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筑牢海关监督网 来自西宁海关的报道之二
走进西宁海关报关大厅,“海关人员六项禁令”赫然在目,关员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耐心地为进出口企业报关人员答疑解惑。记者随手点开关务公开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包括办事程序、政策法规、举报投诉电话、廉政规定、行政复议邮箱等方面的内容一应俱全,整个报关流程也是清晰透明。
海关工作风险大,加强监督是防止不依法行政执法腐败的当务之急。
对此,西宁海关大力推进关务公开、警务公开,不断加大海关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求监督。他们除公开各部门机构名称、职责权限、举报监督电话和单位值班电话以及办事人员工号外,还将海关征收和减免各类税、费以及海关对进出境货物、运输工具等进行通关管理等执法活动的基本规定、办事时限、执法的法律依据、程序、权限、应遵守的义务以及海关廉政纪律、惩处办法一应公开,并从社会上聘请了十多名行风监督员,积极营造勤政、廉洁、高效的执法环境。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执法监督网络,不仅强化了海关关员拒腐防变的自我保健能力,而且挡住了污泥浊水的侵蚀,让海关关员的执法变得“阳光”起来。建关十年来,西宁海关未发现腐败案件,爱岗敬业、公正执法成为大多数关员的行为取向。
通关一分钟,监管十分功。在西宁海关,对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有一个创新安排:对企业按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只要是“绿色信号”的企业,信任放行——“通得快”;只要是“红色信号”的企业,重点监管——“管得住”。诚信优先,并不意味着海关放弃监管职责,西宁海关在建设完善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和平台之后,有效将风险转化为效率,才做出比过去更科学、规范的通关格局调整。一位海关关员告诉记者:“过去我们靠主观经验确定查验对象,现在查谁,不查谁,都有信用标准。”
建关以来,面对关税税源少、税源不稳定的实际困难,西宁海关始终坚持综合治税,向管理要税,确保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他们结合执法评估情况,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审价、归类、取样、监控、减免税审批等工作,有效提高了税收征管水平,仅2006年就为企业审批减免税款5.11亿元,超过了“十五”期间的总和。他们深入企业开展税源调查分析,通过走访关区内30多家进出口企业,掌握关税征收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他们还严格坚持先征后放原则和逾期征收滞纳金规定,连续十年实现了无欠税的目标。
与此同时,结合关区实际,西宁海关以电子信息为龙头、单证管理为依据、实际物流监控为目标,对转关运输过程中的诸多物流环节实施切实、有效监控,初步形成了具有关区特色的物流监控体系。一是加强实时监控,加强与口岸海关的联系;二是严抓实地监控,对运抵关区的货物实施切实、有效的查验;三是对企业享受国家减免税优惠政策进口物资设备实施动态跟踪,加大后续核查力度;四是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监管,实施严格的前期审批、中期核查、后续核销管理,到期核销率为100%。十年来,西宁海关共监管进出口货物206万吨,受理各类案件86起,案值1.46亿元,涉税4623万元,捕判走私犯罪嫌疑人14名,上缴罚没收入2875万元。
2007年以来,西宁海关狠抓通关环节工作效能监察,在审单、减免税审批环节上,针对企业申报税号不规范、单证不齐全等问题,采取一次性告知企业、风险审单、重点审单和一般审单相结合的办法,对氧化铝、铝锭等关区主要涉税商品重点审核其价格,对机电设备等重点审核归类和价格,杜绝了压单现象。同时,西宁海关加大对关区高税率、高风险商品相关电子数据的审核力度,对部分低风险商品,直接进行现场审核;对归类、估价难度大且通关时间紧的货物,根据规定办理担保通关手续,既防止了估价不准问题,又保证了货物及时通关。西宁海关还通过采取进出口政策法规宣传、报关实务培训、公布报关差错、按章记分考核等办法,指导、督促企业和报关员规范申报,提高一次申报成功率,降低报关单退单、改单比例,提高通关速度。
“通关窗口作业流程更细化、科学、人性化了。”这是到西宁海关办事的报关员的普遍感受。而通关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海关监管的“缩水”。西宁海关还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关企互动沟通,与守法企业构建战略伙伴关系。海关领导带队走访多家生产型企业,宣传推广一系列通关改革措施,收集企业意见与建议。以守法便利为原则,对企业实行信用管理,对遵纪守法企业,在征税、查验等方面提供便捷的通关服务。对于有特殊需要的企业,实行“全天候”24小时预约通关,加班加点办理企业紧急进出口业务。通关提速后,西宁海关进出口转关平均通关时间由过去的1周缩短为现在的2天左右,企业明显感到通关效率大大提高。
西宁海关的依法行政和严格监管,为关区内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通关环境。今年1-7月,西宁关区新增注册企业84家,比上年同期增长29.3%,注册企业总数达到477家。经关区企业分类调整,现有AA类企业1家、A类企业12家、B类企业46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