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信贷生态调查

2008-10-04 22:23 491

9月25日起,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可贷资金的增加,也令外界对中小银行在“一保一控”中的作用充满期待。

    然而,在中小企业扎堆的江浙两省,当地银行业内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愈加明显的忧虑气氛。

    “大概3个月前我们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贷款需求好像不足,目前的需求与年初已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9月下旬,浙江某股份制银行分行对公业务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当地一家大型银行分行人士也表示:“虽然大企业还是有需求,但(贷款)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快,其贷款的需求度有所下降。”

    统计数据似乎也支撑了他们的担忧。

    本报记者独家获取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浙江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少增约450亿元,江苏省同比少增约650亿元。再观全国,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多增291亿元。由于外汇贷款占比较小,8月末仅为6%,所以,仅从绝对数就可以判定,江浙信贷的表现是跑输“大盘”。

    信贷增长式微的背后,透露的是长三角经济基本面的现实。

    本报记者历时一周有余,查阅大量统计数据,实地走访包括大型银行、股份制、城商行在内的近十家银行机构、多位监管人士和政府官员,试图勾勒信贷增长趋缓与长三角经济现实之间的联系。

    答案似乎非常简单。基于对经济下行担忧的增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更为审慎,准入条件更为严格,贷大(客户、项目)、贷长(中长期贷款)的趋势重现;而江浙企业的反应一向敏捷,纷纷自主收缩,选择观望策略。于是乎,供需两弱的信贷“走熊”格局在长三角地区悄然形成。

    而问题在于,长三角可能仅是缩影。

    近日,山东省经贸委召开相关会议,与会企业中的多数派均表示正在调整发展战略,扩张冲动明显抑制,针对新的投资,更是非常谨慎。

    江浙信贷式微

    浙江省依旧是信贷“宠儿”。

    本报记者此前测算,货币当局8月份追加的信贷新增额度约为2300亿元。而据初步统计,目前浙江省信贷规划新增470亿元,其中国有银行新增212亿元,股份制银行新增124亿元。由此可见,仅浙江一省就分得近20%的蛋糕。

    或许是受此利好影响,江浙两省8月份的信贷增幅出现趋稳态势,但浙江15.4%和江苏14.2%的同比增速依然是今年前八个月的第二低点,仅比最低点上升0.2和0.1个百分点。

    今年1至8月,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的月度同比增幅从20.0%降至15.4%(相关数据见表一)。由此表明,上半年的信贷增幅逐月回落,6月份达到低点,7月份反弹,8月份持平。

    江苏省的信贷走势相近。1至8月份,该省本外币贷款增幅从19.8%降至14.2%。略有不同的是,江苏的低点出现在7月,8月份微幅反弹。

    从绝对数来看,今年1至8月份,浙江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少增451亿元,江苏省同比少增652亿元。可以佐证的是,截至8月末,一家资产规模居前的大型银行江苏、浙江两省分行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少增80多亿元和50多亿元。

    近日,江苏省统计局在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时直言,“信贷投放量增长放缓影响企业发展”。截至6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288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年初增加2196亿元,同比少增701亿元。据企业景气度调查,江苏省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与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已持续三个季度运行于非景气区间,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

    “政府当然关心这个事情。”9月24日,对于银行业担忧的信贷供需两弱等问题,浙江省统计局一位官员直言。

    而江浙两省相近的走势,也促发了两场主题相似的银政对话。

    8月26日,浙江省政府召开股份制银行董事长(行长)恳谈会,交通银行等15家股份制银行参加。“省政府还是说加大(信贷)投入,不希望当地企业萎缩得太厉害。”9月24日,浙江某商业银行分行人士称。

    而在相仿的时间节点上,江苏省银行业协会也召集了一场银政对话,向上申请规模,加大信贷投放,也是重要主题。

    工业用电回落

    企业冷暖“电”先知。

    言及企业收缩战线,前述浙江某大行分行人士称,“工业用电量是提前反映出来了”。

    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浙江省工业用电增速回落幅度较大,4月、5月和6月同比分别增长8.3%、8.1%和4.6%,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6%、12.8%和10.2%,“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关注”。

    “这当中有实体经济回落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前述浙江统计局官员表示,首先是节能降耗发挥作用,其次是高能耗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被限制和淘汰。当然,也有一些加工企业觉得现在是没钱赚的时候,开工不足。

    同样是二季度的三个月份,江苏省工业用电同比分别增长8.7%、8.9%、3.1%。6月份出现大幅回落,7月份反弹至12.4%,但1至7月份累计只有9.7%的同比增幅。

    8月份的情况更糟。“今年1至8月份(江苏)的工业用电增幅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而8月份当月几乎没有增长。”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是企业在收缩,经济下滑的征兆。

    与工业用电量相呼应的是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就8月份的表现来看,2006年至2008年,江苏省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的走势分别为20.1%、17.7%、12.1%。同一观察期内,浙江为16.3%、16.8%和6.1%。由此可见,今年8月份,江浙的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均是近三年来的最差表现。从今年1至8月份的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情况来看,江浙也较2006年同期均大幅回落6个百分点左右。

    企业收缩的看法得到银行业人士的普遍赞同。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发现,目前部分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为保持流动性,一是收缩产能,二是变现资产,三是守住阵地,计划中的项目也暂停下来。

    上述浙江某大行分行人士表示,前期倒下的企业问题根源是扩张太快,而目前剩下的企业会吸取教训,放慢增长速度;但这些“健在”企业并非持悲观态度,而是认为在今年特定的环境下不能扩张太快,预后还是会回来。

    前述浙江省统计局官员将企业出现收缩心态的原因归结为,一是经济规律使然,二是外部因素冲击。

    据其介绍,在浙江省出口的外部区域结构中,美国、日本的份额均占到20%强,加上欧洲市场的份额,三个经济体一共在80%以上。“而目前美国、日本均不景气,次贷危机能够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谁也没想到。”上述浙江省统计局官员如是说,基于对国际、国内经济继续下行的担忧还比较浓郁,企业自然产生收缩投资、收缩生产的想法。

    那么,此时的结构调整,抑或宏观调控力度是否过猛?

    前述某大行浙江分行人士认为,目前调控的力度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从紧的调控措施是去年4、5月份开始,真正见到效果是在年底;而现在释放会有一个回暖的过程,但回暖不会那么快。

    虽然,“在短期内结构调整的影响比较大,或者说有消极影响;但从长远的经济规律来讲需要这种调整。”上述浙江省统计局官员表示。

    此外,来自多位银行人士和政府官员的反映都认为,就浙江省而言,企业倒闭的情形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严重。但这些“健在”的企业在向银行借贷时会慎重考虑,毕竟银行的钱终究要还,从而影响到信贷需求。

    银行“惜贷”信号

 
    目前,“倒不是贷款放不出去的问题,而是银行在放的时候比较审慎。”9月24日,山东银监局局长周忠明表示。

    他认为,信贷需求也分为有效需求和名义需求;因为经济已经出现下行趋势,有些素质较差的企业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这些企业表面上似乎有信贷需求,但达不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因此这部分需求不能算为有效需求。

    其实,如果按照有效需求来匡算,一些股份制银行人士称,他们或将完不成年初的信贷投放目标,目前的信贷增量距离去年全年的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但多家商业银行江浙分行人士透露,8月份总行在向分行追加信贷额度的同时,也调高了利润指标。

    此时,银行面临两难,如果多做大客户,银行的议价能力将比较弱,影响收益;而风险尚能掌控的中小客户,信贷需求却在减弱;风险更大的客户,银行唯恐避之不及。

    “这几年,浙江银行业在(中小企业)这一块贷出了几百亿元的利润。”前述浙江统计局官员说。

    虽然,从收益角度考虑,难以割舍对中小企业的“偏爱”;但在结构调整的格局中,握有信贷额度的商业银行,行为选择已悄然发生变化。

    上述浙江某大行分行人士称,以前每年4、5月份就用完了贷款额度,但今年因为按季控制,现在手头还有贷款额度,这部分额度供应大企业不够,但供应中小企业还是够的,要看每家银行如何调整自己的结构;但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各家银行向大的客户集中,这将不利于银行自身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银行主要担心信用风险,所以,对质押的要求也比过去更为严格,门槛提高;而基于对预期收入与风险关系的考虑,客户经理可能会尽量少报一些项目。

    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道出“潜规则”——既然中小企业的风险看不清楚,只能去做大客户牺牲议价能力,否则又能怎么办呢?

    目前在杭州,大型银行并不为信贷资金出路犯愁,但在投向上有些局限。原因是杭州市政改造步伐加快,一些大项目如萧山机场二期各大行都有授信,当然银行在面对提款时都比较谨慎。

    一家大行浙江省分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该行在准入环节上,加工行业相对比较小心,而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投放的重点之一,大行之间在该领域的竞争相当激烈。

    问题的答案浮出水面。一方面是来自企业的有效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也越发谨慎起来,正如央行三季度对银行家的调查显示,“经济下行风险意识增强”。在某种程度上,“宽货币、紧信贷”的担忧已在银行业内确立。

    一家中小银行高管认为,商业银行现在已经开始主动减少贷款投放的迹象。三个信号值得关注:其一,在调增信贷额度的8月份,人民币贷款却比去年同期少增313亿元。其二,在可以申请追加贷款额度的基础上,多家外资银行却主动宣布放缓贷款速度。其三,近期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明显提高,乃是进场资金增多,而银行一向是主力。

    “这段时间,银行只要做到过河不湿鞋,就比别人成功。”一家中小银行授信审批负责人直言。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