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参展商均“稳”字当头 不给尾款不出货
第104届广交会第二期于10月28日下午结束。根据大会统计,截至10月26日,到会采购商为133327人。全球经济“打喷嚏”,国内外企业倒闭事件不断,广交会买卖双方都心惊惊,生怕一不小心吃大亏,交易愈加谨慎。
钱货两清交易谨慎
据了解,做外贸这一行,除非第一次交易的新客户,历来是收一两成订金就赶货。以往出货前按惯例是要对方开信用证,但最近几年,为了省下银行费用,加上国内供应商抢单激烈,很多国内厂家对海外熟客干脆免了这道手续,有的甚至出货60天后才让采购商结算,在这期间,国内厂家几乎没有什么自我保障,全赖对方诚信。
“今时不同往日,万一对方赖账,或者突然倒闭,损失就大了。”广州轻出集团总经理郭建华向记者表示。眼下,公司出货后,一定要求采购商汇出尾款,钱到账后才将提货单快递给对方。“如果对方对我们也有担心,那就回归开信用证的方式,对大家都有保证。”郭建华称。
快速结汇避汇率风险
“我们现在跟欧美做生意,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东鹏陶瓷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刘韧告诉记者,对方钱一到账,他们马上兑换成人民币,以此办法尽量规避汇率风险。前几个月欧元突然狂跌,今年上半年转用欧元结算的少部分中国企业都哑巴吃黄连。刘韧坦言,国际金融形势动荡,汇率极不稳定,还要担心西方发生通胀,如今做出口生意,最重在一个“稳”字。
专家提醒莫低价出口
现在有种说法,称金融危机对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品反而是种机会。不过世界银行学者程永如却表示:“中国会因此面临和遭遇更多贸易摩擦。”经济不景气,出于对低价产品的偏好,采购商压价会越来越坚决,这在本届广交会已经有所反映。程永如提醒中国企业:各国政府为金融救市出台了多项措施,均是通过刺激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来保护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因此金融危机或将催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出口产品更不容易成为“替罪羊”。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全世界遭受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此情况下更需要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