理,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广东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表示,总的来讲,目前要稳字当头,保市场,保客户,严防风险,看好钱袋子。一方面要发挥优势,积极成交。因为没有订单就没有效益,不能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其他国家;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出口退税、品牌扶持等方面的政策,加强内部整顿,挖掘潜力,在危机中寻找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