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李魏晏子 | 2011-07-29 14:53 4826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8页: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宏 观】

  央行发20亿1年期央票

  2011年6月2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28日将发行20亿元一年期央票。至此,意外暂停的公开市场操作迅速得以重启。对于央行这一举动,多位市场人士均表示,这将使市场重新定位关于加息和央行政策导向的预期。7月6日,央行宣布了今年以来的第3次加息。

  我国三级地方债务超10万亿 四成命系土地

  近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指出,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盛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财政部发行债券2000亿 优先用于保障房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发债计划显示,2011年将发行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而今年地方政府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优先用于保障房建设。此外,2011年6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允许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来筹资建设保障房。

  【金 融】

  国内公募资金份额规模较2010年底下降

  截至2011年6月30日,国内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约为2.3万亿元,份额规模约为2.29万亿份,较2010年底均有下降。主动投资的股票方向基金中仅24只获得正收益。纳入统计的257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8.03%。其中,南方隆元主题以6.89%的净值增长率位居所有基金之首。

  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6月份为57.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1年7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0%,比上月回落4.9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3.5%,环比回落3.0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最高,为65.6%,消费性服务业最低,为48.5%;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为61.6%,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最高,为67.1%;从业人员指数为54.2%,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最高,为63.7%,消费性服务业最低,为51.7%;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7.8%,环比回落0.2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最高,为72.7%,消费性服务业最低,为65.4%。

  【税 收】

  财政部:缴纳个税人群减少约6000万人

  近日通过的个税修改决定,将工薪所得免征额由目前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该决定将于2011年9月1日施行。财政部相关人员称,缴纳个税人群将减少约6000万人;个税收入全年减收1600亿元左右。

  国内开出首张个人网店税单 征税430万

  武汉网店“我的百分之一”系淘宝网女装销售冠军,信用级别达到3个金皇冠,累计有200万笔以上交易。据武汉市国税局第二稽查局介绍,多方掌握的数据显示,该店2010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由此征收其2010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滞纳金,共计430.79万元。这是目前披露的国内首例对个人网店征税。

  【资金管理】

  海螺水泥圈钱95亿放贷

  2011年6月14日,海螺水泥公告称95亿元公司债券上市;随后一天,海螺水泥的另一份公告表示,公司投资40亿元用于理财,分别购买了3款不同的理财产品。有媒体调查发现,海螺水泥动用巨额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最终的资金可能以信贷信托方式流向了同属安徽国资委旗下的其他企业,而参与该项目的安徽省建设银行竟是贷款方的股东。

  全国1100多所院校负债逾2600亿元

  到2010年底,全国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大概的金额是2634.98亿元,借新还旧率超过50%。

  市国资委召开委管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交流会

  文‖上海国资记者 李魏晏子

  为了进一步贯彻“制度+科技”的要求,推进市国资委委管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帮助企业应对融资环境变化,提升资金管理效率,2011年6月2日,市国资委召开了委管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交流会。

  市国资委副主任向月华,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金伟,副总经济师纪康文,监察室、研究室、办公室和评价处的相关人员,上海银行、浦发银行资金管理业务负责人和24家市国资企业集团的财务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光明集团、华谊集团、申能集团和百联集团的代表分别在会上交流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模式和工作经验。上海银行和浦发银行分别介绍了银行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产品服务和支持。

  金伟在发言中指出,加强资金管理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制度+科技”指导意见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强调要继续对“3+x”工作进行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注重资金集中管理的顶层设计,以保全国有资产、保护国有企业领导人,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向月华作了总结发言,通报了目前市国资委委管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总结了企业在资金管理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指出,目前工作中仍面临着有息负债规模高速增长、存贷两头大、企业间“富余”与“缺口”现象并存、“小金库”现象仍有存在、内部控制仍有漏洞、资金合法使用急待规范等一些问题,并明确下一步要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强集团管控,突出重点;二是要创新手段,加快推进资金集中管理;三是国资委要加强对企业资金管理的指导和参与。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8页: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结算平台的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用好资金的时间差、空间差,节省资金成本,以提高对银行贷款利率上升的消化能力

  文‖曹晓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财务工作的职能早就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算账和记账、管理和监督,而应该同时兼有经营的职能。具体表现为,正确运用会计核算的成果,整合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并利用不断创新的资本市惩金融工具来提升财务资源的效率和效益,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开展这些工作,有些是战术性的,也有战略性的,必须同产业经营者一样依法依规。推进资金集中就是企业财务资源整合中的战略性任务。

  光明集团推进资金集中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展的。2006年底重组后,光明集团做出了第一份年终决算,我就向董事会报告了发现的问题和拟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存贷两头大现象。按我当时的说法,这是一个需要在弄清情况下创造条件,用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有董事当即就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按现代科技手段,对集中管理予以技术支撑应该不是问题,问题是法律上和思想上的,只有用正确的思路和合适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资金管理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年我们就这个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

  一是法律上的。首先,集团缺乏一个法律所允许的资金操作平台;其次,法律规定不同主体的企业是不能相互拆借资金的,更不允许平调;第三,证监委对上市公司有相应的规定。

  二是思想上的。首先,存款有富裕的企业大多是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执行集团制度相对到位,这部分企业不希望受集团过多的干预,尤其是行政干预,这其中不乏对集团调控能力的不信任;其次,有部分企业对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生怕吃亏,存在着防备心理。第三,个别企业的少数股东对大股东拟集中的方式不了解,心存疑虑。

  三是技术层面的。首先,集团共有企业700多户,银行账户超过3500多个,几乎涉及上海所有的银行;企业层级超过六级;其次,存贷余额分布绝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第三,接受银行授信的层级和单位分散,贷款管理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第四,最重要的是按照当时集团的财力无法承担有效的调控职能。

  应对方案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们形成了一个工作方案,其要点如下:

  第一、集团建立一个平台,必须是合法的。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光明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在核准经营范围中包括了可以调配集团内部资金;

  第二、集团财务管理中心搭建信息化平台,不仅包括资金管理和调配系统,同时包括财务的线上核算系统,用科技手段来支持推进资金集中管理;通过招投标最后我们选择了金蝶公司来开发系统软件,在上海银行和浦发银行的支持下,这套系统已投入运行;

  第三按照财务公司标准,并参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报表,信用和风险评价体系;

  第四、广泛与银行协商贷款授信方式,转变以前授信分散的模式,先实行集团统一接受授信和将额度分解到下属企业相结合的方法,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统一向集团授信,由内部银行向下属公司配置贷款资源;

  第五、设计“准市朝”的资金集中方案,用利益机制来创造和推进资金集中管理。享受集中优惠的单位,必须同时把银行账户全部纳入财务管理中心的查询和线上核算体系;对个别资金富裕但心存疑虑的企业,拟通过银行的配合,在平台上实现类似理财产品的方式,手牵手地相对实行以资金集中调配;

  第六、启动集团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的工作,以获取低成本的资金作为启动资金集中管理的抓手,并以降低财务成本吸引下属企业主动纳入资金集中的推进过程。两年多来,我们发行了40亿中期票据和连续发行40亿的短期融资券,在改善集团融资结构的同时,不仅累计为集团减少了近4个亿的财务费用,也有力地保障了集团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这项工作得到了集团董事会,经营层和下属企业的共同认可。

  资金集中管理初现成效

  光明食品集团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运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一是融资结构显著变化。目前,集团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占到总带息负债的37%,低息借款已占80%以上,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置换利息高的长短期借款、优化财务结构以及补充运营资金,使得融资结构更趋合理。在集团大发展的背景下,在贷款总量同比增长30%的条件下,每年为集团节约总体资金成本超过1.5亿元。

  二是存贷两头大的矛盾正在逐步缓解。2010年,集团的货币资金期末存量及占比这两个指标已双双下降。

  三是资金集中度提高。仅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底,集团总体资金成本的降低就不低于1亿元;为下属子公司节约资金成本不低于3000万元。

  四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目前进入资金平台正常运转的单位已有47家,涉及银企互联账户101个,现金池归集账户达69个。现金池归集已经可用于一级户透支业务,正在建设法人账户透支业务。通过使用资金管理系统,集团总部实现了面向部分成员单位点对点的资金集中,点对点委贷累计达11笔,金额17.1亿元,从而减少了财务费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受通胀影响,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央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将始终围绕“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结算平台的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用好资金的时间差、空间差,节省资金成本,以提高对银行贷款利率上升的消化能力。

  集团对二级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以及财务监控和资金运行的监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制订了《事权审批制度》等10个制度和管理办法,基本上涵盖了资金集中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成为集团各层级企业财会人员操作资金业务的行为规范,确保资金运作的安全。

  下一步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关注点是:资金管理要与集团战略发展相匹配;资金管控要与集团实际情况和整体管控模式相适应;资金信息系统要与集团整体信息系统相结合。

  作者系光明食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董事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8页: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集团资金管理的“双轮齐动”,有效地发挥了财务资源的优势,提高了集团总体的经济效益

  文‖梁庆云

  百联集团是2003年4月由原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等4大集团合并组建,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商贸流通集团。近年来,集团在市国资委的指导和支持下,针对企业网点多、现金流量大,业态跨度大、企业层级多、存量较分散的特点,积极探索实施资金集约化管理,初步建立了符合实情的管理模式,并使80%的所属企业纳入了资金集约平台;同时,集团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途径,不间断地在资本市场上做好直接融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集团资金管理的“双轮齐动”,有效地发挥了财务资源的优势,提高了集团总体的经济效益。

  实施资金集约与监管

  集团成立后,在财务部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实施对集团系统内企业资金的集约和监管工作。目前的资金集约体系主要包括:以银行现金池管理为基础的资金结算系统和以集团资金预警系统与各公司业务特点相结合的资金集中模式。

  其具体做法:

  一是统一银行账户。集团成立初期,企业资金集约化程度较低,运作分散,集团上下与50多个金融机构建有信贷关系,无法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有效、实时的监控。因此,集团首先对银行账户进行归口,将主要结算账户归并到3家合作银行,并将原分散在其各分支机构的业务归并到一个分支机构,实现一对一的服务,为后续的资金集约奠定了基矗

  二是统一集约平台。根据资金集约管理的原则,在统一银行开户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资金结算、统一存贷业务。在集团资金集约平台,根据业务运行特点,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资金集约模式,并紧紧围绕企业的资产整合工作,将资金集约与业务流程再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资金集中。

  三是统一服务平台。集团得到3大银行的大力支持,共同开发了符合集团资金集约需求的现金池管理系统,为集团资金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统一服务模式。

  四是统一信息平台。根据控制财务风险的要求,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现金流为切入点,建立了集团统一的资金预警系统。该系统是与资金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与企业网上银行查询及支付系统、信贷管理相结合,与企业财务软件及其他应用管理系统相结合的管理平台。操作中,还引进了银行的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加强了对各企业资金运作及其风险的管理。

  五是统一链接境内外结算平台。自2008年起,集团通过香港的窗口公司建立了国际业务结算平台,加强贸易项下境内外资金管理,并制订相关操作流程,搭建符合集团业务特点的操作平台,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拓展多渠道融资功能

  集团成立之初,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依靠银行信贷,资金成本较高,且深受国家金融宏观调整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集团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在资本市场的资信度。除努力发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功能外,还尝试了多种直接债务融资的方式。至今,已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等3类债券逾百亿元,在直接融资的舞台上,有了质的飞跃。

  集约管理成效显著

  通过不懈地努力,目前我们已初步构建了既符合集团集约需要又能满足下属各企业经营业务特点的结算体系,并具备了集团内部的资金融通能力和贸易项下境内外资金的融通能力。其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增强了风险防范与财务监管能力。由于资金集约体系的建立,逐步将资金的运用权收到二、三级公司,从而收缩了管理层次,克服了投资层级过多的弊端,使集团整体资金风险的防范能力大为加强,监管力度有效强化。

  二是提升了集团整体资金效益。实施资金集约管理以后,最直接的效果是有效地减少了公司总体贷款规模,在集团总体收入规模、资产规模分别比成立初期成倍增长的情况下,集团总体的有息负债规模仍然保持在初期的水平,大大提升了整体资金效益。

  三是推进了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资金集约工作,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监管能力,还有效促进了金融业务与经营业务的结合,如:境外金融产品与进出口贸易相结合,金融服务与仓储业务、供应链建设相结合,从而推动新的业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是加深了银企合作的深度。资金集约工作,既增强了企业与银行融资的议价谈判能力,又加强了银企合作的深度,拓宽合作领域,获得了多赢的效果。同时,还大大增强了企业抵御系统风险、政策风险的能力,降低了宏观调控等因素对企业运营的负面影响。

  实行资金集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取得上述工作成效得益于两大基础工作:

  一是集团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内控管理体系,在企业业务经营、财务监管、投资发展、资产运作等方面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流程,明确管理权限;对重要岗位、重要业务、重要节点都明确了内控操作规范,特别是在资金运作方面,结合风险控制和“三重一大”的管理要求,制订了较为明确的控制规范。

  二是较早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把资金集约管理作为全面预算执行的重要内容来抓。对集团及其成员企业的年度筹资、投资、担保等事项均按照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并做好日常跟踪、管理和分析,严控风险。

  下一步,集团将从“资金管控”入手,与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相结合,进一步规范资金运行流程,控制资金风险。同时还要关注两点:一是资产关系多元化将直接影响资金的集约效果;二是创造条件逐步把上海以外企业的资金集约工作纳入总体资金集约体系中。

  作者系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资金结算中心主任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8页: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财务公司通过丰富业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成为集团内部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文‖王鸿祥

  “现金为王”。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集团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申能集团作为上海市能源企业,主要承担全市电力、燃气的安全、保障供应。近年来,随着公司投资的一批能源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在资金运作方面总体上呈现资金存量和流入流出数额巨大以及系统内资金资源配置不平衡等特点;同时,个别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为此,根据市国资委的监管要求以及集团提升内部管理的发展需要,申能集团开展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工作,以确保资金安全,防范财务风险,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组建财务公司,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为提高系统资金效益、搭建产融结合平台,申能集团于2007年7月成立了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3年多以来,财务公司承担了集团“资金池”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集团系统资金“两头大”的问题,并通过发放贷款方式有效地支持了集团重点项目的建设。

  截至2010年底,财务公司总资产已达90.27亿元,净资产为11.63亿元;日均吸收存款66.69亿元、发放贷款30.17亿元。按照银监会统计口径,公司的资金归集率已由2008年的33%上升至53.37%。其发放贷款余额要占目前集团系统贷款余额的40%左右。

  目前财务公司已基本获取银监局批准的所有业务;此外,还取得了人民银行以及外管局审批的外汇结售汇业务、同业拆借业务以及投资业务等。

  财务公司努力打造集团内部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构建三大结算平台。

  根据成员单位的资金特点,公司采用了结算中心型的结算模式,并与工行、建行、上海银行建立现金管理平台,提高结算效率。同时,公司根据集团产业情况,构建起天然气、城市燃气、电煤3个结算平台,实现了集团系统内多个业务资金内循环体系。通过公司金融平台,不仅增强了资金归集能力,而且基本上实现集团成员单位资金统一管理、集约化管理的目标。

  二是自主开发“申财通”现金管理系统。

  根据集团结算特点,财务公司在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结算合作银行银企直联系统上,开发了“申财通”现金管理系统,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账户查询、支付、现金管理、电子汇票业务等服务。

  “申财通”的上线,使财务公司初步形成了远程综合结算服务平台,较好地实现集团电、气两大主业现金流的“内循环”,降低了成员单位汇划和在途资金成本。同时,也使财务公司的日常结算备付率下降30%,提高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建设电票系统,大力推广“电子票据”业务。

  电子商业汇票是2010年人民银行为提高支付结算效率、防范纸质票据业务风险而推广的新业务,申能集团系统电、气两大产业上下游关系密切,票据业务频繁,发展空间很大。为此,公司自年初开始就集中力量进行电票系统的建设和测试,先后通过了人民银行接口验收、模拟运行、全国联调和现场验收4个环节, 于6月28日正式上线,并在10月30日完成了电票清算系统二期工程,成为财务公司行业为数不多的具备电票线下清算功能的直联接入机构。

  自7月22日第一笔电子汇票业务完成至今,成员单位已通过公司电票系统签发电子商业汇票16.17亿元,办理电票贴现业务6.04亿元,占上海地区全部上线金融机构总量的23.84%,受到人行上海总部的好评。不但加强了公司对成员单位的远程金融服务能力,而且为成员单位管理应收账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是提供多种债务结构优化方案,体现增值服务价值。

  公司针对成员单位不同的融资需求,设计了以票据贴现、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等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方案,帮助其降低财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2010年度,为系统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3500万元。

  统一融资平台,有效降低集团综合资金成本

  近年来,集团通过直接融资、信托贷款以及法人账户透支等方式,保障能源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有效降低了集团综合资金成本。

  集团先后取得40亿元短融券、70亿元中期票据以及100亿元短融券的发行额度,截至目前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155亿元、中期票据70亿元,较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节约利息支出逾5亿元。

  有效运用合力,完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2010年7月,集团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申能集团系统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按照财政部和市国资委有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公司实际情况,运用多部门合力,推进集团资金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深化。

  首先,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资金管理要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定账户数量和开户银行。各公司原则上应遵循集团财务制度关于一个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不应超过6个的规定。对6个以上账户的一般应予以清理,并将清单经二级公司汇总后报集团备案。个别公司因业务需要须开设超过6个账户的应作出说明。同时,各公司账户需在集团指定的银行开户,个别公司因业务需要须在集团指定银行范围之外开设账户的应作出说明,并经集团批准。

  二是明确资金归集要求,有效提高集中度。集团规定:集团本部和全资二级公司其存款应主要存入集团财务公司统筹使用,日均存款比例应达到其全部货币资金的70%;股份公司在不违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资金归集达到50%以上;集团其他控股的二级公司资金归集率达到60%以上。

  其次,明确责任落实、完善管理机制。

  集团强调,各公司总经理为资金管理第一责任人。系统二级企业是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要求的责任主体,对所属企业的资金管理应加强监督,督促所属企业落实各项要求。系统二级企业总经理是落实集团资金管理要求的第一责任人。

  集团各职能部门合力推动,完善管理机制。集团财务部对系统二级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执行,以及资金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价。集团审计室定期对各公司的账户开设情况、资金归集情况以及资金支付结算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做出相应评价报集团。集团人力资源部在对各公司总经理考核时将上述资金管理专项审计评价纳入考核范畴。集团信息化管理部负责集团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维护。同时,各部门定期开展工作,对系统内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重大资金决策程序的合理性及资金风险防范进行监督、评价和考核,使集团对系统内企业的资金管理动态化和制度化。

  依托科技手段,推进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实施

  财务公司按照集团信息化工作战略规划,构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将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动态信息相结合,及时反映资金运行状况和风险。

  这个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资金动态管理。通过与多家银行建立“银企直联”、与财务公司建立的“财企直联”以及其他技术手段,及时掌握覆盖系统各单位所有银行账户的信息,并以周报、月报等方式对系统单位的资金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大额收支业务进行预警和说明。

  资金预算管理。系统企业通过资金系统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并按月度编制滚动预算。通过资金滚动预算管理和资金动态信息实时结合,及时准确反映资金需求和运行状况,为集团统一融资提供支撑。

  其他资金管理功能。通过对系统单位的借款、担保以及票据等管理,提高系统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包括债务工具管理、担保合同管理、票据管理等。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实现对系统单位资金管理的实时性和全覆盖。

  随着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完成,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对银行账户、资金余额、资金预算等管理要求,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集团整体资金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申能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8页: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职工薪酬结余处理

  与改制相关的主要会计问题之一是与职工薪酬的相关负债,它可能牵涉到企业与员工、国有股东与未来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其管理和处理要予以高度重视

  文‖沈洁 荆晟昀

  与改制相关的主要会计问题之一,是与职工薪酬的负债相关。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离退休人员福利费等。这些与职工薪酬相关的负债,可能牵涉到企业与员工、国有股东与未来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对其管理和处理要予以高度重视。

  与职工薪酬相关的负债核算问题,包括历史上滚存费用结余、离退休人员福利精算负债等。本文先探讨历史上滚存费用的结余处理。由于改制通常会涉及新旧会计准则的转换,因此,我们也会同时考虑改制的报告期间涉及新旧制度转换情况下,不同性质费用结余的各种处理方式。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结余

  对于改制过程中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结余,相关的主要会计财务法规包括财企[2005]12号、财办企[2006]23号、财企[2007]48号以及财企[2008]34号等。

  这些规定的核心原则是:改制企业账面上原有的应付工资余额中,属于应发未发职工的工资部分,应予清偿;属于实施“工效挂钩”等办法、提取数大于应发数形成的工资基金结余部分,应当转增资本公积。改制企业账面上原有的应付福利费余额,也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并不涉及新旧企业会计准则转换的问题。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于首次执行日的职工福利费余额要考虑支付计划和实际情况,原余额与应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至管理费用。

  然而,该规定实际上隐含一个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即新旧准则对工资、福利费可能存在不同的确认标准。原企业会计制度下,国有企业按14%的工资总额计提福利费,同时按照“工效挂钩”工资确认工资费用。而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现时义务,关键在于判断引起现时义务的义务事项是否已经发生。对于历史上按照14%工资总额计提的福利费或“工效挂钩”工资结余,如果没有明确的发放计划,或没有形成企业现时义务的,企业不应将其作为负债。

  因此,实务中出现的难点是企业在财务报表的报告期中,既涉及改制、又涉及新旧准则转换,上述规定应当如何运用和衔接。

  目前的会计准则或其他相关法规并没有对该问题作出明确回答,但是我们认为上述法规是对特殊事项作出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及性质来判断上述规定的适用性。

  考虑到2009年上海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实施了新准则,目前实务中出现的大多数情况是企业执行新准则在前,而改制在后。如果这样,历史上按照14%工资总额计提的福利费余额或“工效挂钩”工资的结余应当在新准则的首次执行日,将余额与应确认负债金额的差异调整至当年的管理费用。也就是说,对于执行新准则到位的国有企业来说,如果现在再开始进行重组改制,理论上账面应该已经不存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结余。但如果企业改制在前,执行新准则在后,应付工资、福利费的结余则应根据财企[2008]34号的要求,在资产评估基准日转增资本公积。由于原会计法规下,企业可以继续按照14%的福利费和“工效挂钩”工资确认为负债,因此,在随后的新旧会计准则衔接中,企业有可能继续出现新计提的应付工资或福利费的结余。在该种情况下,企业应在首次执行日,将不应继续作为负债的结余部分调整至当期损益。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结余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结余由于金额相对较小,实务中常常会被大家忽略。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但是,对于改制企业账面上原有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处理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工会经费是根据工会法的要求,由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按照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其中,部分工会经费留给企业基层工会使用,其余部分应当上交给上一级工会组织。企业基层工会留用的工会经费由工会组织自主管理、使用,企业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根据上述工会法的有关要求,只要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就存在向工会组织拨交工会经费的义务,该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只要企业因职工为其提供劳务而支付劳动报酬,企业就有义务按照所支付劳动报酬的一定比例向工会拨交经费。因此,企业因职工为其提供劳务而支付劳动报酬,便构成了企业提取工会经费的义务事项,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依工会法提取的工会经费符合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因此,无论是改制、还是新旧准则转换,企业账面上原有的工会经费余额不应进行会计调整。

  职工教育经费余额则略有不同。虽然新准则中提及企业应当按照财务规则等相关规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计提职工教育经费并计入成本费用,但是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需要向一个第三方组织或机构拨付。职工教育经费何时使用、如何使用,决定权其实还在于企业自身。严格来说,如果没有特定的使用计划,职工教育经费实质上还是一种由于特定的法定义务而形成的专项储备。针对这一特点,为了保证国有权益不流失,财企[2005]12号和财办企[2006]23号均对职工教育经费作了规定,要求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其余额也随同工资基金结余一并转为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因此,职工教育经费余额与之前所述的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处理应当一致。

  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结余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结余,财企[2005]12号和财办企[2006]23号以及首次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均没有涉及,实务中也有不同的操作。但是,根据财政部颁布的财企[2006]67号,企业停止实行公益金制度以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经董事会确定继续提取的,应当明确用途、使用条件和程序,作为负债管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财企[2006]67号之前形成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结余是否可以冲回?

  对于这个问题,实务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形成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属于职工福利费余额的一部分,应在财企[2006]67号文出台之后冲回,或者应比照14%职工福利费形成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在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当保留的应付职工福利余额,该余额与原结余之间的差额调整至管理费用;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工字[1995]222号明确规定,职工奖励和福利基金及其所购资产不属于清算财产,在清算时,应该交给中方投资者或者接收单位。因此,即使管理层在将来决定不再计提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原先已计提、但未使用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仍然需要在将来用于职工福利或清算时缴付,因此该余额不能冲回。

  对于实务中存在的不同理解,我们建议准则制订部门予以进一步明确。但在进一步明确之前,按照现有的条文理解,我们更倾向认为财企[2006]67号修改了期后职工奖励和福利基金的计提条件,但没有对原已结余部分的归属作出规定,该结余的归属仍应按照财工字[1995]222号处理。因此,我们认为财企[2006]67号之前形成的结余,在执行财企[2006]67号、改制或新旧准则转换中均不应冲回。

  二是财企[2006]67号之后形成的结余是否满足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财企[2006]67号之后,经董事会确定继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应已明确用途、使用条件和程序,因此,该结余符合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在执行新准则及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应冲回。

  作者单位: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8页: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从央行货币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的对外宣传内容中,也可以看到下一步政策松动的迹象,至少在保障性住房融资方面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文‖上海国资记者 李魏晏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下半年各地将迎来保障房开工的高峰期。然而,面对房地产新政的压力和货币政策的变化,保障房建设资金短缺却成了近期相关房地产企业的一块“心脖。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国资》就此与上海地产集团业务总监金鉴中进行了对话。

  保障房相关政策需调整

  《上海国资》:在大量承担保障房建设任务的情况下,目前国有房地产企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金鉴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房地产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商业房产开发与保障房建设之间寻求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比。如果企业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保障房建设,便会拖累主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保障房建设的推进。因此,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国有房地产企业,还应该积极把市场业务做好,才能更好地支持保障房建设。

  《上海国资》:在房产新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双重高压下,保障房融资同样陷入了困境,上海地产集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金鉴中:基于最近的房产新政、货币政策等影响,各银行对原先承诺的贷款均以各种原因不放、缓放或者少放,如利率的调整、融资规模、资金头寸、平台问题等等,尤其是公租房贷款遇到的问题最多。另外,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系储备形式,申请贷款亦属受限范围。

  在融资“新血液”受制的严峻形势下,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已经占用了集团市场性房地产开发的相当资源。先期投入保障房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原来市场业务的经营资源,或者集团的融资资源。但是作为国企,我们更多的考虑是如何按期完成保障房阶段性建设任务。为此,我们要尽可能把掌握的资源挖掘出来。

  除了集团自有资金投入外,我们还千方百计运用渠道资源来进行融资:一是来源于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首批已提供40亿元用于公租房建设。二是来源于银行,经过努力争取,银行已承诺将为保障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贷给集团几十亿元。三拟通过公积金、信托,以及发中票和企业债来融资。对于发企业债,现在政策上已没有障碍。

  与此同时,在保障房建设的项目安排上,集团也根据目前银行政策的变化而灵活加以调节。银行贷款首先支持经济适用房和动迁安置房项目,而对于公租房的融资,则以公积金、保险资金及其他资金为主要来源。其原因是,公租房收回成本的周期比较长,还款来源与政策尚不够明朗,银行的贷款如果进入公租房领域,在流动性方面就会受到影响。

  最近,上海市政府与上海银监局及各商业银行已就上海保障房建设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具体商洽与沟通,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方面的情况可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从央行货币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的对外宣传内容中,也可以看到下一步政策松动的迹象,至少在保障性住房融资方面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上海国资》:面对保障房融资出现紧张情势,现阶段地产集团如何维持资金的平衡?

  金鉴中:为了保持资金的平衡,我们主要是严格控制负债率。一般负债率不能高于75%。为了使负债率不再上升,地产集团积极采取措施盘活资产,包括将商业房地产以合适的价格出让,予以部分变现。经过测算,企业资金始终能保持在一个平衡的位置。

  《上海国资》:看来目前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形势近期难有改变,对此您有何建议?

  金鉴中: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由原来的纯商业运作,转变为商业加保障房运作模式,这一状况将会持续一个时期。因此,我们的相关政策也应该转型调整。

  第一,现在的房地产分为市朝的商品房和公益性的保障房,因而机制上应该按照市朝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不同性质制订不同的管理制度,预计相关的制度最快要到今年9月份以后出台;第二,对各银行的保障房贷款应该予以单列,不进行考核,以确保资金供应;第三,将保障房贷款从房地产贷款科目中分离出来;第四,成立保障房贷款政策性银行,通过发债将保险、公积金、养老金及个人投资集中起来,并成立专职的保障房公司从事建设、运行和管理;第五,财政可以对保障房贷款的利息部分进行贴息,以缓解银行融资盈利压力;第六,将上交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列出专项,以支持保障房建设;第七,鼓励发行中票、企业债用于保障房的建设,呼吁适当地降低企业发行中票等融资项目的门槛;第八,将各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项目名称、建筑面积、今年计划开工面积、总投资,以及今年需要的融资数额统一列出清单,上报银监会总部,一事一议予以核准;第九,目前保障房的土地款要占建造成本的30%-50%,但银行贷款却规定不能用来支付土地款,导致开发公司自有资金不足,对此,请银行给予充分理解,以便作出调整。

  建立风险预警综合评价机制

  《上海国资》:作为多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管理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房地产企业才算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金鉴中:我认为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和发展。对于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说,评价它的成功与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第一,需要把企业放在整个行业里面来评价。在全国房地产行业的137家上市公司里,我们的排名要高于平均增长率、效益增长率。

  第二,需要把企业放在一个经营周期里来评价。房地产是一个经营周期比较长的行业,如果仅从某一个年份、某一个时点上来评价一个房地产企业好与不好,不够全面。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周期里,比如企业的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一般需要3到4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周期里评价,就比较恰当。

  第三,除了关注财务表内的信息,同时还需要关注表外的信息。从表内信息可以了解到一定时间内企业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但更重要的还要关注表外信息,看企业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因为,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和资金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房地产企业永恒的特征,它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考验和评价。因此,只有那些适应市场需要、符合行业导向的企业,其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才会比较足。

  《上海国资》:您认为房地产类企业和出资人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如何将风险管控与企业评价结合起来?

  金鉴中:要使风险预警工作做到位,关键是建立一套综合评价的机制,将风险管控与企业评价结合起来,与预算执行、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结合起来,与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合理财务结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结合起来,从而看到差异产生的风险。

  同时,要对相关负责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在任期内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比之前好,企业的增长值是否高于社会的平均增长值,是否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增长值。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原则作为导向,才能从机制上防范短期行为,才能使企业的风险预警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为企业带来长期效益。

  预算管理与投融资管理的结合

  经济增加值成为目前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就要求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价值导向的原则,不断创造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经济形势,集团企业需要突破传统预算管理的束缚,在预算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将企业战略、投资规划、经营预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等与企业价值创造紧密衔接,在这一过程中投融资管理已经成为集团企业预算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预算管理与投融资管理有效地结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诸多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

  传统预算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新趋势

  传统预算管理以财务预算控制为核心,以“命令-控制”为导向。在这种导向下,按照以职能划分的责任中心编制资源计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更侧重于是否突破费用预算,由于其与业绩考核相结合,造成基层执行者不能够发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导向的预算管理更侧重于财务指标的控制,难以把握预算的使用与公司战略计划的相关性,不能充分诠释战略意图,也难以真正准确地衡量具体业绩,显然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

  传统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变化,主要表现为,集团企业内部资金闲置与短缺无法调节,资金充裕的机构对闲置资金缺乏有效的理财手段,而资金短缺的机构却又无法有效融资,这导致集团财务费用居高不下,资金使用效率低。虽然有预算管理,但是缺乏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无法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产生上述原因的根本问题在于,集团公司的财务预算只是做到简单的账实相符合,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投融资管理体系。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型集团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体系,需要有效的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企业需要突破传统预算管理的束缚。

  预算管理与投融资管理结合迫在眉睫

  解决传统预算管理方面的不足,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投资融资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与投资融资管理有效结合,以提升企业财务的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应该高度集中内部资金,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资金管理和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内部融资能力。由此可见,加强传统预算管理与投融资管理的结合已经迫在眉睫。

  预算管理与投融资管理的结合,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另外,通过资金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支付现金,同时,关注资金的流向,加大资金支付的审核,以防范资金风险;其次,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投融资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企业闲余资金,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资金风险。

  对此,相关专家指出,预算管理仍然是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这也是保障企业资金安全有序流通的根本。投融资管理是对企业预算管理的有效补充,可以弥补传统预算管理资金使用效率低的不足。将二者有效地结合,可以更为合理地整合财务预算及资源分配,从而提供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由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供稿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8页: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文‖东证期货 杨卫东

  受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国内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从大周期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但同时也具备一定差异化,由于相对独立,各自有自身特定性,在具体影响因素上也有差别,特别是在资金争夺上,两者具有竞争关系。因此,大周期趋势虽然趋同,但小周期趋势存在差异,两者会呈现交替强弱的规律。比如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股指先于大宗商品见顶;而在2009年复苏之后,走势也强过大宗商品。基于两者之间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小周期差异,挖掘两者对冲机会。

  我们首先针对策略背景做一介绍。2011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通胀高企,经济增速回落,政策调控预期反复,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下,股市和商品市场走势更为纠结,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交易操作难度明显加大,在这个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市场里,我们寻找一种对冲策略,以期在投资困境中找到出口。

  以2011年初作为时间点,举例展示该策略。在2011年1月份,我们提出买入期指抛出商品的对冲策略。基于以下理由:其一,外围市场表现不稳,国内股市相对较好,对外围资金有一定吸引力;其二,多数商品在2010年经过暴涨之后有调整需求,见顶迹象明显;其三,通胀压力明显,政策调控力度加大,抑制通胀效果先体现在商品价格上;其四,小周期内股市在资金争夺上优于商品期货市常不过进入4月份,由于市场面临环境有所变化,我们相应调整策略。

  这里需要强调,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属于阶段性小周期策略,我们建议投资者采取灵活操作,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形势调整策略。比如尽量在商品高位上涨乏力的时候抛出商品,同时买入期指;而期指冲高遇阻之后,可适当减少该组合策略的头寸,或者全部了结对冲头寸;甚至在两者强弱关系出现转变时,我们提出反向对冲策略。

  我们提出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基于两者强弱关系对比,比如其中的“买期指抛商品”策略,并非认为股指一定强势上涨,更不是认为商品转为熊市。两者只是阶段性存在一种相对强弱关系,比如股市也有可能下跌,但其相比于商品更为抗跌。而同时也强调了对冲策略的灵活性,市翅不时出现与我们对冲策略相背离的调整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体现策略的灵活性,不失时机地调整策略构成,包括对冲方向、品种调整、多空调整、仓位调整等等。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我们给出用实盘模拟的买股指抛商品对冲策略效果。

  组合构建:多头部分由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构成;而空头部分为四种商品期货的组合,它们分别是橡胶、棉花、白糖和铜。头寸控制上以多空双方有效对冲、较高资金利用率以及风险可控等为原则;其中空头组合的各品种头寸依据资金等分原则构建。该对冲组合建仓时间2011年4月26日,初始总资金93.89万,保证金占比小于60%。对冲组合头寸如下表1:

  累计收益率:截至2011年5月12日,历时12个交易日,虚拟账户资金总量为98.36万元,累计收益率达到4.76%,而同期沪深300累计收益率为-4.00%。

  整体而言,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之间强弱关系表现较为明显,同时两者转化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强调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两者之间进行对冲操作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当前针对两者对冲策略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只是进行探索性研究,后期仍需进行深入挖掘,进一步完善该对冲策略。

  第1页:融资环境变化中的企业资金管理 第2页:整合财务资源 推动资金集中 第3页:强化资金集约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第4页:以财务公司作平台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第5页:重组改制中的常见会计问题 第6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融资模式 第7页: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 第8页: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B2B电子商务融资业务探讨

  电子商务交易离不开银行的金融服务支持,而银行介入电子商务领域能为银行拓宽客户渠道,增加盈利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并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B2B业务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交换的商业模式,或供需双方都是商家,它们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台来完成商务交易的整个过程。B2B电子商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集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商贸信息网络化为一体,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高度整合,它突破了传统贸易的时空观念,在有形市场外开辟了一个更广泛、更自由、更便捷的虚拟市常

  电子商务交易离不开银行的金融服务支持,而银行介入电子商务领域能为银行拓宽客户渠道,增加盈利点。当前,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均已开展对B2B电子商务领域中相关银行服务的研究及其探索。银行介入B2B电子商务领域,能提供的主要金融服务包括B2B支付、B2B资金托管、B2B融资等银行产品。其中,B2B融资由于能对电子商务平台下属会员的线上交易提供资金支持,对增强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并为其拓展会员数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深受商户企业的重视。对国内大多数银行而言,B2B融资尚属一个全新的领域,故本文就此对银行B2B融资业务及其模式作一个探讨。

  B2B融资的特点

  从银行角度来看,B2B电子商务融资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在商户网站线上完成交易、生成电子契约后,买方凭借商户网站形成的电子契约向银行申请融资、用于支付交易款项的一种银行信贷业务。

  由于B2B商户的交易会员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型纯贸易客户,该类客户的主要盈利模式为利用市场价格的超短期、短期波动,赚取上下家之间的差价,因此,随着B2B业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期望商户和银行能够合作推出针对B2B交易的配套融资服务;而这些会员客户的规模及盈利模式,又决定了其对银行融资发放、资金清算划付等金融服务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即B2B配套融资必须是一种能为电子商务实现“快速融资——快速交易”的高效贸易融资。这就要求银行通过电子渠道载体,在线上完成借款企业的提款申请、银行内部提款审核、贷款发放、担保设立和自主还款等一系列融资流程,保障B2B融资的时效性。

  开展B2B融资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受惠于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技术进步,预计未来几年速度将更加迅猛。而电子商务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也引起了银行的重视:能否利用这个快速膨胀的市场来获得新的业务?在这样的环境情势下,B2B融资作为一种能够带来双赢局面的创新业务,便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从商户角度出发,开展电子商务融资业务能提高商户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该业务能强化商户的服务能力,增强其竞争优势;其次,商户能通过服务收费拓宽盈利渠道;再次,该业务能撬动网站交易量的上升,进而提高企业营收。

  B2B融资业务模式的设想

  为达到提高融资效率的目的,B2B电子商务融资模式应该建立全流程电子商务融资系统,实现融资申请、融资审批、贷款发放和定向划付全流程线上运作;而在融资上,可以依托电子商务交易标的,以电子仓单质押作为主要的融资担保方式。

  银行B2B融资模式的特点应包括:

  ○ 线上融资应以电子借据和电子融资合同取代纸质融资合同,提高业务时效性;

  ○ 以电子仓单为主要融资担保手段,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 融资款项应通过银行的资金受托支付系统定向划付至交易对手,以便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管、防范金融诈骗。

  B2B融资中的难点问题和建议

  B2B融资业务对银行而言属于业务创新范畴,是对银行传统融资模式的一种挑战。在突破传统信贷理念和框架的过程中,银行将会遇到的主要难点问题是:

  ○ 融资主体的批量准入问题,即如何突破传统的单体授信方式;

  ○ 异地授信的问题,包括是否/如何对客户进行实地调查等;

  ○ 线上进行质押落实、解除等操作流程和风控手段问题;

  ○ 建立质物的快速处置渠道问题等。

  对于解决上述业务难点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针对融资主体问题。银行应优先选择在电子商务行业中交易规模领先、价格具有指导性和公信力的电子商户为合作对象,并争取落实商户在融资主体准入方面的责任,借助其推荐和其积累的交易记录等信息,批量筛选准入客户、实现批量授信。

  针对异地授信问题。对于某家商户,银行可采取由其下属一家经营机构统一开展业务,若该机构无充足的人员配备来满足异地企业实地调查的需要,则可考虑在内部利益分成机制下,联合其他经营机构建立区域中心,负责中心周边经销商的授信及实地调查工作。

  针对质押操作问题。银行应以电子仓单为质押生效的凭证,同时辅以定期后补纸质单据,以保证凭证和单据的法律效力。同时,银行应要求商户自身或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货物流,负责对电子仓单下的质物进行监管。

  针对质物处置问题。银行应选择处置渠道通畅的大宗商品电子商户作为合作对象。商户应具备对质物价格盯市的能力,并能根据质物价格的波动每天计算质物的实际价值,在价格下跌至一定幅度时启动自动平仓机制,保障银行融资的安全。

  银行开展的早期探索

  针对国内不同类型的电子商户企业及其运作模式,国内银行在B2B融资业务上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B2B融资模式,以买方融资为主,其特点包括:

  ○ 商户为第三方支付平台

  ○ 货物质押作为融资担保

  ○ 在线签署协议、在线放款

  ○ 接受商户对融资对象的风险评价和控制

  二是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的B2B融资模式,以买方融资为主,其特点包括:

  ○ 仓储机构同时提供在线融资

  ○ 货物质押作为融资担保

  ○ 仓储监管同时作为贷后管理的外包方,并可代理银行进行质物的处置

  三是综合支付平台或商场的B2B融资模式,以卖方融资为主,其特点包括:

  ○ 综合性支付公司,支持跨行支付清算

  ○ 支付信息提供,受让卖方的应收账款

  ○ 可实现买方对应收账款在网上的确认和转让以及卖方的线上融资申请。

  本文由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供稿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

2024-03-01 13:49
195611

不得计入一般性存款!2万亿银行理财“套壳”保险资管协议存款或生变

2024-02-28 13:51
183854

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投资者数量突破1.1亿

2024-02-22 12:49
103633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养娃到本科毕业平均花费68万元

2024-02-22 12:41
81056

四川省经信厅: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核心企业奖补资金申报工作,最高奖励400万

2024-01-25 14:28
95197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修订并发布

2024-01-25 14:19
6147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