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向何方?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凸显“以增长保民生、以民生促增长”的主旋律。显然,如何破解“两难”选择,如何化解由于紧缩货币政策所引致和加剧的一些经济问题,已成为短期和中长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眼点。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凸显“以增长保民生、以民生促增长”的主旋律。这意味着2008年次贷危机冲击之后,中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已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
但是,2011年时间过半,中国宏观经济目前正处于令人纠结的复杂境地,宏观政策遭遇到棘手的“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选择,而货币政策则成为各方关注的调控焦点。
上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最大的特征就是紧缩货币,并产生了一系列明显的经济运行效果。但是,试图认为放松货币政策就可以破解两难问题的想法将失之于简单。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单纯从每月的通胀数据来看,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实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受货币政策所影响,但并不完全是由紧缩货币所导致,因此,也不能单纯依靠放松货币来以解决。
在很大程度上,货币政策并不存在需要放松的现实依据。之所以存在很多质疑货币政策超调的声音,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我们赋予了货币政策太多的责任,从币值稳定、促进增长、充分就业,到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和地方融资平台稳定,均被交付给了货币政策。然而,在上述这些问题中,除了币值稳定以外,其他的宏观经济目标均不是货币政策可以独立承担和解决的。
显然,如何破解“两难”选择,如何化解由于紧缩货币政策所引致和加剧的一些经济问题,已成为短期和中长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当下与其纠结于货币政策的松紧,不如针对实际问题所形成的根本症结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社会制度创新,在采取货币、财政政策的同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建立增长与民生协同的发展机制,真正落实“以增长保民生、以民生促增长”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