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热”是个大泡泡
“30多个金融中心只是各地政府的一个宣传概念,如果说是商业中心,可能就不会受到那么多的质疑。中国30多个城市所要建设的金融中心的侧重点并非如此:哈尔滨将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区域金融中心,太原的目标是建设承东启西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福州的目标是建设海峡两岸区域金融中心,昆明则表示,要用20年时间建设泛亚金融中心。
“30多个金融中心只是各地政府的一个宣传概念,如果说是商业中心,可能就不会受到那么多的质疑。而最后这些城市是否会成为真正的金融中心,还需要经历市场的选择”
7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内地至少有30多个城市提出规划建设金融中心。华中地区有武汉、郑州、长沙在相互“斗法”;西北部的西安、兰州、呼和浩特等在紧锣密鼓地占领高地;华东地区除了上海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以外,杭州、福州、南京也有建立金融中心的目标。
推荐阅读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对《国际金融报》表示,“这种"中心热"的泡泡是地方政府对金融高估的一个表现;一哄而上的行为对金融生态很不利”。
金融中心有标准
无论是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还是我国借鉴编制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都有具体的指标体系。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将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5个指标体系作为考量标准。
在将建设金融中心作为规划目标的城市中,各方面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根据各城市的统计局数据显示,金融业贡献各城市GDP的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天津等,其中上海金融业GDP近20%的比例,天津金融业贡献GDP的数据只有6%左右。而伦敦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在2005年就已达到84%,东京为57%。
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中心总经理任国刚认为,“30多个金融中心只是各地政府的一个宣传概念,如果说是商业中心,可能就不会受到那么多的质疑。而最后这些城市是否会成为真正的金融中心,还需要经历市场的选择”。
任国刚还认为,建立金融中心只是各地发展金融业的目标和手段,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对此,丁志杰表示,要正确认识金融的作用。否则将会出现过度竞争、盲目投资,最后出现重复建设的后果。
谁是“第四城”
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伦敦、纽约和香港排名前三位。而在特定领域的排名中,这三个金融中心也各有侧重。伦敦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政府、监管和专业服务领域拔得头筹;纽约在银行业更受青睐;而香港在保险业首屈一指。
中国30多个城市所要建设的金融中心的侧重点并非如此:哈尔滨将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区域金融中心,太原的目标是建设承东启西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福州的目标是建设海峡两岸区域金融中心,昆明则表示,要用20年时间建设泛亚金融中心。
丁志杰认为,中国所要建立的区域性(次级)的金融中心需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每个区域性金融中心会有不同的辐射地区,这样才能做到功能互补。而中央政府要顺应各地经济的发展统筹建立金融中心。
对于中国将容纳几个金融中心的问题,王志纲认为,香港、北京、上海的地位不可替代,目前各省市都在努力成为“第四城”,但现在还处于市场竞争阶段,将来真正成为金融中心的省市可能有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