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倒计时

刘欢 | 2011-06-16 11:30 1021

在珠三角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加工贸易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资源利用率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先天性弊端也逐步凸显。为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已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其中,以设备免税结转政策能为企业转型节约较大成本。

  在珠三角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加工贸易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资源利用率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先天性弊端也逐步凸显。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调整、国家日渐收紧加工贸易政策以及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开始在或转型或被淘汰的命运十字关口徘徊。

  为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已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其中,以设备免税结转政策能为企业转型节约较大成本。海关总署已宣布,这项优惠政策将于6月30日自行中止;逾期转型的,届时将加征17%的设备增值税。这明显刺激了不少“三来一补”企业的神经,扎堆转型愈演愈烈。

  本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转型大军中,既有寄希望拓展内销、打造品牌的企业,也不乏被动跟风者。凤岗嘉辉塑胶五金制品厂高级行政经理李冠中向记者表示,企业在大限前作出转型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势所趋”。“不排除转型之后,通过改变经营体制、经营模式,会有进步。但如果说转型之后效益会很好,还不敢肯定。”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称,“三来一补”企业转型需要企业具有转型的愿望和需求,强制要求并不能获得最佳效果。但目前具有主动转型意识的企业数量不多,大部分企业还在观望。深圳市加协转委会去年针对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调查显示,深圳已办转型的企业不到10%,不希望转型的占20%,观望态度的65%以上,大部分企业因成本、结转、程序等问题而不敢轻易转型。而解决此一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相关问题,并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完成转型。

  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月底迎大限

  主动转型VS“被”转型

  凤岗嘉辉塑胶五金制品厂(下称“嘉辉”)是东莞典型的“三来一补”企业之一,目前的主营业务是为国外知名电子产品代工生产外壳以及电脑周边设备。

  据李冠中介绍,公司几乎已经处在了亏损的边缘。“五金、塑胶等零配件利润最好的时候能去到7%到8%,打印机等电脑周边产品虽然批量大,利润却不高,仅为3%到4%。金融危机后订单减少,利润率大幅度降低。而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导致用工成本大幅提升;匆忙地实施也让工厂的劳动纠纷数量剧增,当时积累的劳资矛盾,差不多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平复下来。加上最近日本地震,公司有30%到40%的外销份额都在日本,供应链的断裂对公司产品的装配和营业额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10年嘉辉年报显示,年利润仅约1000万元,利润率0.8%,相比2007年年报显示的1亿多元利润,三年时间整整下降了87%。”

  李冠中称,投资企业最大的目的是赚取利润。“我们平衡过转型或者不转两种路径发展的盈利拐点。在公司的主营产品中,机箱外壳是不能直接拿到市面上去卖的,需要拿给电脑厂家装配进主板等其他配件,一起销售;打印机这块业务也不能独立完成,两三个关键部件还掌握在供应商手里。产品的特殊性,我们即便转型了,内销也不是要发展的主要方向。还有,我们发现,政府在不断动员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还在批准新的‘三来一补’企业成立,并没有卡掉源头,这点让我们感到很奇怪。所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公司迟迟没有迈出转型这一步。”

  不过,大限将至,嘉辉最终还是选择赶搭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末班车”。 李冠中称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加入了凤岗外商协会、东莞外商协会,大家是你看我,我看你,别人都转了,那我们也要转了。倘若只剩你一家不转,政府可能采取什么措施?可能海关以后对你的加工合同不批准或者限制进口,那就没得玩了。”

  与嘉辉转型的曲折相比,东莞凤岗竹尾田玩具厂的转型则是顺势而为。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成功地进行了证照变更、增资扩营、不作价设备免税结转、已解除监管设备转售、新加工贸易合同申办等工作,最终华丽变身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三资企业——比美高精密模具(东莞)有限公司(下称“比美高”)。

  谈及转型的动机,比美高厂长吴克翰承认是形势逼人,但他更认为转型是一次机遇。吴克翰称,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很早就认识到了传统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局限性。2008年,适逢东莞市委、市政府推出来料企业就地不停产转型三资企业的多重利好政策,便努力争取,成为了第一批申报转型的企业。

  吴克翰说:“来料加工将来肯定要被淘汰,我们很早就想主动转型,碰到刚好有政策,就套用了。我们有品牌,有条件,所以选择早点来做,希望转型后,运作方面会畅顺一点,成本会更低一点。”

  李冠中也承认,从长远来看,转型对国家,对企业发展都有好处。“不排除转型之后,改变了经营体制、经营模式,会有进步。但如果说转型之后效益会很好,还不敢肯定。我们现在确实经营得非常困难。”

  企业赚了还是亏了?

  据企业反馈,根据政府提供的转型指引手册,可以一步步办完转型的整个流程,并且不用花费太多成本。由此一来,转型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转型之后税费变化带来的利益变动,成了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阳华集团有限公司从去年3月底申请,仅仅用了四个月就拿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成立了东莞联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阳华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成平称,选择转型,出口退税最关键。“按照我们一年十亿的销售情况,出口退税六个点的话,就是6000万,等于企业增加了6000万的利润。”

  吴克翰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光通过免税结转5800万港元的设备,比美高就节约了近600万元的税务成本。虽然税收政策由以前“三来一补”的免征退,既不征税也没有出口退税,转变为现在的进出口都要缴纳一定的关税,税率大约为5%到6%,外加17%的增值税,但部分项目却可以获得国家的出口退税,项目不同,税基不同,目前可以拿到约为13%到14%退税点,全盘算下来,每年也能省下几百万的成本。而在管理费用方面,也由以前上缴利润的22%(村级17%,镇级5%)转变为与凤岗竹尾田村签订了近50年的定额承包协议固化交给村组的费用。“按照以前的方法,销售额越多,交的就越多,固化后会有一定的优惠。而且是按照我们这几年的销售额取平均值固化,随着我们的销售不断提高,利润上涨,以后就会有赚了。”

  “‘三来一补’企业以前是闭门造车,没有内销权。要销往内地的话,需要绕道香港,再进口回来,成本也就相应提升。转型之后,企业只需要去海关征税,就可以直接在内地市场销售。加上企业具备了法人资格,可以享受国家、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打造自己的品牌,融资也方便了。”吴克翰称,转型利大于弊。

  不过,由于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不一样,转型后税费所表现出的影响也就不太一样。相比之下,李冠中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转型热情。他称,转型后涉及到税收这个以前并不存在的部分,加上自身产品以出口为主,不会像一些开拓内地市场的转型企业一样,因为减少了流通环节,就可以节省大量成本。据他初步判断,转型之后税费会比以前要高。即使出口有退税,也“抵消不了”。

  摆在李冠中面前的,还有另一个棘手的难题——嘉辉虽然已拿到了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批复文件和转型后的营业执照,但海关对设备不作价转移的审批手续还尚未完成。“纳不纳税有很大差别,我们的设备如果要纳税的话涉及金额达1000多万,是一笔很大的数目。”李冠中称,自己已将情况向相关单位反映,希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协调海关迅速解决审批问题。如果6月30日前海关审批下不来的话,就有必要“重新考虑”。

  自主品牌成分水岭

  薛胜文称,“三来一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的特殊产物,转型为三资企业或民营企业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由于“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让企业沦为简单的加工者,所以,是否拥有自主品牌或自有技术,就成了企业转型取得内销权之后,能否在国内迅速发展的关键。

  比美高现在拥有“美驰图”和“比美高”两大自主国际性品牌,正通过参加各类玩具博览会、制作户外广告、投放企业形象宣传片等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还特地在广州成立了贸易公司、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方式拓宽国内市场;此外,也加大了内销产品研发力度。2010年比美高共投入研发费用1000多万元,其产品除了传统汽车模型,还增加了声光类电子玩具、遥控玩具、光电感应玩具、LCD互动游戏机、计算机接口的智能玩具及动漫品牌玩具等,逐步走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科技化。数据显示,比美高2010年内销实现增长336%。

  吴克翰称,2008年金融海啸让众多OEM企业遭受重创,使公司更加认识到拥有强大自主品牌的重要性。而在品牌策略的推动下,比美高的外销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升,欧美市场占有率为30%,其中在德国的占有率升至约22%,在西班牙的占有率约为45%。

  不过,转攻内销以后,澄海、义乌等地玩具厂商超强的复制能力也成了吴克翰最担心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动漫玩具出街不到一个礼拜就开始被人模仿,而且价格要便宜很多。我们内外销的产品材料一样,工序一样,还有专利。但与他们相比,即便压缩管理成本,我们也没有价格优势。”

  吴成平目前经营的是数字家电产品,他以前就有开拓内销市场的想法,现在的产品也通过大型连锁超市进入了内地市场。他对内销非常有信心。“中国有2700个县,几万个镇,每个镇卖出去一台,一个月就有几万台的销量。但国内市场很大,基于渠道铺垫、网点建设、人员招募等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成立分销公司还有一定的困难。”

  由于缺乏自有品牌,嘉辉对开拓内销市场的干劲明显不足。李冠中称,自己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生存的艰难,也在想办法化解。比如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浪费;开展自动化生产的研究,尽量用自动化设备代替生产一线的员工等。但这些手段只是隔靴搔痒,并不能起到多大的实质性效果。目前,嘉辉已经聘请顾问为企业发展“把脉”。

  李冠中称,现在要多拿订单,或者大幅度提高订单额都有难度,“转型中我们只能用好、用足政府给到的优惠政策,尽量拿到我们最大的利益。”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是否应该自创品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建议企业应量力而行。已经积累了足够实力的企业可以自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打天下;尚不具备相应实力的企业,可以为有实力的自主品牌企业配套、贴牌加工,抱团打天下。“如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前我们100%的企业是为海外公司、海外品牌做贴牌,转型后倘若出口规模没有缩小,在世界市场份额没有下降,仍有95%企业是在做贴牌,但80%的量是给中国公司、中国品牌做贴牌,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凤岗经验:加工贸易升级1.0版

  2008年,东莞市凤岗镇共有来料加工贸易企业413家,约占总企业数量的90%,对国际经济市场依存度非常高。随后,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凤岗镇却紧紧抓住了“倒逼”的形势,成功推动了170家“来料”企业就地转型为“三资”或民营企业。截至2010年底,全镇内销总额高达44.9亿元,同比增长52.6%,有47家外资企业内销总额超千万元。

  去年,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编印的《情况与建议》重点介绍了东莞凤岗镇推进加工贸易升级的有关做法。当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作出重要批示:“这样的典型在东莞要加大推广的力度。”9月25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也作出重要批示:“凤岗镇的做法确实值得推广,媒体也可积极宣传。”

  那么,“凤岗经验”究竟可不可以复制?

  □赢周刊记者 刘欢

  “凤岗经验”解码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东莞市凤岗镇打出三套漂亮的“组合拳”:政府主动让利,固化村组利益;启动内销引擎,重奖企业内销和纳税大户;倡导企业在凤岗设立总部,打造总部经济。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固化村组收益。

  改革开放30年至今,凤岗大多企业都是以来料加工为主,对村镇的经济贡献很大。转型中,如何平衡既有利益格局的变动,成了风岗镇政府首要面对的问题。

  按照既往协议,村组对辖区范围内的来料加工企业扣取22%的加工费,其中村级可获17%、镇级可获5%,而企业转型之而后,这笔收益就没有了。为了平衡村组利益,凤岗镇主动舍弃5%的加工费,提出了固化村组利益的指导方案,协调企业与村组以过去三年加工费的平均值,或是土地面积为基础,将加工费固化成管理费。村、企双方商定管理费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数额后,就签订为期50年的协议,50年内,双方的收益分配将按协议执行。这种村企共赢的转型模式,被凤岗镇誉为推动企业形态转变较快的“基石”。

  此外,凤岗政府还对纳税总额与增长量前10名的内、外资企业给予当年纳税总额或增长金额3%的奖励。对在凤岗设立公司总部并在国内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300万元的奖励,并免收当年镇一级综合服务费。并组织企业参加展会,开拓内销市场。同时,积极争取海关、国税等部门的支持,为转型企业营造高效的通关环境。

  尽管如此,随着来料转型逐步推进,风岗镇政府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凤岗镇政府总结称,部分企业对来料转型的考虑仍然不够全面。主要分为两派:一部分属于“期望派”。该类企业普遍已经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但各级政府对来料转型的优惠政策与措施不断增加,使经营者产生了侥幸心理,期望通过一拖再拖,等待政府推出更大力度的转型优惠。也有一部分“死忠派”。由于凤岗镇来料企业引进较早,普遍出现企业管理层老化,并由于利润逐渐压缩,出现第二代不愿意接手经营的情况。经营者限于管理能力以及对经营环境等因素的考虑,认为来料加工仍然是操作最容易、风险最低,也是他们唯一有能力运作好的模式,经营策略保守。有些甚至表示,只有到来料加工经营形式不能继续,再考虑选择转型或结业。

  面对这些情况,风岗镇政府采取了抓大放小的转型工作策略,以大型来料企业为最主要的转型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推动企业转型。

  转型升级还在路上

  凤岗是否已经成功?有网友称,“凤岗经验”值得期许,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他表示,凤岗作为东莞一个不太发达的镇区,能够在推进“加工贸易升级”方面卓有成效,作为企业升级转型的初级阶段,从可为而努力而为的角度来说,无疑值得期许。但进一步明确其转型核质,也许对“凤岗经验”的一个有益提醒。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从宣传角度看来,凤岗经验确实是有价值的。但升级转型并不是简单地从来料加工转型为“三资”或民营企业。凤岗企业转型后目前大部分还是在做出口,并没有解决贴牌生产的问题。在发展内销方面,也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进展。

  林江称,50年的协议好像是固化了利益分配,风岗镇政府让利也显得大公无私,但企业都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存活50年,这个协议就存在一定的陷阱。而且50年内,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也很大。比如出口退税就不可能是一个永久性的政策。当时作为中央政府给出口加工企业的临时性救亡措施提出,但现在,基于出口退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倾销指控挥之不去,甚至激发其他国家采取高昂的进口关税等反倾销的报复性措施。凤岗经验是基于出口退税政策提出的,假设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或者大幅度减少了,企业该怎么办?

  林江表示,“凤岗经验”与汪洋书记说的转型升级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凤岗只完成了第一步,要继续发展到2.0、3.0、4.0甚至5.0版本,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拉动为主,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知识产权,既有实用新型,也有原创的专利技术,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

  林江认为,50年协议的签订还会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就是凤岗的企业50年内都要靠出口发展。一些签订了协议的企业还可能会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认为以后一出问题就可以找政府,至于以后发不发展成为以内需导向为主,反倒不在意。这样的话,协议反是拖了企业的后腿,不但帮不了它转型,也倒逼不了它,甚至国际市场对加工产品有需求的情况下,还给这些企业一个延续生存的机会。

  名词解释

  三来一补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它最早出现于1978年的东莞虎门。“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的结构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包括由外商投资建厂房)、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中外双方对各自不作价以提供条件组成一个新的“三来一补”企业;中外双方不以“三来一补”企业名义核算,各自记账,以工缴费结算,对“三来一补”企业各负连带责任。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联合保理于2023年度“商业保理大会”荣获“突出贡献单位”表彰,公司管理层获颁“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

2023-01-26 22:02
30508

世纪佳缘回应高管被调查传言:个别管理层因个人原因正配合司法机关调查

2022-07-19 15:37
14875

国核保理为传统煤电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022-07-13 16:25
13599

瑞幸98.5%公众股东支持抵制前造假管理层回归

2021-12-15 14:23
7335

阿里管理层大调整:戴珊接替蒋凡,徐宏接任武卫

2021-12-07 14:33
825

瑞幸修改公司章程 试图抵御前造假管理层回归

2021-11-14 20:23
1179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