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判断银行好坏的标准在ROE
他强调,“兴业银行不单纯追求发展速度,要追求有质量的发展,质量就体现在ROE(净资产收益率)上,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考虑点。兴业银行不走"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条发展道路。我个人也认为,判断一家银行好坏的根本标准,在ROE。”
对于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来说,当天的日程安排依然忙碌,中午匆匆赶到上海后,就立即与机构投资者安排见面,晚上7点,李仁杰终于抽出时间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的采访。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李仁杰纵论经济金融热点问题,从宏观经济形势、监管指标争议到银行业是否暴利、资本补充渠道、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有着多年金融从业经验的资深银行家,他非常坦率地谈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对于兴业银行近几年的发展,李仁杰形容为“稳健”。他强调,“兴业银行不单纯追求发展速度,要追求有质量的发展,质量就体现在ROE(净资产收益率)上,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考虑点。兴业银行不走"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条发展道路。我个人也认为,判断一家银行好坏的根本标准,在ROE。”
定向增发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NBD: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兴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20%,逼近监管红线。从监管标准和业务发展要求看,增资实属势在必行。但为何会选择定向增发这种方式?
李仁杰:定向增发是我们能选择的唯一方案。如选择公开发行,对资本市场冲击大,不可行。配股要求70%以上的股东参与认配,但在交流后,发现不少老股东缺资金,达不到标准。如果发行可转债,是先债后股,没转之前是债,无法补充核心资本。H股上市短期内也不可行,所以定向增发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NBD:与哪些企业洽谈过?为何选择中国人保、中国烟草、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上海正阳国际经贸公司四家作为战略投资者?
李仁杰:谈了很多家,主要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央企。有的企业资金充足,愿意投,但上级主管部门不允许。有的企业愿意投资,但缺钱。四家机构各有特点,正式入股后,我们会与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之,新的投资者进来后,兴业银行对相关业务联动、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充满信心。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前后谈了70多家,基本上长安街两边的大企业都去过了。对兴业银行来说,定向增发不仅是补充资本,更重要的是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NBD:有部分小股东认为增发价过低,待到今年四季度定向增发的资金到位后,那时的每股净资产可能已高于增发价,您怎么看?
李仁杰:这里存在一个问题用2012年的预期利润来推算每股净资产。但问题是,随着业务的发展,或许到了年中,核心资本充足率就不达标了,原有业务和新业务都会受限,何谈利润?用2012年的预期利润,来倒算净资产,进而推断增发价低于净资产,不合理。对于增发价,我们始终兼顾老股东的利益,在谈判时坚持1.1倍市净率(PB)与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折“孰高”原则。去年开始着手此事时,股价曾一度跌至11.8元,按照去年9月底的净资产,PB只有1.05倍。即使这样,我们仍和潜在投资者约定,增发价不低于1.1倍PB,坚持在“打9折”与“1.1倍PB”中选择较高的那个价格。
/风险/
风险管理要有大局观
NBD: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38%,比年初下降4个基点,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兴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哪些心得体会?
李仁杰: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五条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第一,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判准节奏和方向。风险管理要有大局观。兴业银行的月度例会,首先就会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然后才是外部政策和自身经营策略。
第二,业务的开展,要与自身的条件和能力相适应,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切忌同质化经营,搞“一刀切”。
第三,对于国际监管标准,不能生搬硬套,要实事求是。巴塞尔II、巴塞尔III推出后,各家银行都在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兴业银行也在理解、学习其中的原理、模型、工具、方法,并根据国情和本行实际来领会它的要求。
第四,提高对风险和市场的反应和灵敏度。兴业银行内部强调“专业审贷,个人负责”。把风险内嵌到业务条线中去,延伸对市场的敏感性,提高反应速度。
第五,踏踏实实做银行,注重执行能力和执行文化。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制度制定出来后,强调执行。
我觉得只要做好上述5个方面,银行风险是可控的。
NBD:在楼市调控背景下,目前兴业银行房地产类贷款资产质量如何?未来如何布局房地产业务?
李仁杰:目前房地产类贷款的不良率只有0.1%左右,还不到总体不良率的三分之一。根据我们内部压力测试的结果,在同等压力下,房地产类资产的抗压能力高于钢铁、水泥、玻璃、家电等相关行业,也就是说房地产类资产比这些行业晚出问题。现有的存量,我们会严格把控。但是,城镇化是大势所趋,我们也不会完全舍弃这块市场,但在做的过程中会更审慎。在限购的政策下,我们会更关注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只要它成本可控、地价适中。
NBD:曾有一段时间,兴业银行的房地产类贷款占比在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是什么因素,促使贵行调整信贷结构,降低房地产贷款的占比?
李仁杰:兴业银行做房地产贷款集中在2005~2007年这三年,2008年以后就开始调整结构。2008年前后,形势不太明朗,房地产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当时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上世纪90年代,香港的地产也受到了很大冲击,房价跌了50%以上。恒生银行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亲自带队前往香港,向其取经,回来以后做了深入的研讨,部署了各类应对措施。但没想到政府刺激政策出台后,形势突然逆转了。尽管形势逆转了,但我们也没有掉以轻心,仍开始了结构调整,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应对能力建设。
/利润/
银行高利润不能轻率归因垄断
NBD:银行业去年利润水平较高,“银行暴利”问题近期备受指责。您认为银行业近年来利润水平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李仁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经济增长快,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而间接融资在中国依旧是主要融资方式。第二,银行总体的资产质量是好的。这10年来,通过改制、引资、上市,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经济有波动,一些投资者担心资产质量会恶化,但这些担忧始终没有坐实。第三,去年银行利润尤其高,和资金供给有关系,货币政策从紧,银行议价能力相对较高。
NBD:对于银行的高利润,有人归结为法定利率的息差,您怎么看?
李仁杰:的确,央行有法定利率的限定,但覆盖的范围仅限存款和贷款,在此部分之外、由市场自身来决定利率的部分,目前来看占比越来越高,比如债券、同业存放等。所以,不能轻率地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垄断。
NBD:您认为利率市场化在未来是否可期?兴业银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李仁杰:我个人认为,今后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一定会加快。而兴业银行也早就未雨绸缪,做了很多准备。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使负债来源和资产配置尽量多元化。
兴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信贷资产仅占总资产40%出头,公司和个人存款在总负债中占比不到60%,即受法定利率保护的负债和资产占比不高。我们还做了定价方面的准备,比如在行内实行全面的FTP(转移定价),把利率风险的管理集中到总行,避免利率风险。总之,我们在业务结构、资产负债结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系统建设等方面,都做了相应部署。利率市场化对兴业银行的冲击会比较小。
NBD:对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是否意味着资产负债的多元化?
李仁杰: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银行经营的综合化。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会越来越小。我也一直主张负债来源的多元化,不光是存款,也应该允许商业银行通过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吸收资金,而这些金融工具在国际市场上都非常成熟。
/战略/
判断一家银行好坏标准在ROE
NBD:兴业银行如何把控自己的发展速度?
李仁杰: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最终会归结到净资产收益率(ROE)上。我们会考虑宏观经济环境,银行的资本金以及自身能力。假如宏观环境提供了发展空间,我们就要设法筹集到资本金,然后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兴业银行不单纯追求发展速度,要追求有质量的发展,质量就体现在ROE上,这是我们最关注的因素。兴业银行不走“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条发展道路。我个人一直认为,判断一家银行好坏的根本标准,在ROE。
NBD:兴业银行向来强调“差异化经营”。在未来,兴业银行会着重发展哪方面业务?
李仁杰:从长远来看,兴业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会着重发展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与城镇化相关的项目。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进程,尽管遇到了房价偏高、基础设施建设战线偏长、地方政府负债等问题,但大势不可逆转,商业银行一定要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这类业务期限比较长,假如允许,应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流动性。对于大型基建项目,也可考虑组团分销。
第二,绿色金融。环境问题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比如,中国40%的河流水质不达标,大部分城市面临缺水问题,因而污水的处理与再利用、沿海城市海水的淡化等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碳交易也是一块大的市场。“十二五”期间,国家在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方面还需投入6万亿~7万亿元的资金。只要政府重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一块大市场。兴业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诸如产品线和服务能力。在中国银行业,目前我们处于第一梯队。
第三,兴业银行提出了“中型企业主办银行”战略。中国经济未来的活力点在于大批中型企业。规模太大的企业,由于管理半径长,可能会产生效率低下、官僚化等问题,而且银行面对它们的议价能力也不高。同时,部分小微企业的风险又偏高,或许更适合社区银行。对于兴业银行这样的中型银行来说,我觉得中型企业是最佳客户,其金融需求不仅限于贷款和结算,兴业银行可以尽量满足其所有金融需求,也提供了交叉销售的机会。
第四,金融市场。股本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等,发展空间很大。欧美等国的金融在过去几年有 “过度虚拟”的问题,即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自娱自乐,中国的金融不存在这个问题,没有脱离实体经济,杠杆率也不高。甚至可以说,中国的金融还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而这恰恰给银行提供了综合发展的机会。银行的优势在于客户资源,能在与客户的日常交往中发掘客户的需求。比如一家企业初创时,可以帮助它引进PE、VC;等规模变大了,可以提供贷款;再过一段时间,可以辅导它上市;上市之后,它会面临一些行业并购,银行能做它的财务顾问或帮它发债。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覆盖一家企业成长的全过程。
第五,交易金融。银行的传统业务比较简单,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但如今,传统的支付、结算,已经升级为了现金管理。随着贸易的发展,又产生了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的需求。
而在零售业务方面,兴业会着重发展高净值客户资产管理服务和以自然人为对象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其内在逻辑也是把客户做深做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议/
监管指标勿“一刀切”
NBD: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兴业银行拨贷比为1.34%,离2.5%的监管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您对这一监管指标有何建议?
李仁杰:各家银行情况不一,风险战略应由自身决定。国外并没有拨贷比这个概念。其实我认为“拨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指标非常科学,契合了银监会历来强调的“动态拨备”原则,即有多少不良就提取多少拨备。“拨贷比”这一指标过于一刀切了。首先,多提的拨备,不能作为资本、也不能作为利润,那对股东权益是一种浪费。此外,它会造成财务报表的畸形。假如兴业银行现在把拨贷比提高到2.5%,那么拨备覆盖率会达到700%~800%,这会引起投资者的很多猜测。我建议多提的部分,可以作为附属资本,相信银监会能实事求是地听取各方意见。NBD:“75%存贷比”这一指标限制了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放贷能力。最近有学者在建议取消存贷比这一指标,您的看法如何?
李仁杰:我表示赞成。国外也有这一指标,但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在不同经济周期,简单地用75%的存贷比来要求银行,不尽科学,比如去年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于20%。其次,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越来越多元化。资产不光是信贷,还可以用作投资;负债方面不仅是存款,还可以是金融债和同业存款。如果坚持要使用这一监管指标,那么在存款和贷款的界定上可做相应调整,更加实事求是。兴业银行的存贷比一直在75%以下,符合监管要求。
NBD:面对201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放缓的经济增速,兴业银行如何调整自身的资产配置?
李仁杰:去年我们就预料到2012年的资产收益率会往下走,因此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在市场上买进一些质量好的、收益率高的资产。资产收益率下滑后,负债成本也会下来,但会有时间上的滞后。因此,在资产负债管理上适当加大了期限错配,保证了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较高的收益率。当然,这里就需要对形势有个很好的判断,不能等负债成本下来了,再去买进资产。
NBD: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李仁杰: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中资银行与外资行相比,在管理水平上确实存在差距。这些年中资银行进步比较快,其熟谙国情,更了解客户需求,但在外汇业务和产品设计方面不如外资银行。但是,外资银行在对国内客户需求的把握上存在劣势,这需要在一个市场摸爬滚打好多年。
总之,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我的感觉是差距正在缩小。
融资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前后谈了70多家,基本上长安街两边的大企业都去过了。对兴业银行来说,定向增发不仅是补充资本,更重要的是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房地产
根据我们内部压力测试的结果,在同等压力下,房地产类资产的抗压能力高于钢铁、水泥、玻璃、家电等相关行业,也就是说房地产类资产比这些行业晚出问题。
“暴利”
央行虽有法定利率的限定,但覆盖的范围仅限存款和贷款,在此之外由市场决定利率的部分目前占比越来越高,如债券、同业存放等。所以不能轻率地把高利润归结于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