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尝试多元化海外融资
国内的货币紧缩让中国企业将“钱途”伸向了海外,然而中国概念股的做空潮却让赴美上市的大道几近冰封。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通过发行海外债券、海外投资基金融资、收购海外项目融资和境外贷款贸易融资等形式,开始了多元化融资的新尝试。
信息时报讯(记者 徐岚)国内的货币紧缩让中国企业将“钱途”伸向了海外,然而中国概念股的做空潮却让赴美上市的大道几近冰封。在此背景下,直达欧洲资本市场的窗口徐徐打开,今年中国企业赴德国上市的数量已经等于前4年之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通过发行海外债券、海外投资基金融资、收购海外项目融资和境外贷款贸易融资等形式,开始了多元化融资的新尝试。
赴美上市热降至冰点
今年6月, 随着以浑水公司为代表的机构大举做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的处境急转直下,财务状况受到多方质疑,企业资质屡遭信用危机。嘉汉林业、哈尔滨泰富、展讯通信、雨润食品等中概股连续遭遇“空袭”,淘米也继世纪佳缘与网秦后遭遇破发,股价市值双双大幅缩水。
而这个窘况也直接拖累了一干等待上市的中国企业。今年7月,由于美国二级市场环境不佳,迅雷和盛大文学突然在上市前夜宣布无限期暂缓上市。当月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交出白卷,为2010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当月有7家中国企业开始展开回购,涉及总金额达1.52亿美元,其中网秦、博纳影业、当当网及蓝汛当时上市均未满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8月17日土豆网顶风上市再次遭遇空袭。美国研究机构做空中国能源技术的报告提前一天降临市场,土豆网逆市IPO上市三天累计跌幅达38%。即使按照昨日的股价25.1元计算,土豆网破发仍有10.36%。
海外IPO多元化转变
尽管中国企业通向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道几近冰封,然而直达欧洲市场的窗口却徐徐打开,德国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新目的地。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4家中国企业赴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高级市场上市,上市数量等于2007年至2010年4年之和。
实际上,吸引中国企业“落户”已经成为各大资本市场的重要目标:2008年,伦交所和德交所相继成立北京代表处;2010年,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在境内多地与普华永道发起研讨会,吸引中国企业界代表与会;而德交所也已举办3届“中欧资本论坛” ,并在德交所官方网站设置了中文页面,提供中国企业上市信息。
海外债券融资规模激增
分析人士表示,欧洲市场也许可成为部分赴美上市未获成功企业的第二选择,却无法扭转中概股海外IPO整体的惨淡境况。在此背景下,其它方式的融资方式也正在升温。
8月26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在境外发行不超过15亿美元的美元债券,进行继去年H股之后又一次海外融资。中联重科表示,美国国债利率正处于相对历史低点,公司此次发行美元债可以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企业中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8月4日,华润置地发布公告称,其2.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已于3日发行完成。而在此前的5月20日,华润置地已发行本金为7.5亿美元,利率为4.625%,于2016年到期的优先票据。
据英《金融时报》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企业在海外市场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获得122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五倍之多。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而海外债券融资总额为158亿美元;按此趋势计算,今年中国企业海外债券融资总额超过去年已无悬念,甚至超过去年的海外上市融资规模也绝非无可能。
企业尝试多元化融资
此外,中国企业通过包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项目融资和境外贷款贸易融资等形式开展海外融资。
近月来,海外银团贷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热衷的一种融资方式。8月10日,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举办了境外2.2亿美元银团贷款的签约仪式,贷款银团包括十几家海外知名银行。而在此前的7月,中兴通讯宣布已从10家海外银行获得9亿美元贷款;SOHO中国也与银团签订了一笔最多6.05亿美元的三年期可转让贷款协议。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还开始尝试一些新的融资模式,如收购海外上市公司股权,扩展海外融资平台等等。6月底,金地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华人置业旗下至祥置业61.96%的股权,意图借此次收购获得香港主板上市平台进行海外融资。
对此,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卢清晓表示,海外上市融资的遇冷及中国企业借贷需求的强烈形成巨大反差,将推动中国企业“打磨”其他海外融资手段。而在上市融资的范畴内,中国企业也可能广泛尝试其它融资形式,如另类公开募股(APO)、特别并购上市(SPAC)和互联网直接公开发行(DPO)等细分融资方式。此外,卢清晓同时表示,其实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打算以美元发行国际债券。此外,人民币尽管持续对美元升值,但其国际吸引力却显著增强,人民币国际债券也必然具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