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方兴未艾

2011-02-10 12:27 514

2010年,中国政府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外资稳定的重要工作,这得到世界各国的肯定,这种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使中国吸收外资全面企稳回升,由此带来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在贸易、投资、技术、品牌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010年,中国政府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外资稳定的重要工作,这得到世界各国的肯定,这种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使中国吸收外资全面企稳回升,由此带来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重大举措,日前出席“2010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年会暨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促进论坛”的专家表示,全方位战略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或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保持外资稳定发展

  2010年,中国政府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外资稳定的重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的措施。

  首先,出台综合性实施政策,明确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政策趋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深化外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0项具体的实施政策。

  其次,继续深化外资审批体制改革,促进投资便利化。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商务部出台了《关于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涉及的审批权下放工作均已得到落实,新的投资变化措施正在积极研究当中。

  第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是拓展开放的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二是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在产业梯度转移和延边开放战略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均通过中西部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产业积聚园区建设等措施予以积极的推进;三是促进投资方式多元化,在多个文件中强调了拓宽投资渠道,促进投资方式多元化的重要性。

  第四,加强沟通和政策协调。国务院领导先后两次与在华的外商投资企业代表会面,就投资环境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的交流,各部门、各个地方政府也采取了多种形式与外商保持了经常性的沟通,就相关政策性问题进行释疑解惑,并及时解决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中国政府营造的良好投资环境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认可与肯定。

  中美贸易委员会2010年1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2/3的受访在华美资企业收入增长率超过两位数,85%的受访公司表示利润增长超过了预期的底线,88%的公司赢利达到或者超过了公司在全球的平均水平,94%的受访公司对未来五年在中国的前景表示乐观,一些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所做的调查和研究也同样显示,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之一。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促引资全面企稳回升

  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在出席“2010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年会暨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促进论坛”时表示,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总体回升向好,中国吸收外资也全面企稳回升。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57亿美元,同比增长17.4%,首次突破千亿美元。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中国进出口额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俞建华介绍说,与“引进来”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出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政府按照“企业决策、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投资对象国带去了资本和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岗位,也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实现了互利共赢。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和层次进一步提升,预计2010年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将超过500亿美元,共涉及13000家企业,分布在177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从过去以贸易服务和小型加工为主逐步发展到资源开发、交通物流、加工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

  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刘迎军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不仅速度快、项目多,而且领域广、形式多样,“走出去”的规模和效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即使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的形势下,各项业务仍然出现了逆势上扬的形势。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944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完成营业额2850亿美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2.2倍;累计派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92万人,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5倍。对外投资合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俞建华透露,新时期对外投资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继续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地“走出去”。一是增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二是深入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多渠道、宽领域的投资促进信息平台;三是培育对外投资合作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四是健全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推动对外签订双方投资协定。

  据了解,短期来看,为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投资便利化,提高吸收外资水平,2011年商务部将围绕以下重点开展引资工作:一是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目录,鼓励外商、企业投向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等领域,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二是创新利用外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投资环境重在质量,构建新兴外资促进机制,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专业化的招商队伍,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程序,推行网上审批制度。三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服务外包的政策体系,确定了21个示范城市,下一步将鼓励示范城市结合自身的条件形成特色产业和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四是发挥好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积聚园的作用,促进国家级开发区生产升级、绿色发展,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大对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扶持力度,拓展深加工、综合保税等功能,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产业积聚园区,提升延边的开放水平。

  展望未来,俞建华介绍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小、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境外开展联合开发,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中国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将完善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投资、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加强企业和产业的国际认证等合作。中国政府鼓励在贸易、投资、技术、品牌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成立

2024-02-22 13:44
185958

中国银行:当好畅通产业循环,“链”接国际合作的“金融使者”

2023-11-30 18:33
124061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 数字化治理工作委员会在汉成立

2022-12-04 20:16
18166

金蝶牵头成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数字化治理工作委员会

2022-11-29 14:52
20433

英国数据部长Chris Philp:英国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2022-03-29 14:08
21780

IMF总裁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尽早摆脱疫情影响

2021-03-01 14:11
1517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