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1-11-12 12:56 1190

  2012年,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制约外贸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风

  2012年,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制约外贸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从目前情况看,2012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只要不出现大的外部冲击,再度出现危机或“二次衰退”属小概率事件。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2012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

  一是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流动性陷阱”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约。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价格“高烧不退”,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持续整体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9.7%、7.3%;美国、英国分别上升3.9%和5.2%,欧元区连续十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调控目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英国已经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维持低利率并将重启长期再融资操作,美国宣布将低利率水平维持到2013年中期,并推出4000亿美元规模的扭曲操作。土耳其、巴西等部分新兴国家货币政策也从抑通胀向促增长转变。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频繁大幅震荡,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去年以来,英国、德国、希腊、法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群众抗议示威或骚乱。近期,旨在声讨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占领华尔街”示威游行,短短两个月已蔓延至四大洲1500多个城市。此外,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仍在持续,直接影响全球石油稳定供应。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势必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补库存效应减弱,明年外需有可能继续萎缩。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持续恶化。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年初70左右一路下跌至9月份的45.4。欧盟迫于主权债务危机,各成员国不得不紧缩财政,既制约经济复苏,又将不可避免影响社保、养老等福利支出,削弱消费者支出意愿。9月份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为负19.1,为25个月来新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也将抑制需求增长,制约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市场。今年前9个月,巴西进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

  二是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风险。欧洲银行系统受主权债务危机牵累陷入困境,各家银行纷纷收缩业务范围、降低风险忍耐度,造成信贷银根紧张、融资输血功能受阻,贸易融资深受影响,加大外需萎缩风险。美国银行业也远没有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放缓减少了贷款需求,低利率降低了投资回报,市场波动加剧增加了投资风险,加强监管抬高了经营成本,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金融系统不稳定将是影响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数。

  三是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尽管今年以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案值有所下降,但摩擦强度不减,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屡遭滥用,政策性和体制性摩擦更加突出。部分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与选举政治周期叠加,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形形色色的“中国责任论”层出不穷,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国际责任。

  四是非经济因素可能对中国外贸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企业开拓中东市场以及稳定石油供应的影响仍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不排除个别国家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从而影响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此外,“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走向仍不确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一运动对我国经济乃至外贸的影响要密切关注。

  从国内看,保持我国外贸平稳发展既具备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也面临成本上升等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必将对中国外贸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外贸传统比较优势依然存在,新的竞争优势逐步形成,市场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特别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磨练和洗礼,抵御风险、拓展市场和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是,国内一些制约外贸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叠加,外贸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加。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贷款利息、厂房租金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挤占了企业利润,致使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微型外贸企业不堪重负。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导致有单不敢接、不愿接,也将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出口利润指数由今年4月份的106.9降至9月份的101.2。利润下降导致企业技改、研发、品牌等环节投入不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比2011年可能有所回落。在国内能源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注重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扩大进口,为企业扩大进口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继续为全球贸易平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0
标签: 发展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