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渐成外贸侵权目标 应引起警惕
随着我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地位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国内企业逐渐成外贸侵权目标应引起警惕。
据介绍,2011年,上海海关查获侵犯我国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案件71起,案值人民币2580余万元,比2010年分别猛增六成多和近1.9倍,相关侵权商品涉及制造业、消费品等诸多行业。
2011年初,珠海皖通贸易有限公司委托上海运鸿储运有限公司,向上海海关申报以一般贸易方式向孟加拉国出口铁挂锁23.16万个,案值约45万元人民币,相关商品标有“三环”商标。
锁类属于上海口岸侵权高风险商品,亦是我国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较为集中的一类商品,这批商品的出口当事人以螺丝刀等伪报品名,企图蒙混过关。由于海关与“三环”商标权利人——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保持密切联系,敏锐关注到其中存在的风险点,果断予以布控,查获了这批案件。珠海皖通贸易有限公司的这批侵权铁挂锁被没收,并被处罚款4.5万元。
据上海海关法规处专家姚漪娟介绍,虽然一些国内企业成为侵权目标,但与外资跨国企业相比,相关国内企业在履行法定义务、维护自身权益方面明显存在“软肋”。一些国内企业从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专业背景,企业在面对具体侵权案件时反应过程较长,常常延误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实施,在长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上也缺乏合理规划,大多没有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
针对部分国内企业反映外贸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姚漪娟解释说,海关一方面监督、协调相关企业合理收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鼓励权利人在海关案件终结后,继续积极主张自身权益,并为权利人在民事赔偿诉讼中提供有效证据。同时,积极帮助权利人企业申请通过海关总署总担保核准,发挥总担保的效用,使得企业申请扣留侵权的资金投入大幅降低。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海关注重与公安等相关执法机关合作,合力打击外贸侵权,通过移送案件线索实现刑事打击,从根本上解决国内企业外贸侵权难以除根的问题,有力扶持了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目前,上海海关已在全关区40多个业务现场,部署了一支70多人的联络员队伍,编织了一张知识产权保护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