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简介
2012-04-26 10:04751
兴业银行(Industrial Bank),原名福建兴业银行,是总部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间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注册资本50亿元。截至2008年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为10209亿元,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13.85亿元,不良贷款率0.83%。
兴业银行成立于1988年8月20日,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总行设在福建省福州市,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166),注册资本107.86亿元。
开业23年来,兴业银行始终坚持与客户“同发展、共成长”和“服务源自真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一季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为约1.92万亿元,股东权益约为971.01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0.4%,一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52.21亿元。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7月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兴业银行按总资产排名列第75位,按一级资本排名83位。根据美国《福布斯》发布的2010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兴业银行综合排名第245位,在113家上榜的中国内地企业中排名第14位。
2003年12月17日,兴业银行同时与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三家境外机构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创下当时国内商业银行一次性引入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PB值定价最高的引资纪录。这一事件也被国际权威媒体评价为“中国政府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而兴业银行的进步并不仅仅定格在那一刻。2007年2月5日,兴业银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顺利完成,并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一家上市公众银行。到2008年6月末,兴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达到约9170亿元,较引资前2003年的2500多亿元增长了近3倍!
除了引资和上市,兴业银行在补充资本金的道路上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为了使资本的增长跟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2003年9月,兴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了30亿元的次级债券(资讯,行情),开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发债补充资本金之先河。而在上市被推迟后,2006年9月,兴业银行又首家发行了40亿元的混合资本债券,成为国内混合资本债券的首创者。
所谓混合资本债券,是中国银行业结合中国实际,根据《巴塞尔协议》的精神及国际性银行的相关实践,所创设的一种具有高二级资本工具特征的长期债券。探索之初,曾经根据直译将其称作“高等级次级债”,但对于尚未接触过此类工具的国内投资者而言,这一称呼却造成了一种困惑:究竟它是高等级还是次级?经过“头脑风暴式”的反复探讨论证后,兴业银行认识到,相比其他已发行的债券,它的资本属性更高,而从工具本质来看,它又是一种长期债券,因此这是一种带有较高资本属性的长期债券。于是,兴业银行提出用“混合资本债券”这一创新名词来命名。这一提法很快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在后来监管部门的正式发文中得到体现。
实际上,不论是次级债还是混合资本债券,类似上述这样的“精彩片段”在兴业银行还有很多很多。当然,金融创新不仅惠及兴业银行,对于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以巴塞尔协议为切入点,监管部门适时引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但与国际银行业资本构成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单一,使得这一国际化的监管理念很难落到实处。而次级债和混合债的推出,不仅为商业银行增添了资本补充的渠道,也使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监管在工具上得以落实。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市场和自身管理需要主动进行融资安排,并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就金融市场而言,次级债和混合债的出现也增加了中国债券市场可供投资的债券品种,进一步丰富了债券市场的结构。
通过发行包括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券在内的债务资本工具补充附属资本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主要的常规渠道之一。此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都陆续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了次级债券或者混合资本债券来补充资本金,南京银行、杭州商行等城商行也相继加入到这一行列中。
发展规划
兴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一方面严格控制房地产行业贷款规模和比例,提高房地产行业准入标准和条件;另一方面严格贷后管理,对存量房地产行业贷款,加强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强化资金的封闭运作和按计划回笼,确保资产质量。
近5年,本行总资产年均增长35%,净利润年均增长72%,增长态势在国内银行中处于最好水平,与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与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在信用卡等方面的合作进展迅速。五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极大提升了本行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本行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开业23年来,兴业银行始终坚持与客户“同发展、共成长”和“服务源自真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一季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为约1.92万亿元,股东权益约为971.01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0.4%,一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52.21亿元。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7月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兴业银行按总资产排名列第75位,按一级资本排名83位。根据美国《福布斯》发布的2010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兴业银行综合排名第245位,在113家上榜的中国内地企业中排名第14位。
2003年12月17日,兴业银行同时与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三家境外机构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创下当时国内商业银行一次性引入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PB值定价最高的引资纪录。这一事件也被国际权威媒体评价为“中国政府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而兴业银行的进步并不仅仅定格在那一刻。2007年2月5日,兴业银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顺利完成,并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一家上市公众银行。到2008年6月末,兴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达到约9170亿元,较引资前2003年的2500多亿元增长了近3倍!
除了引资和上市,兴业银行在补充资本金的道路上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为了使资本的增长跟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2003年9月,兴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了30亿元的次级债券(资讯,行情),开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发债补充资本金之先河。而在上市被推迟后,2006年9月,兴业银行又首家发行了40亿元的混合资本债券,成为国内混合资本债券的首创者。
所谓混合资本债券,是中国银行业结合中国实际,根据《巴塞尔协议》的精神及国际性银行的相关实践,所创设的一种具有高二级资本工具特征的长期债券。探索之初,曾经根据直译将其称作“高等级次级债”,但对于尚未接触过此类工具的国内投资者而言,这一称呼却造成了一种困惑:究竟它是高等级还是次级?经过“头脑风暴式”的反复探讨论证后,兴业银行认识到,相比其他已发行的债券,它的资本属性更高,而从工具本质来看,它又是一种长期债券,因此这是一种带有较高资本属性的长期债券。于是,兴业银行提出用“混合资本债券”这一创新名词来命名。这一提法很快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在后来监管部门的正式发文中得到体现。
实际上,不论是次级债还是混合资本债券,类似上述这样的“精彩片段”在兴业银行还有很多很多。当然,金融创新不仅惠及兴业银行,对于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以巴塞尔协议为切入点,监管部门适时引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但与国际银行业资本构成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单一,使得这一国际化的监管理念很难落到实处。而次级债和混合债的推出,不仅为商业银行增添了资本补充的渠道,也使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监管在工具上得以落实。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市场和自身管理需要主动进行融资安排,并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就金融市场而言,次级债和混合债的出现也增加了中国债券市场可供投资的债券品种,进一步丰富了债券市场的结构。
通过发行包括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券在内的债务资本工具补充附属资本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主要的常规渠道之一。此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都陆续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了次级债券或者混合资本债券来补充资本金,南京银行、杭州商行等城商行也相继加入到这一行列中。
发展规划
经营目标适时调整
兴业银行2008年经营目标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反映了本行阶段性经营策略的调整。2008年初,兴业银行对于外部形势的严峻性已经作了充分的估计,由此相应调整了本行的经营策略和经营目标,从前几年相对侧重资产扩张转变为相对侧重负债拓展,主动、适当调低资产增长目标,同时保持较高的负债增长目标。严控房地产新增贷款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兴业银行就主动放慢房地产贷款发展速度,从严控制房地产新增贷款。2008年,房地产开发贷款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确保已投放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的顺利完工,新增开发贷款本着慎之又慎的原则,从严审批。兴业银行存量房地产开发贷款中大部分是在2007年上半年以前发放的,主要选择优质开发商的优质项目开展合作,风险总体可控。从6月末的数据看,本行房地产贷款不良比率仅为0.58%,房地产贷款质量好于全行平均资产质量水平。兴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一方面严格控制房地产行业贷款规模和比例,提高房地产行业准入标准和条件;另一方面严格贷后管理,对存量房地产行业贷款,加强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强化资金的封闭运作和按计划回笼,确保资产质量。
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带来“脱胎换骨”
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对本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可以说是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资本实力增强和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合理,进一步夯实了公司治理的基础。二是直接推动了经营管理理念的提升。比如外资股东更加强调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上市银行更加强调的公司治理、信息透明和市值管理理念等,都已经被全行广为接受。三是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借助外资股东平台,加速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同时按照上市银行要求,全面规范银行各项管理,本行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IT建设等方面,迅速提升。四是业务发展成果显著。近5年,本行总资产年均增长35%,净利润年均增长72%,增长态势在国内银行中处于最好水平,与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与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在信用卡等方面的合作进展迅速。五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极大提升了本行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本行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全国布局
兴业银行的全国化发展实际上是从2000年开始全面发力。以2003年成功完成行名变更为标志,基本上实现从区域性银行向全国性银行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全国化发展,主要有几条经验:厚积薄发
从1996年设立上海分行开始,就积极探索跨区域经营的模式。经过1996年到2000年的探索实践,基本形成一整套适应全国化发展的业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了2000年以后新设分行“开办一家,成功一家”,并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不走传统银行的老路
在机构网络扩张上,从自身资源实际出发,按照经济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市场进入顺序,同时坚持“虚实结合”,在设立实体经营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虚拟的电子银行网络,先后建成覆盖全国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同时,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方式,大力发展“银银合作”,建立代理网络,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优的网络覆盖。大胆开展市场化兼并收购
兴业银行先后通过市场化兼并收购方式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2001年4月,收购义乌商城城市信用社,设立义乌支行(2007年6月6日升格为分行),开创国内商业银行按市场化原则购并城市信用社的先例;2002年3月9日,收购温州市永嘉县瓯北城市信用社,设立温州支行(2007年2月4日升格为分行);2003年,收购台州市黄岩迅达城市信用社,设立台州支行(2007年6月16日升格为分行);2007年10月11日,收购哈尔滨市通河县兴通城市信用合作社,设立哈尔滨分行;特别是2004年,兴业银行以整体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方式设立佛山分行,更是创下国内银行史上首例完全市场化的内资银行并购案,亦是首例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收购城市商业银行的经典案例。综合经营圈定近、中、远期目标
兴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本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并由三方授权代表于4月3日正式签署基金公司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草案;筹建金融租赁公司的议案经本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兴业银行经营管理层正在积极组织实施。在综合经营方面,兴业银行专门制订了《兴业银行综合经营规划纲要》,规划纲要重点针对新兴银行业务领域和非银行金融领域的拓展进行规划。其中,非银行金融领域拓展包括近期、中期及远期3个层次目标,近期目标主要包括启动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绝对控股或实际控制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等内容,中期目标主要包括组建或收购证券公司、新建或并购设立产权投资基金公司等内容,远期目标主要包括新建或并购设立金融期货公司、新建或并购设立保险公司、形成综合经营的稳定模式等内容。兴业银行将遵循“积极进取、稳健运作”的原则,稳步推进上述规划目标的逐步实现。战略转型探索差异化之路
兴业银行是国内最早提出战略转型的银行之一。早在2004年初,当国内大多数银行还热衷于规模扩张的时候,我们就率先提出要回归银行服务业本质,推动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两个战略转变的思路。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是本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在转型的路径选择上,兴业银行一直致力于探索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努力避免陷入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困境。寻找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平衡点
兴业银行一直在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概括起来,兴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一是持续前瞻的战略谋划能力;二是长期经受市场检验的自主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三是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四是既符合现代银行规律又符合国内市场情况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五是精诚团结、拼搏进取的员工队伍和企业文化。目前情况
目前,兴业银行已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了64家分行、577家分支机构;拥有全资控股金融租赁公司——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北京设有资金营运中心、信用卡中心、零售银行管理总部、资产托管部、银行合作服务中心、大客户部、投资银行部、期货金融部、基金金融部、贸易金融中心、可持续金融中心等总行经营性机构,建立了网上银行“在线兴业”、电话银行“95561”和手机银行“无线兴业”,与全球10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