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鹏:中国金融租赁的国际化问题
经过三四年的发展,中国金融租赁业已经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社会各界对金融租赁的认识越来越充分,运用金融租赁产品促进内需发展经济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在当前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伴随着中国企业、中国经济走向全球,我们应该面对未来,研究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方向,找到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定位。
经过三四年的发展,中国金融租赁业已经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社会各界对金融租赁的认识越来越充分,运用金融租赁产品促进内需发展经济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在当前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伴随着中国企业、中国经济走向全球,我们应该面对未来,研究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方向,找到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定位。
推进金融租赁国际化是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改革30多年来,中国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贸易国。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租赁的国际化发展可以大大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目前,我国经济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调整结构是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例如钢铁过剩了2亿吨,平板玻璃过剩2.5亿箱。但对此需要综合治理,单靠压缩产能可能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缓,也可能出现就业率的下降。因此,我们需要在更加宽广的视野中考虑这个问题。比如可以通过租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市场。金融租赁的国际化,可以带动设备的出口,将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到海外。在这一方面,中国的电信、机械等行业已经有了不少的成功案例。金融租赁在改善产能过剩方面大有作为。
第二,有利于贸易平衡。近七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了12倍,虽然在2002年顺差的规模有所下降,到2010年年底我国的顺差仍然有1781亿元,这是引发汇率纠纷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金融租赁国际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进口方面来看,金融租赁可以通过采购拉动进口,同时降低企业的初始投资资金,刺激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需求;从出口方面来看,金融租赁可以起到减少贸易冲击,降低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的阻力。
第三,有助于金融企业本身“走出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逐步发展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商业银行“走出去”还基本上建立在传统的贷款、存款结算的业务上;其他主要的金融业务,比如说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私人银行等高端业务还没有“走出去”,因此在未来五年要提高中国金融业在全球的地位,离不开金融租赁的国际化。金融租赁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产品线,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可以依托我国的制造业和资本实力的优势,有条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带动其他业务走出国门。
第四,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租赁“走出去”需要实体经济和金融手段的密切结合。在货款和租金上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天然的便利条件。金融租赁国际化还可以在租赁项目、融资租赁物的投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领域推进跨境交易,并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将热钱引入市场,解决金融租赁产品不足等问题。
金融租赁国际化是
金融业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要求金融租赁的国际化,同时,金融租赁的国际化也是促进行业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过去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许多行业提高经营和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金融租赁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金融国际化解决很多问题。
第一,金融租赁国际化可以促进租赁公司形成更为合理的商业模式,目前在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存在两高两低的突出问题,所谓两高,一是金融比例比较高,二是售后回租比例比较高,这两个都达到了80%;两低是直租占比比较低及经营性租赁比较低,这两个占比比较低的业务同时又是收益率比较高的品种。因此,通过金融租赁的国际化,不仅可在实践中吸收国际同行的先进做法,而且也可以利用境外活跃的租赁物投资市场以及产值交易市场,使得飞机、船舶等租赁业务具有更好的运行基础。比如目前搞直租,搞经营租赁,我们担心国内找不到一个活跃的、盈利性强的市场,因此,要搞这个产品,必须要到国际上去,去寻找良好的运作基础,同时境外不同区域的法律、会计,为租赁业务的转型和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二,国际化可以创新更有特色的租赁产品,现代租赁产品的发展一开始就是跨国界、国际化的。英式租赁、美国的租赁等等无一不是如此。如果没有跨边界、跨区域、跨市场的产品结构设计,就不可能涌现出今天这么多的新的金融租赁产品。2010年我们在银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东方保税区推出了保税租赁。但是我们看到,目前中国的金融租赁业,在产品上、总体上还是存在类信贷化特点,我们提供的信贷产品和银行的信贷产品没有本质的区别,顶多是一个类信贷的产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开发出具有租赁特色的产品,利用各国的法律、监管、税收、会计上的不同,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必须要推进我们的融资租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