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1-08-22 19:092223

鉴于绿色供应链对于企业竞争优势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搜集与分析供应链管理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文献,运用特性因素图归纳出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

  鉴于绿色供应链对于企业竞争优势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搜集与分析供应链管理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文献,运用特性因素图归纳出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概念起源于1980年代末,主要是企业为应对全球化竞争压力、经济环境变动及信息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冲击下,进而发展到寻求企业问密切合作,以便营造共同竞争优势的竞争工具。就内涵而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在本质上有所差异,前者表示企业跨功能部门间,运作程序的整合以及协调合作之策略;后者表示追求企业与合作伙伴彼此间的合作效率,以较少的营运成本与产品前置时间作为最佳考虑,获取企业营运的竞争优势(Domier&Ernst,1997)。

  然而历经20多年的演进,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中,供应链管理涵盖范围更为广泛,不仅涉及原物料的采购、产品制造、半成品组装、产品配送等,其实质影响层面则涵盖原物料采购到将配送产品运送给最终消费者的售后服务等。早期企业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互动时,很难减少数据在作业过程中重复输入的人力资源耗费以及错误发生的机率,而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可以增加信息透明度以及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减少前述障碍的发生(Christopher,1992)。Bemm(1999)认为,供应链是把供应链伙伴(诸如:原物料供货商、制造商、配销商以及售商等)所负责的各个流程予以整合,从原物料购买到最终完成品,再将最终产品运送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

tock&Douglas(2001)表示,供应链管理是从最终消费者到原始供货商间主要商业流程的整合,其目的是为提高产品、服务、信息的附加价值,更进一步提出“供应链管理核心流程架构”,其中包含8个流程:顾客关系管理、顾客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管理、制造流程管理、采购、产品发展以及商业化、产品回收流程。Vickery等人明确表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将供应链管理中各个价值活动的链接予以优化。综上所述,早期由于缺乏信息透明与低度同步化,因而造成供应链成员观念、思想与行动无法一致,且容易导致信息扭曲化,亦产生假性需求使得供应链终端至前端全面性存货过量,造成长鞭效应(bullwhipeffect)的产生。2000年以后进入了顾客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科技日益进步的推动下,如今的供应链管理发展重点开始着重于供应链伙伴共同创造利润与竞争优势,强调供应链体系中的上游供货商与下游顾客进行资源的分享与运用,透过有效率的沟通与合作,消除过剩存货、提高顾客服务水准、降低市场风险、减轻资产持有风险等。

  2.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创新概念,能够协助组织发展双赢策略,进而达成利益与市场分享的目标,降低环境风险与冲击。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当时的研究仅局限于环境保护的概念,直到1999年以后,才开始出现实证分析与理论基础。

  Sarkis(1995)是首位以环境保护观点探讨产品与流程设计对企业营运的影响的学者,他表示传统的作业生命周期仅包括:采购、生产、配送,而具备绿色供应链概念的作业生命周期则包括:传统的作业生命周期、逆物流以及组织环保措施(诸如:减量、再使用、再循环、再制造以及处理的选择方案)。

  Benita(1999)表示,绿色供应链是将原先单向的传统供应链延伸为一个关闭循环,并指出,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management,EA)在绿色供应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兹将传统供应链中的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收集等流程反复运作,更进一步提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图1)。

  图1 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

  注:w表示废弃物

  Sarkis(1999)认为,绿色供应链或供应链环保管理(supplychainenvimnmentalmanagement,SCEM)的概念都以环境管理为出发点,用于协助供应链伙伴针对环境绩效进行改善,进而达到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HaU(2000)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措施可细分为5个,分别为:内部环境管理、绿色采购、协同合作、生态投资以及环境化设计;Purba(2002)筛选东南亚地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新加坡等国家且已经通过环境保护认证(is014000)的企业,针对绿化概念、供应链环境管理、环境绩效、经济绩效以及竞争力等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结果发现,绿化概念对环境绩效与供应链环境管理呈现显著正相关,供应链环境管理对环境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环境绩效对竞争力呈现显著正相关,竞争力对财务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

  杨致行(2004)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执行的成效与选择的供货商配合态度有显著关系,并明确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结合企业现有的原物料、物流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制程操作系统,将绿色要求的条件纳入产品制造程序,进而形成一个集团化的环境管理体系。Zhua&Sarkis(2006)表示,环境冲击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会发生,从原物料的取得、产品制造、使用以及再使用、再循环与处理,且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环境管理是带领企业获取良好经营绩效,以及降低对环境的冲击的重要工具,但是环境管理虽然创造出许多的机会,却也带给环境许多的负担。此外,诸多研究者表示,企业在选择供应链伙伴或是贸易往来(包含采购活动)的对象时,首要条件会先观察上述对象是否具备环境保护相关的制度与认证。

  回顾以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文献可以发现,早期由于环境保护意识尚未觉醒,因此相关研究仅归纳“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规章”等2个影响因素,前者涵盖自然资源的不当使用、水与空气的污染、固体废弃物;近年研究则关注国际公约(诸如:京都议定书、欧盟指令、巴塞尔公约等)、企业社会责任(诸如:绿色形象、能源节约)、供应链伙伴以及绿色概念。然而,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于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运作层面,系统性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乏对于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影响因素的战略层面研究。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

  特性因素图是由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提出,主要是透过箭头描绘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进而详细分析原因的一种图形,且因为图形形状类似鱼骨,因而又名鱼骨图(fishbonediagram)。本文运用特性因素图,通过对有关“供应链管理”与“绿色供应链”等实证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图2)。
 

  图2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晌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

  (1)国际公约:在环保观念的大力推动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公约。为了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我国企业营需要积极主动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一来可以提高与国际大厂彼此间贸易往来的机会;再者,也可获得竞争对手的尊重,供应链伙伴的信任,顾客的肯定与正面认同的评价;对我国政府当局而言,当务之急乃是制定相关法令强制约束制造、电子、电机、纺织等产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加工、配送等阶段,必须能够杜绝有害物质的使用,以及有害产品的制造。

  (2)绿色观念:简单地说就是以清洁生产为出发点,Purba(2002)表示绿化概念(greening)包括:绿色营销、绿色采购、绿色设计或绿色生产等,但其首要因素是绿色材料的使用。企业在选择制造产品的料材时,必须自我约束并选择符合环境管理精神的原物料,避免为了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而选择来源不明、质量良莠不齐的材料。

  (3)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判定企业是否具备并落实社会责任,可以通过观察该企业是否有《环境报告书》进行判断;此外,企业经营除了追求利润之外,还要为顾客提供安全的绿色产品以及建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在日益受到重视的环境保护课题下,诸多跨国企业(例如:SONY,AMD,IBM,Panasonlc,CANON,EPSON等)为了适应产品生命周期带给环境的冲击,纷纷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措施,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内容涵盖内部环境管理、绿色采购、协同合作、再投资以及环境化设计。

  (4)应链伙伴:目前供应链管理发展已经演进到垂直整合导向,并且强凋供应链体系中的上游供货商与下游顾客进行资源的分享与运用,透过有效率的沟通与合作,消除过剩存货、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减轻资产持有风险等。因此,不论是透过白纸黑字的合约规范或是长久的合作默契实施环保措施(诸如:减量、再使用、再循环、再制造以及处理的选择方案),其目的都是强调供应链伙伴共同创造利润与竞争优势。

  2. 企业内部因素

  (1)环境污染:Benita(1999)表示,环境污染涵盖自然资源的不当使用、水与空气的污染、固体废弃物等。因此,企业管理者经营企业时,必须考虑企业相关管理机制、消费者以及道德立场等观点,综观全球环境现况及其恶化程度,建立一套缜密且周详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仅是约束企业内部的组织成员、供应链伙伴,甚至是外包厂商等,以便切实进行绿色采购,使用绿色材料经由绿色制程以及绿色生产,接着通过绿色营销吸引消费者购买企业的绿色产品,进而提供良好的绿色回收系统,将仍有利用价值的?组件加以再利用。总之,企业构建这一整套的绿色产品制造系统,其目的就是减少自然资源的耗尽以及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2)环保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为了应对更急迫的环境规范、法令以及环境管理机制等,以环境管理为出发点,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标准。在诸多ISO国际认证当中,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系统认证,并且开始要求其供应链伙伴亦必须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系统认证,否则将拒绝接受所生产的产品。因此,企业为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取得IS014001环境管理系统认证,已是必要条件之一。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建议

  1.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强化产业与国家竞争力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创新的概念。能够协助组织发展双赢策略,达成利益与市场分享的目标,并降低环境风险与冲击。我国政府通过环境管理观点,制定相关法令约束相关产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措施的实施与导入,进而生产出符合环境保护精神的绿色产品,将有助于中国经济成长,以及在国际竞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制定环境保护相关法令,积极与跨国企业进行协同合作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各种环保议题引起国际瞩目与热烈讨论,我国政府通过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主动积极地自我约束禁用有害物质以及废弃物回收等。将可营造出良好的国际绿色形象,降低相关国际环境保护指令生效后的退货风险。此外,跨国企业已经担任火车头的角色,积极推动环保产品的诞生,掀起一股产品制造流程绿化的工程。因此,我国相关产业应该积极与跨国企业合作,营造出卓越的经营绩效。

  3.政府整合绿色供应链设施,以创造卓越绩效

  环境污染事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耗尽,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设施涵盖内部环境管理、绿色采购、协同合作、生态投资以及环境化设计等。因此,如何有效率地整合前述绿色供应链相关措施,除了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智慧,更加考验着我国政府的领导智慧。根据前述得知,我国相关产业除了自我约束符合国际环境保护法规外,更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引领与监督,强化绿色能源的使用,提升中国的绿色形象。因此,政府当局应该积极整合绿色供应链相关措施,提升产业整体绩效。

  4.尝试取得环境保护认证,促进竞争优势的提升

  由于取得环境保护认证已成与国际企业进行商业贸易的必要条件,且已有实证研究指出,企业在选择供应链伙伴或是贸易往来的对象时,首先会观察上述对象是否具备环境保护相关的制度与认证。此外。原物料的采购不仅会影响到产品制造时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环境污染,更会影响到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企业形象以及企业营运绩效等。采购活动是一个复杂且影响力大的活动,企业在选择采购对象、供应链伙伴成员时,可以透过是否具备环境保护标准进行筛选。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除了积极整合绿色供应链设施外,更应该制定环境保护相关奖励措施,辅助与鼓励我国相关企业取得环境保护规章(诸如:环境稽查制度、产品环保认证、IS014000环境保护认证等),以此促进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海控保理获评“金融业年度社会责任奖”

2024-01-31 14:07
150028

一图读懂马上消费2022社会责任(ESG)报告

2023-06-23 17:39
417

一图读懂马上消费2022社会责任(ESG)报告

2023-06-23 17:39
425

重庆发布全国首个商业保理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3-01-29 21:17
19587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1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2-09-21 15:37
35459

中银协发布《2021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2-09-17 21:24
1785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