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进中国尚未成规模
报告指出,在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将继续对“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采取措施防范“热钱”大进大出。按上述方法估算,2001 年至2010 年,我国波动性较大的跨境资金总体呈小幅净流入态势,年均流入近250 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0%。
本报讯 昨天,外汇局发布2010年年报。报告重申对“热钱”的看法,那就是“我国有‘热钱’违规流入现象但尚未成规模集中流入”。报告指出,在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将继续对“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采取措施防范“热钱”大进大出。
据介绍,近年来,外汇管理检查中发现了一批“热钱”违规流入的典型案例和渠道,但“热钱”违规流入通常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分散渗透,尚未发现国际“金融大鳄”大规模流入的情况。报告认为,我国在金融稳步开放进程中始终注意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控,国际性“大炒家”以违法违规形式进入我国存在法律风险,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尚不足,对擅长杠杆交易、套利交易的对冲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吸引力有限。
报告指出,对“热钱”进入国内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问题要全面分析。在监管实践中,确有“热钱”通过贸易、外资、银行、个人等多种渠道违规流入境内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其中既有企业行为,也有个人行为,还有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企业的套汇运作。但对这一问题要全面分析。首先,影响我国股市运行的因素较多,而跨境资金流动主导境内股市运行的观点缺乏数据支持。例如,2010 年国内股市下跌14%,在全球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倒数第三,但当年人民币升值3%,外汇储备增量达到历史次高水平。其次,近年来房地产业外资流入增速较快。据商务部统计,从2001 年到2010 年,房地产业的来华直接投资占外资流入总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0% 以上,2006 年以后占比逐步提高,2010 年达到23%。这些投资以现汇为主并基本结成人民币使用,其影响需密切关注。
此外,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热钱”作为跨境资金流动的一部分,在理论上一般定义为国际短期投机套利资金,但无严格意义的统计规范和标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借鉴国际上较流行的间接测算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在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量中扣除进出口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境外投资收益、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筹资调回等四项,把所得差额视为波动性较大的跨境资金流动净额。但是,这个差额不都是纯粹套利的、违法违规的或者不可解释的跨境资金流动。按上述方法估算,2001 年至2010 年,我国波动性较大的跨境资金总体呈小幅净流入态势,年均流入近250 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0%。2010 年,剔除境内人民币净支付400 亿美元的因素,净流入355 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
去年,我国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遏制“热钱”流入。积极开展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专项行动及专项检查,查实各类外汇违规案件197 起,累计涉案金额73.4 亿美元,并分五批对在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部分银行、企业和个人违规办理外汇业务的处罚情况进行通报。还加强部门协调,增强监管合力,遏制“热钱”流入。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工作,将继续坚持“两手抓”,在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继续对“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采取措施防范“热钱”大进大出。推动境内资本市场开放和资本流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重点地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