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金融大省酝酿再改革

夏倩 | 2011-03-09 10:21 791

金融总量排在广东第三的佛山,在金融业版图中被定位于“广州前台、佛山后台”,而佛山市南海区的金融高新区正是金融后援服务中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比邻广州、深圳的佛山,虽然金融总量大,但金融业乏善可陈,对当地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也缺乏动力。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显赫,相互间的竞争也不是秘密。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金融业成为各经济圈比拼的制高点。

  在珠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战略下,金融总量排在广东前四名的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有所放弃,有所突出,都有了各自的分工。依托香港金融中心,广东省确立了广州、深圳各具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佛山定位为“金融后台”,此外,放手东莞、中山等各路小虎在创新试点领域相互竞合。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金融改革是在同一省级政府的领导之下进行的,执行起来颇有效率。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曾说,广东作为试验田,最重大的贡献不在GDP,而是给全国带来先行先试的发展经验。

  而不论上报国务院的“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综合方案,还是即将发布的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首要争取的都是国务院认可的金融创新试点权。

  广东大试点

  虽然广东省“十二五”的金融业规划还待字闺中,但数位知情人士透露,其核心内容为广东各地开展的各项金融创新试点,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夏倩

  在广东省人大于1月26日通过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后,省内各大产业都忙着制订自己的“十二五”规划。其中,被广东省排在第三产业首位的金融业,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显得格外令人期待。

  牵头编制这份金融业规划的,是广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其财经政法处处长聂林坤对此相当谨慎,只表示这份规划已制订好,春节后正在征求相关领导的意见,预计将在四、五月间发布,目前规划属于“机密件”。

  虽然这份规划还待字闺中,但数位知情人士透露,其核心内容为广东各地开展的各项金融创新试点,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此轮试点的内涵相当丰富,且试点中套试点,令人目不暇接。

  业内人士表示,做这么多的试点,就是为了将珠三角地区的金融资源融合为一体,形成抱团力量,比肩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圈。

  在珠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下,广州、深圳、香港三个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将被重新梳理。广东省主管金融业的副省长宋海表示,广东将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龙头,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中心区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广州作为国家金融改革试点城市,领全国风气之先,掀起轰轰烈烈的金融改革与创新,期间数度沉浮。

  时隔30年,广东再次向国务院请命,准备开启改革开放后第二轮大规模的金融试点。

  先行先试

  在尚属“机密”的广东金融“十二五”规划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在综合试验区开展的不同类别的金融试点。

  知情人士称,主要包括广州和深圳的区域金融中心试点,佛山市南海区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试点,珠海、中山、东莞的科技金融试点,港澳台金融合作试点,珠海横琴新区和深圳前海经济合作区的金融创新试点,以及中山的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试点等。

  其实,广东此轮准备开启的大规模金融试点借的是珠三角发展规划的东风。2008年12月底,国务院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广东大力发展金融产业被升级为国家战略。随即,广东省政府将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上报国务院。

  国务院在批复中,允许广东省建立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以金融为主要内容的试验区,广东省政府遂将其作为金融创新试点的重要政策保障。

  有了政策护航后,广东省于去年8月出台《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对珠三角金融一体化提出金融规划新布局。简单来说,就是“两中心、三节点”,即是广州、深圳为两个区域金融中心,佛山、东莞和珠海三地为节点。通过上述布局,整合资源、推进粤港澳合作,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在这些试点之中,首当其冲是广州、深圳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试点。知情人士称,这两座城市的金融功能在规划中有了明确分工,广州重点发展银行业和保险业,而深圳的重点是证券业和粤港合作。

  因此,广州将现有的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延伸到员村地区,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做大金融资产总量。再通过吸引股权投资企业,申请新建期货交易所等手段,让广州成为华南财富管理、股权投资、产权交易和商品期货交易四大中心。

  深圳金融业的亮点集中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一于去年10月获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区,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将试行离岸金融业务、人民币有限度的自由兑换等,为中国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创新案例与经验。与此同时,深圳将巩固其在全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试点,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前海金融特区的主题是粤港合作,而珠海横琴新区则是粤澳合作的前沿。目前,广东省政府已经向国务院报送了在横琴开展金融制度创新的总体方案。横琴将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通关便利,开展人民币国际化等试验,同时通过联合办学,建设国际金融大学,将横琴发展为金融人才培养基地。

  在广州、深圳之后,金融总量列广东第三的佛山,被贴上金融后援服务基地的名片,正在兴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高新区不仅吸引了多家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中心、呼叫中心等基础部门,还引进了金融产品研发、清算结算、定损理赔等较高层次的后援中心。按照省政府批复的建设工作方案,高新区还要引入创业投资和私募投资机构。

  对于东莞、中山等地区中心城市,则是鼓励其在金融创新上的竞争。如在东莞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和粤台金融合作试点,在中山开展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试验等。

  在珠三角以外,广东金融“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在于扫除区域和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在粤东西北地区推行农村金融改革,例如湛江、梅州的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试点。

  业内人士分析,广东之所以向国家批量申请做试点,其实是苦于金融创新中的制度屏障。宋海曾表示,金融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监管权基本都在中央,创新面临的法律限制非常多,审批环节多,审批层次高。他希望国家可赋予广东更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权限,把相关审批权下放到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在广东的派驻机构,加快粤港澳金融合作的开放步伐。

  金融大省“闻金色变”

  截至2010年6月,广东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0.6万亿元,同期香港的数字是10万亿元,在历史上,广东的金融机构总资产首次超越了香港。不仅如此,广东的银行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的规模都居全国首位。

  拥有如此大规模金融产业的广东,在十几年前,却是“闻金色变”。

  1984年、1986年,深圳、广州先后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金融改革试点城市,拉开了广东第一轮金融试点的序幕。

  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时,广东金融创新都走在全国最前列。在四大国有银行的牵头下,地方金融机构遍地开花,可谓广东金融业大发展阶段。

  当时广东省对外窗口公司——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风光无限。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陆军教授回忆,当年最早可以找外资银行借款的金融机构就是广国投。

  广国投的幸福时光在1998年走到尽头。是年10月,广国投被中国人民银行认定为“管理极度混乱、严重资不抵债”而关闭。

  1998年至2006年,广东金融经历了最痛苦的清理整顿阶段。一位熟知这段历史的人士说,“那几年,你向省政府高官一提到金融问题,他们就头疼,以为又是来找麻烦的”,省政府官员可谓到了“闻金色变”的地步。

  其间,广东省政府的金融主要工作就是四处灭火,处理问题资产1000亿元。仅广东发展银行的重组,就要处置650亿元不良资产。直到花旗银行收购广发行,才标志着广东省的不良资产处置工程基本完成。

  包袱基本处理完之后,广东开始重新考虑金融业布局。

  2006年,广东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理念,正式将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表示,将金融作为产业,出现在省委省政府的文件里面,广东在全国是第一个提出来的。

  2007年6月,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若干意见》,被视为广东未来15年金融业发展的纲领文件。就是在这份文件里,细化了建设金融强省的各项工作和考核指标。例如,创建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制订激励措施促进地方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与功能等。

  经过三年来的经营,2010年底,广东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1万亿元,超过香港、上海、北京。

  另一个身份是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的陆军表示,金融强省的核心衡量指标有两个,一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二是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

  这两个比重的提升,正是未来五年广东金融业发展的考核指标。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末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2.2%。

  陆军分析,就目前的两个数据而言,金融已然是广东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与广东房地产业相比,2009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约2178亿元,同期房地产业增加值约2412亿元,两大服务业的当量是同一级别的。

  但大不等于强。

  宋海曾经总结广东金融业的不足。一是金融机构总部少,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弱;二是除了深交所以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金融资源利用率不高;三是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粤东西北地区金融发展相当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业不足。

  区域金融中心之争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广东要成为有说服力的金融强省,首先要理顺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区域金融中心的关系。

  北有北京、上海,南有香港、深圳,广州有必要建金融中心吗?

  2010年年初,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广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一道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广州是其中唯一一座非直辖市的城市。国家一线城市级别的确认,为广州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增添了说服力。

  广州所具备的,是金融市场的规模。截至去年9月末,广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615亿元和15786亿元,资金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并且,广州金融机构数量也居全国前列。目前,广州有商业性金融机构及代表处185家,其中银行类机构87家,保险类机构68家,证券、期货、基金类机构30家,数量上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此外广州还有76家外资金融机构。

  然而家底丰厚的广州,金融业的缺陷明显。陆军认为,广州树立金融中心地位的困难就在于缺乏交易平台。广州没有有形的金融交易场所,曾经有两个期货交易所,在几年前已被撤销,没有交易场所的广州,金融业能否有深圳一般的活跃?

  广东银监局局长刘福寿建议,广州区域金融中心以银行业为主体,以证券、保险业为辅,做出广州的特色来——财富管理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及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与香港、深圳错位竞合。

  相对于广州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忐忑,深圳则有所不甘,“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为什么深圳不行”。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已成为深圳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45%。由于有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存在,深圳的金融业地位一直没被低估过。2009年10月,创业板开张,首批28家企业上市,加之前海将建立金融特区,深圳的金融产业前景大好。

  不过,也有人看到了深圳的劣势。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副行长丁伟曾撰文写道,一是深圳金融业原有的体制优势已开始弱化,深圳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在上海、北京的后面;二是金融生态环境不及上海、北京,近年来一些总部设在深圳的金融机构开始把关键业务部门迁到上海;三是金融机构相对保守和落后,原来深圳在全国领先的创业投资领域,近几年在数量和金额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

  终于,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在去年公开表示,上海更具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实力,而深圳则适宜于建设成为“服务香港、深港合作”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东莞探路

  通过金融试点推动东莞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升级,是当地政府对金融业发展的特色思维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夏倩

  春节过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业者都在等着一个消息:新三板扩容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可能在今年两会后公布,首批扩容园区在15~20家。假如松山湖高新区能入围,将激活股权投资基金对园区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资,对不是靠银行贷款就是靠政府补贴的中小企业而言,如降甘霖。

  正在力争的新三板试点,只是松山湖高新区诸多金融创新的一项。而对于制造业名城东莞市正在进行的各项金融试点而言,松山湖也仅是一个缩影。

  在广东省金融产业的整体布局中,广州和深圳是区域金融中心,佛山是金融后援中心,金融总量位列第四的东莞该怎么定位?

  通过各种类型的金融试点推动东莞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升级,是当地政府对金融业发展的特色思维。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叶浩鹏还设计了一句广告词:你想试点,请来东莞。

  激活民间资本

  在等待松山湖高新区开新三板的企业主里面,陈宝华算是过得滋润的。她的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高新区后备上市企业,享受政府补贴。但小日子如果想升级,跻身行业第一流企业,大普通信只有尽快引进战略投资者,走上市的路。

  受销售额、盈利年限等限制,大普通信上市的最佳地就是新三板。如若新三板今年内能在松山湖高新区设立,陈宝华对企业发展的五年规划算是有谱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全国性难题,在松山湖高新区同样存在。为了缓解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饥渴,在吸引金融机构入驻、争取新三板试点的同时,松山湖高新区还尝试新设金融机构。去年年底,政府背景的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股东,共同出资2亿元成立了松山湖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短期贷款业务,期限在3个月至半年。

  不过,东莞其他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90%的股东都是民营企业。试点一年多以来,东莞的小额贷款公司已批准11家,营业9家,累计发放贷款约30亿元。

  但民企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只有温情没有热情,主要原因是税负重和资金来源受限。为鼓励民间投资,东莞市政府正在酝酿几项试点。

  一是申请减免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为被视作普通公司的小额贷款公司申请部分金融企业的税收优惠。二是申请将100%的自有资金来源扩大,可以从银行融入不超过资本净额50%的资金。三是申请贷款的资金杠杆能有所放大,比如能从现行的1:1.5提升至1:3。

  村镇银行也在吸引着民间资本。去年3月,全国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东莞长安村镇银行由东莞银行发起成立,开业不足一年已开始盈利,目前总资产已逾12亿元。今年,厚街、虎门和松山湖高新区将尝试开办由民企来参股村镇银行。

  2010年,东莞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78亿元,全国有七八个省的存款余额都排在东莞之后。但该市的存贷比一直低于全国水平,直到2009年才重上60%的关口。

  主持“东莞市金融发展规划”课题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存贷比偏低说明资金运用不充分,银行资金成本过高,不利于东莞金融业的进一步繁荣。怎么刺激躺在银行账户上的资金能被有效利用,东莞金融业还需探索。

  上市引资

  除间接融资效率不足以外,东莞的直接融资市场更是一片处女地。在2010年长安劲胜、搜于特(002503,股吧)、星河生物(300143,股吧)等3家企业上市之前,东莞企业99%的外来融资都是靠借贷,直接融资不到1%。

  3家企业上市后,合计融资30亿元,与当年的全市新增贷款424亿元相比,直接融资占比一下子提升至6.6%。东莞市政府意识到,推动企业上市是招商引资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东莞大力游说企业改制上市,其中的重要对象就是当地金融机构。东莞将其地方金融品牌称为“两个银行,一个证券,一个信托”,即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东莞证券以及东莞信托。这四家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占全市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

  虽然四家金融机构在东莞根深叶茂,但各自的缺陷都很明显。2009年底发布的《东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2009~2020)》称,东莞银行主要依靠传统业务盈利,创新不足;东莞农商行业务不强;东莞证券的总体竞争力在全国券商中处在中游;东莞信托的产品和投资管理能力欠缺,对客户缺乏吸引力。

  为弥补这些短板,市政府取道资本市场。2010年5月,东莞金融办升级为金融工作局,其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东莞地方金融机构的上市。目前东莞银行、东莞农信社、东莞证券都已成为上市后备企业,加快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消息人士透露,东莞银行的上市申请已在中国证监会排队,年内上市的可能性很大。

  在四家东莞金融机构中,改得最快、创新最多的是东莞银行。2009年以来,东莞银行已相继在广州、深圳、惠州、长沙等地开设分行,并发起设立重庆开县、广西灵山村镇银行。叶浩鹏表示,东莞银行的扩张,能为正在开辟国内市场的东莞制造业、房地产业提供融资方便。

  恢复信贷信心

  其实,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市财政就屡次自掏腰包,调动银行对中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的信贷积极性。

  例如在松山湖高新区,市政府于2009年设立5000万元“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对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的风险按比例进行贴补。目前,东莞银行、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光大银行(601818,股吧)等,都陆续在园区开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政府与企业和金融机构共担风险的姿态,引来了20多家银行、6家股权投资基金、2家资产管理公司入驻松山湖。而大普通信等企业所特别青睐的股权投资基金,在1年半之内已为30多家园区企业投资近10亿元。

  进入2011年,市财政还将每年投入5亿元,连续五年用25亿元重点推进科技金融工程,这些资金将大部分用于补贴和奖励松山湖金融机构的创新。

  在全市范畴内,一项名为“科技东莞”的工程将从今年起,每年投入20亿元,连续5年投入共100个亿,来帮扶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企业,其中金融机构也能分到一杯羹。

  叶浩鹏介绍,松山湖以及东莞市鼓励金融创新的这套办法,是在2008年最先采用的。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由于企业订单减少、用工成本增加,东莞关了约1000家企业。而正常情况下,东莞市每年关闭的企业为600?700家。当时,当地所有的银行都在观望。

  危机之中,东莞市政府出台了“十亿元融资计划”,力图重拾信贷信心。该计划由市财政拨款设立专用账户,一方面对列入重点支持企业名录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另一方面则直接贴补与奖励敢于贷款的所有银行。

  具体而言,只要银行给列入重点支持企业名录的企业直接贷款,每贷一笔就按贷款额的2%提取贷款风险补偿金。如果发生风险,可以赔光所有的贷款风险补偿金。如果银行当年实际的贷款损失额低于提取的风险补偿金,市财政则提取三成给银行,作为信贷人员的奖金。

  “十亿元融资计划”已于2010年年底结束。2008年,东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接近2%,两年下来,不良率反而降为目前的1.33%。

  广发银行战略西迁

  此番大动作不是简单的办公楼新建、设备转移,而是该行战略上的升级转型,数年后“南海就是广发的心脏”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夏倩

  阳春三月,位于南海的广发金融中心即将破土动工。

  按广东发展银行副行长郑廉明的话讲,开工标志着该行后台搬迁工程已完成1/3。

  即将于2013年投入使用的广发金融中心,坐落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是目前该区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广发银行会将信息技术、运营、培训等所有后台业务部门从广州搬过去,涉及近万名员工。郑廉明认为,此番大动作不是简单的办公楼新建、设备转移,而是该行战略上的升级转型,数年后“南海就是广发的心脏”。

  金融总量排在广东第三的佛山,在金融业版图中被定位于“广州前台、佛山后台”,而佛山市南海区的金融高新区正是金融后援服务中心。无论是南海、佛山,还是广东省,都对这座高新区期望颇高,在广东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南海金融高新区的建设目标是“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

  佛山,广州西边最近的地级市。广发银行向西,融入“广佛同城”的建设中。

  落子南海

  占地面积158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投资预算30亿元的广发金融中心,是目前南海金融高新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总部设在广州市中心的广发银行,为什么要在南海造一座金融中心?主管运营的副行长郑廉明最清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广发银行在广州市中心4万平方米的大楼再也挤不下那么多部门和员工,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

  用地面积大、员工数量多的后台部门,是最先考虑要转移的。借鉴纽约的金融后台新泽西、伦敦的金融后台都柏林的经验,广发银行将视野投放到全国。

  为选址跑遍全国的广发银行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徐徽说,一些城市的CBD金融商务区,适合建金融总部,不适合建后台。也有一些软件园,基础建设达不到建后台的要求。转了一圈,评估下来还是南海金融高新区最合适。

  徐徽关心的,是信息中心机房的安全保障。供电、供水、通讯、灾害,都要达到专业要求,而南海金融高新区管委会给了她肯定的答复。

  郑廉明对新后台大楼的要求更多。IT布线要考虑周到,电力供应能保证24小时不拉电,消防安全要保证,大楼要达到2级环保节能要求,还要控制投资预算。

  几番谈判后,南海金融高新区管委会以最优惠的地价,划给广发金融中心158亩地。郑廉明知道,这块地能满足广发银行至少10年的规划要求。同时,管委会专门成立一套人马,开绿色通道,协调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郑廉明表示,广发银行后台最终落脚南海金融高新区,是看好该区为广东省唯一的金融后台服务区的规划定位。同时,高新区经过3年建设,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都在逐渐达标。另外,“广佛同城”所带来的便利也是一重要因素。

  2010年底,广发银行成立广发金融中心“项目指挥部”,由技术部、招投标部等5个部门组成,每周一次例会,向郑廉明报告上周的推进以及下周的任务。

  目前,广发金融中心已完成了总体规划设计、征地工作和各类报建工作,最快将于今年3月底前正式开工,预计于2012年底建成,2013年完成整体搬迁。搬迁后,员工人均办公面积将从现有的6平米提升到12平米。

  流程再造

  在银行业务前、中、后台分离以后,集中办公不再必需,异地设立后台也有安全、管理上的用心,符合国际惯例。为了能将后台妥善地搬到南海,广发银行内部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流程再造,让后台业务能全面集中处理。

  信息技术部是这次战略转移中投入资金最大的部门。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要求,广发银行于2010年启动“两地三中心”的规划,即生产中心、同城备份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经过比较,生产中心将放在南海,同城备份中心反而在广州旧址,异地灾备中心还在选址中。

  信息技术部目前有270多人,在2013年搬入南海之时,将增加至600多人。团队扩张这么快,是为了满足广发银行对科技条线的新战略。目前,该行的IT系统大部分外包,五年规划(2008~2013年)要求将IT系统转变为“自主研发为主、外包为辅”。

  徐徽解释,做这样的调整,一是外部的科技公司不太稳定,二是内部对IT系统要求响应快、新产品周期短。

  IT系统自主研发加强后,后台业务的大集中脚步加快了。其中,做国际业务的单证中心在2010年率先完成业务大集中。据单证中心总经理蔡粤屏介绍,目前全国约有一半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将单证业务集中,同业中广发银行算是做得最彻底的,集中了全部分行、所有产品及操作始末。

  大集中仅执行一年,2010年广发银行国际结算量增长了近50%,人手却没有增加一个。根据广发银行的五年规划,单证中心的规模将从现有的130人增加到500多人,其中2/3将驻扎到南海的广发金融中心。

  培训的集中也是广发银行重点考虑的。郑廉明称,广发银行23年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培训地点,据统计,全行一年里有数千起培训活动,场地、酒店、交通,花费不菲。所以,新设在南海的后台将建立占地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的6万平方米的培训中心,一次性解决各分行的培训要求。

  运营部门也在试行大集中系统,本着“能集中到总行的不集中到分行,能集中到分行的不下放至网点”的原则,争取在2013年,让九成公司业务及六成个人业务都实现集中处理。

  将分散在各个分行的后台业务全面上收之后,广发金融中心也建成了,正好带着全新的流程和业务模式进入南海。

  搬迁成本

  近万名高素质、高收入的银行白领,要从老牌商业都市广州,搬去另一地级市工作、生活,每家每户的搬迁成本不可谓不大。

  有人想调部门,有人想辞职,后台的部门老总已经在接受员工对后台搬迁的投诉。“后勤部长”郑廉明从多个方面进行回应。

  首先是企业文化建设。兔年春节,广发银行后台部门的年会在南海举行,年过五旬的郑廉明又唱又跳“满场飞”,只为让员工开心。

  单证中心在每周的专业培训之外,还找机会让员工去前台和客户接触,将工作从纸张层面提升到为客户提供国际贸易融资的专业解决方案。蔡粤屏认为,“单证中心要让员工觉得自己有发展空间,他们就会愿意留下来”。

  信息技术部多数都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在对南海后台建设的征求意见中,该部门员工提出,要建食堂、篮球场、停车场等。徐徽察觉,只要保证南海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员工还是愿意搬迁的。

  除了员工的搬迁成本外,另一项重要成本就是30亿元的投资,钱从哪里来?郑廉明表示,后台搬迁用的都是自有资金,将从广发银行400多亿元净资产中划拨,一季度一季度地给。

  目前已支出1.6亿元,计划今年再花2.2亿元。剩下的,将在未来十年分担。郑廉明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建南海的广发金融中心,该行势必要在其他地方租楼或盖楼,广州市区找不到这么一整块的地皮,而且成本高昂,这笔钱“你不花在南海,可能会花得更多”。

  截至2010年底,入驻南海金融高新区的项目还有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亚太区后台服务中心、汇丰环球运营总部、中国人保集团南方信息中心等37个项目,总投资超112亿元,总建筑面积177万平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比邻广州、深圳的佛山,虽然金融总量大,但金融业乏善可陈,对当地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也缺乏动力。

  曾任广发证券(000776,股吧)董事长的陈云贤上任佛山市委书记后,确立佛山“金融后台”的定位,一是兴建南海金融高新区,把金融机构引入佛山,二是推动当地企业在海内外上市,目前佛山上市公司已达27家,“佛山板块”已具雏形。

  根据佛山金融业规划,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15%。

  链接:银行前中后台

  前台——负责业务拓展的、直接面对客户的部门和人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

  中台——通过分析宏观市场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情况,制定各项业务发展政策和策略,为前台提供专业性的管理和指导,并进行风险控制。中台包括风险管理(信贷管理)、计划财务、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等职能。

  后台——主要是业务和交易的处理和支持,以及共享服务,包括会计处理、IT支持、呼叫中心人力资源的共享服务等,集中处理贷款审批的中心也可纳入后台范畴。

  金融战略广东路径

  专访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从金融大省走向金融强省,这是广东提升其金融战略的路径,也是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文丽 马若斌

  广东是金融第一大省,也一度是金融风险高发地。过去五年,广东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降到了1.5%以下。

  金融风险的妥善处置给广东带来巨大的动力。为保持经济的增长,广东总共投资了2.37万亿元建设“新十项工程”,如果没有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系统的支撑,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广东抗击金融危机的一个成功经验。

  对于广东来说,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其金融规模便全国领先,但是“大而不强”、产业地位较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等众多因素,成为金融发展的瓶颈。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

  从金融大省走向金融强省,这是广东提升其金融战略的路径,也是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2007年广东已经完成了适度重工业化,产业优化升级的压力已经凸显,需要发展以金融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系统性金融风险基本处置完毕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是金融大省,但历史上也出现一些金融风险事件。这些遗留的金融风险目前处置结果如何?

  黄华华:我们将历史遗留金融风险做了妥善处置,1998年停业整顿的175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目前已经全部进入退出市场程序。地方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基本完成。

  截至2010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1.5%以下,比“十五”期末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征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金融债权司法保护有所提升。

  《财经国家周刊》:在广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金融所起作用如何?

  黄华华:为应对金融危机,广东总投资2.37万亿元建设了“新十项工程”,以保持经济增长。省、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建设银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签署了总计为3.06万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了与有关银行的定期沟通机制,落实信贷投放,全年实际授信额度2.17万亿元,实际投放贷款逾0.9万亿元。

  2009年,广东信贷增长位居全国第一,新增信贷10755亿元,全年通过国内股票(A股)筹资602.8亿元,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分别发行249.3亿元和424亿元。在金融的有力支持下,2009年广东企业融资总量是2008年的2.5倍,达到12069.7亿元,通过投资拉动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5%。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如何实现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快速转变?

  黄华华:广东是金融大省,但面临很多发展瓶颈。200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发展战略。

  首先,我们转变了金融工作指导思想。实现由注重发展规模、速度向追求规模、速度与效率相协调的转变、由注重防范风险向防范风险与科学发展并重的转变,以及实现由注重融资行为向发展金融产业的转变。

  相应的,我们建立健全了地方金融工作新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一把手亲自抓金融”。省成立了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省有关部门和中央驻粤金融监管部门,具体领导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经中编办批准,广东率先成立省金融办,各级政府金融办的地位又在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得以提升,职能也被强化。

  在实践上,广东试行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2007年佛山市南海区建设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这是为转向金融强省而搭建的重要基础性平台,也是辐射亚太的现代金融后援服务产业基地雏形,如今已有36个重大项目进驻,总投资达120亿元。广东还在深圳市前海地区开展与香港金融合作,打造粤港澳金融合作核心区。

  我们遵循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为”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

  《财经国家周刊》:在未来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何增强金融的支持促进作用?

  黄华华:广东在“十二五”时期将通过创新创业投资引导机制、退出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创业投资,实现金融、科技与产业结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融资租赁业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凭借银行业信贷资本雄厚的优势,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建立融资租赁公司,引进国内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到广东设立分公司,扶持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融资租赁公司。建立政企合作机制,开展机械设备、船舶、飞机、汽车等融资租赁业务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引领带动现代服务业发 展。有针对性地发展航运金融、房地产金融、物流金融等产业金融创新,推动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给力制度创新

  《财经国家周刊》: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广东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黄华华: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将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结合“双转移”等重要战略,推动建立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并探索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下的利益激励机制。

  在有条件的市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提升金融服务,支持“扩内需”战略实施。鼓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创新,促进理财产品多样化。提高理财市场透明化程度和理财业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支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金融创新,提高居民保障水平。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金融第一大省,广东金融体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华华:具有广东特色的地方金融体系也在完善发展中。一方面加快构建城市金融产业体系。广发银行、广州市商业银行、湛江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

  金融控股公司、支持科技发展的专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新型养老保险公司等一批新型地方金融机构也在建设中,其中广东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广汽汇理汽车金融公司、众诚汽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州、东莞、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规模均为全国同类农村商业银行第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筹建工作不断加快。

  自2008年12月我省首家村镇银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广东已拥有8家村镇银行。2009年,我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0年底,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达139家。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工作迈出新步伐。2010年6月底,我省全部消除了“金融服务空白镇”,实现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

  通过五年来的努力,广东金融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截至2010年12月,在银行信贷市场方面,全省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019亿元,同比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51799亿元,增长16.4%。在资本市场方面,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1家,占全国总数的16%,当年新增61家,占全国新增总数的37%。

  在保险市场方面,广东是目前全国唯一保费收入过千亿元的省份,去年实现保费收入1600亿元,同比增长30.5%,是近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金融产业增加值从“十五”期末的661.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493.5亿元,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从“十五”期末的5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末的11万亿元,翻了一番多。

  双赢之策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如何有效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实现金融发展的双赢?

  黄华华:粤港金融合作是近年来重点推进的项目。2008年,国家赋予广东在CEPA框架下与香港金融业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2009年1月,粤港政府共同成立“粤港金融合作专责小组”,开始紧密有效的粤港金融协调合作工作。

  如2009年5月,我们在CEPA补充协议六中争取到允许港澳资银行在广东设立“异地同城”支行、允许港澳证券公司在广东设立合资证券咨询公司和研究引进港股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合作事项。现已有汇丰、恒生、东亚和永亨等4家港资银行利用先行先试政策申请设立13家异地支行,其中8家已获批开业,1家获批筹建,港资银行在珠三角各城市的覆盖面迅速提升至89%。

  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已被珠三角《规划纲要》明确为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援服务基地,其定位得到港方的认可和接受,汇丰银行、东亚银行、香港新鸿基金融服务集团等香港金融机构已经在金融高新区落户。广东开始承接香港金融后台服务业务转移。

  粤港金融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在银行信贷市场合作方面,截至2010年底港资银行已在广东的营业机构有95家,占全省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比例从2003年末的48%上升至62%,总资产约1500亿元。

  在资本市场合作方面,共有121家广东企业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达1.1万亿港元,总融资额超过2700亿港元。广东的广发证券等13家证券、基金和期货经营机构先后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此外,我省有4家基金管理公司、6家证券公司、3家期货公司获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在保险市场合作方面,广东有8家具有港资背景的保险公司进驻,市场份额达18.7%。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内第一批试点,试点面也在国内最大。广东将如何深化这一试点?

  黄华华: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广东四市开展广东与港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截至2010年底结算金额达到2000亿元。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我们鼓励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融资、境外机构和个人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相配套的贸易融资、保值避险、资金理财等产品。

  开展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引进跨国企业结算中心。

  推进货物贸易收付汇管理改革,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外贸竞争力。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横琴新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离岸分部,开展货币借贷、贸易结算、保险服务、证券交易等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创新。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大会召开

2023-10-25 16:01
129918

我国首次成功实现原油蒸汽裂解技术工业化应用

2021-11-19 13:47
22295

前10月洋浦保税港区进出口同比增长32.8倍

2021-11-18 13:30
6561

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业务正式开展

2021-09-06 14:09
13681

重磅!东疆保税港区2017年税收突破百亿大关

2017-10-27 23:03
37250

东疆保税港区:参与全球合作建高水平自贸区

2016-03-15 13:54
77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