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不只是“人口红利”问题
招工难情况的出现和加剧,若简单地归结为“人口红利”殆尽,显然是偷懒的阐述。
就在两天之前,四川则爆出公务员为富士康招工,“因为未完成招工任务,个别公务员自己去顶替”的消息(据4月27日《经济观察报》)。
两则消息,一个反映富士康主动增加员工的健康福利,另一个则反映,在富士康努力为员工增加福利的情况下,招工仍然很困难,以至于替富士康招工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
富士康大陆工厂,是大陆制造业的“高级代表”:产品销路有保障,员工薪水有保障。过去,尽管这个企业一度被曝出“血汗工厂”的问题,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医院,但仍有大量的年轻人排队去富士康工作。
现在情况已经明显不一样了:增加福利,依然招工困难。这并非因为工人突然之间“胃口”变高了,其实这也并非富士康这家企业独有的现象。
事实上,招工难、民工荒,这样的消息,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局部显现。这种现象在更多地方、更多企业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明显。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加剧,若简单地归结为“人口红利”殆尽,显然是偷懒的阐述。
比如,国内某些大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当初都是本地人,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停滞,本地人不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曾经这份还算体面的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相关福利待遇提升的滞后,渐渐成了一个不算体面的工作——显然,当较少的本地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并非仅仅因为本地“人口红利”殆尽。
当然,流水线上的工人,比起出租车司机,可以招收的范围更广,但道理类似。当这个行业的福利停滞不前,当工作机会更加多元化,对众多农民工来说,去城市打工越来越失去吸引力。
问题的关键是,企业为何不能让工人的福利待遇,与GDP增速或税收增长的速度同步。
一般而言,企业都愿意留住成熟的员工,但成熟的员工需要稳定的福利增长,企业却难以提供。
不排除有些企业“为富不仁”,但是,企业首先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既然希望留住成熟的员工而最后没有留住,其用工政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理性的权衡:这个权衡的背后,隐含着部分的无力和无奈。
诸多企业,看似账面有大量的财富,在承担各项税费之后,若将员工的待遇普遍提高1个百分点,对于其利润的“侵蚀”都是惊人的。税费不能偷漏,只能是让员工福利停滞。在这样的背景下,“理性”的企业家们发现自己也是左支右绌,并非财大气粗。
郭台铭是制造业巨鳄,实力雄厚,也在近两年才高调宣布给员工涨薪,并计划给员工建医院。与此相比,众多的企业老板们,一部分在“苦读”《乔布斯传》,梦想成为靠创意挣钱且实现伟大,一部分,可能是在得过且过,等待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