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用险打造收汇安全“避风港”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国际贸易的信用风险程度明显加大,出口企业面临着远较以往更高的信用与结算风险。其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中涉及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日增,短期内信用证结算方式也不再具有原来的信用程度。海外买家信用风险加大,一些高负债企业别是杠杆收购企业资金流趋紧,极易陷入经营困境,已有不少欧美客户通过延长付款期限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国际评级机构已调低了一批欧美等地区的国家贸易风险评级,以及航空运输、工程建筑、汽车、造纸、零售、电子零配件和纺织品等行业的风险评级。
此外,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对外偿付能力、主权担保有效性、汇率政策的稳定性等都受到较大影响,外汇管制风险加大,国家风险水平进一步上升。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伤害的不断加大,主权违约风险的滞后作用将不断显现。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缩,进口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将处于更加有利地位,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可能置出口收汇风险于不顾,冒险签约出口。一旦企业出口收汇坏账增加,将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加大经营压力,进而加剧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
从整体上看,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收汇风险进一步增大,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保障收汇安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全球信用风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信用保险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出来。年初,江苏省某高科技企业的两家美国客户突然破产,依靠中国信保近400万美元的赔款,企业顺利渡过了危机。温州某出口企业的意大利买家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产品积压在仓库中无法销售,致使资金周转不灵,拖欠温州企业货款71万美元,目前该企业已获得中国信保赔款63.9万美元。
国内某生产型企业出口了一批货物到英国,结果买家耍赖,以各种借口为由硬要扣掉1万多英镑货款,在中国信保帮助下海外追债,一个月后,买家迫于压力,把尾款一分不少地还给了这家企业,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得到了有效保障。
据了解,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损失补偿保障、便利地获得银行融资、促进使用各种灵活和更具竞争力的结算方式、协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完善风险防范制度,构建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等方面。此外,中国信保还可以为广大出口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管理、资信调查与评估、商账追收等增值服务。
实践证明,有效利用信用风险保障机制,可大大提高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水平,合理疏导企业的生产能力,保障外贸出口的平衡健康发展。
统计显示,今年1至10月,中国信保已及时向企业支付赔款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0%,其中支付短期险赔款5993.2万美元,同比增长63.5%,企业的损失得到了及时补偿,维护了投保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同期,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金额达772.6亿元,同比增长978.5%,向企业支付国内贸易环节的赔款达4072.7万元,成功推动了一大批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销售规模。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我国外经贸和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监测出口风险力度,并随时向企业发布风险动态、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等信息,适时向市场和企业推出了《金融危机下的国家风险监控报告》;积极响应出口企业迅速增加的投保需求,扩大风险覆盖区域,目前,可以提供保障的出口国家和地区近200个,基本覆盖了全球贸易市场;快速理赔,及时补偿企业收款损失;积极推广融资新模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出口;紧密配合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等政府部门开展出口收汇风险调研,主动提供承保、报损和理赔信息,共同研究制定防范风险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市场风险;积极引导企业扩大国内销售市场份额。
记者注意到,目前,信用保险支持的出口额仅占全国同期出口总额的3%左右,这表明还有更多企业的收汇风险难以得到政策性保障。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广大外贸企业应尽可能地借助专业信用保险机构来防范和转嫁风险,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一旦发现风险信号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减损。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我国出口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有关方面应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紧密配合的外贸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国别风险、行业风险发布机制,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保证外贸的平衡增长。同时,对企业的投保费用、资信调查费用和融资费用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投保信用险,规避出口收汇风险;参照国际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的经验,加大对政策性信用保险公司的支持,提高其承保能力,增强国家掌控出口收汇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