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资金以退为进(图)

2011-06-09 11:33 458

中国建筑、中国重工、中国北车和华锐风电、海普瑞5家公司成了“超募大王”,其IPO筹资总额均超越招股项目所需逾50亿元,分别为96.5亿元、82.9亿元、74.6亿元、60.1亿元和50.7亿元。同样的,机构在参与申购史丹利时,近七成机构报价低于发行价格,其中西南证券自营账户更提出了18.1元的最低报价。

  高价、高估值发行,超募现象随之凸显。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共发行609只股票(包括6只在发新股),募资总额为8454.5亿元,其中,超募资金多达3694.9亿元,当中有587家公司筹资超出所需。

  中国建筑、中国重工、中国北车和华锐风电、海普瑞5家公司成了“超募大王”,其IPO筹资总额均超越招股项目所需逾50亿元,分别为96.5亿元、82.9亿元、74.6亿元、60.1亿元和50.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6月2日收盘,中国重工、华锐风电和海普瑞的股价仍在发行价以下。华锐风电和海普瑞更分别较发行价折价33.4%、54.8%。

  破发潮拷问询价制度

  “三高”持续、新股大面积破发、打新者损失惨重……这一切都在拷问新股发行制度的合理性。

  在5月26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当前已经建立了基本适应国情的发行监管制度,自2009年以来进行的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也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对此,很多人却不以为然。

  “两年来,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新股发行明显超过了市场承受能力,但新股发行价格却依然处于高位,能够有幸通过权力审批之门进入发行市场的企业都圈到了远超自己实际需要的资金,导致交易市场的资金日渐枯竭,使市场的发展严重失衡。”财经评论家周俊生说。

  2009年6月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原则是坚持市场化方向,促进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注重培育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重视中小投资人的参与意愿。中断将近9个月之久的IPO随即宣告重启。

  市场对本轮改革却毁誉参半。根据记者统计,自2009年IPO重启至今,沪深两市已累计发行609只新股,总共筹集8454.5亿元,成绩可谓斐然。

  然而,其中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由于直接关乎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利益,二者有足够动力做高发行价。而在新股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询价机构为了成功获配,也会配合抬高报价。因此,导致新股“三高”现象愈演愈烈。

  在今年4月份,在深圳召开的“新股估值定价研讨会”上,与会的询价机构人士纷纷向询价制度开炮。连公募“一哥”王亚伟也尖锐地斥之为“市场化幌子下的垄断机制”。

  “由于新股仍然供不应求,买方是处于一个完全的弱势地位。理论上的自由博弈,在现实中根本运转不起来,市场化的机制基本上已经失效。”王亚伟表示。

  实际上,管理层也意识到这一点。去年10月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出了进一步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等四大措施。

  可惜,从目前情况来看收效甚微。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问:路在何方?

  打新资金撤退 倒逼IPO定价

  投资者虽无权制定游戏规则,但至少可通过手中的钞票来表达态度。因打新而受伤的机构和散户们,都在权衡参与打新的得与失。目前,撤退似乎成为他们的共识。

  华泰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称,自4月中下旬以来,新股中签率已经出现升高迹象,同时申购资金规模也在缩减,这一切显示出打新资金悄然撤退一级市场。

  有统计显示,根据统计,1月份单周平均申购资金为6372亿元,较去年12月下降42%;2月份平均每周申购资金为6106亿元,环比下降4%;3月份平均每周申购资金为5010亿元,环比下降18%;4月份平均每周申购资金为2765亿元,环比下降45%。

  而据新金融记者统计,5月份平均每周申购资金已经降低至1165.7亿元,环比降幅高达57.8%。

  新股中签率却在持续攀升。统计显示,今年4月份新股平均中签率为3.75%,环比大幅提升188.5%。

  5月份,新股平均中签率水平更突然蹿升至8.32%的历史高位。当月,涌现出双星新材、文峰股份、史丹利等一批高中签率的新股,其中签率水平达65.52%、24.69%和19.17%。

  参与网下配售机构报价也渐趋谨慎。以双星新材为例,除了华安基金公司离奇报出60元的最高报价以外,其余多数机构报价在50元以下,西南证券自营账户更报出了26.5元的最低价格。

  同样的,机构在参与申购史丹利时,近七成机构报价低于发行价格,其中西南证券自营账户更提出了18.1元的最低报价。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投资副总监也向记者表示,由于最近新股破发频繁,其所在公司旗下基金基本放弃打新。

  而继续参与打新的基金报价也趋向谨慎。今年以来参与打新次数较多的基金——工银瑞信信用添利债券在申购奥拓电子时报出10元/股的最低价格。而最终该股发行价定在16元/股。

  另外,这些留守打新的基金还得提防中签新股持有被动超限的风险。去年中国一重上市时,正逢新股破发潮,机构打新热情下降,该股网下中签率因此创下26.81%的超高纪录,当时参与打新的华安稳定收益等三只债券基金持股超限。

  所幸,二级市场疲软、新股破发、打新热情减退,这一切都在倒逼新股发行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实际上,4月份以来,新股首发市盈率开始进入下降通道。

  WIND数据显示,2011年4月份,新股平均首发市盈率为55.6倍,较3月份下降近两成;5月份则进一步降低至36.39倍。

  “据我了解,很多券商的投行部门也意识到IPO的风险,部分风险较高的项目少有人问津;我们公司已建立了内部风险评估机制。”时伟翔说。

  另外,新股发行制度本身也有不少改进空间。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说,若想从制度上完善新股发行改革制度的话,可考虑集中、批量推出新股,即将目前每天发行制,改成每月集中发行。

  这建议与王亚伟的看法不谋而合。王亚伟也提议,新股发行采取批量发行、批量上市的方式,把发行的频率降低到每个月一次。

  对于上述建议,证监会没有表明态度。不过,在新股破潮涌动之际,新股仍在源源不断地推出,这或许已足以表明其立场。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金融监管总局: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

2024-05-31 13:01
29327

汉口银行:创新上线生物资产监管平台 “破解”活体资产抵押难题

2024-05-30 12:08
35791

重庆银行:郭喜乐先生获得监管机构批准,担任董事

2024-05-30 12:08
34803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4-05-17 15:12
95419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2024-05-17 15:10
96507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

2024-05-17 15:09
9588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