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课题组:金融改革不存在“先内后外”次序问题
盛松成提出,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是简单的先后关系,而是循序渐进、协调推进的关系;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基本开放,不需要等待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或者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完全成熟 。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领衔的课题组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是简单的先后关系,而是循序渐进、协调推进的关系。中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应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基本开放,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具体的改革开放措施应该成熟一项,推进一项。
4月17日出版的《中国证券报》刊发了这份名为《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报告。
盛松成在报告中称,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此前,有学者运用不可能三角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等,提出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须遵循“先内后外”的改革次序。盛松成认为其基于的理论有一定局限性,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所谓不可能三角理论,或称三元悖论,是指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独立性)三者只能选其二。
盛松成认为这一理论至少有三方面的局限性,如没有充分考虑大国经济规模大,其货币政策能对其他国家的政策选择产生较大影响;不可能三角中的“三角”分别为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或完全管制)、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或无效),这些绝对状态并非常态。现实情况往往是资本不完全自由流动或不完全管制,汇率也并非完全固定或完全浮动;未考虑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也能有效缓解三角冲突。
他还以国际经验论证:一国利率形成或者汇率形成并不完全是由套利资金决定的,尤其是大国的利率或汇率,主要不是由套利资金决定的。
为此,盛松成提出各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他以美国成功的例子和日本失败的教训等作出说明,并称,尽管韩国遵循“先内后外”的改革次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仍重创韩国经济。
他提出,从中国实践看,金融改革“先内后外”的改革次序只是一种理想化设计,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内外协调推进并相互促进。多年来,中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正是协调推进的过程。
“若要等待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最终完成,资本账户开放可能永远也等到不到合适的时机,最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可能已经失去。过分强调提前条件,会使改革的渐进模式异化为消极、静止的模式,从而延误改革开放的时机。”报告进一步说明。
盛松成认为,中国外汇储备3.31万亿美元,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资产超过110万亿元,金融运行总体稳健等因素,构成了利率、汇率稳定最有利的条件。
“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他提出,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各项金融改革,渐进审慎开放资本账户,将开放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基本开放,不需要等待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或者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完全成熟,但这绝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