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对世界贸易格局影响重大
2010-04-21 21:232911
无论哥本哈根会议是否达成协议,也无论达成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无论哥本哈根会议是否达成协议,也无论达成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低碳化自然也是与时俱进。低碳经济这个概念的提出,必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格局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世界的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和变化,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另外,绿色壁垒等新的贸易壁垒将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将增多或者出现,这对各个国家的出口产品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成大趋势首先,在原有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之外,由于又要多出了一个碳要素,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转化。相对来说,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技术上占有领先地位,因而希望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占据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而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就不那么幸运了,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粗加工比重大,耗能多,污染大,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大幅度削减碳排放量,无异于令其退出国际分工。
其次,在低碳经济这顶大帽子下,各国对碳关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特别是近些年来已然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则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2009年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而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26日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就包含了有关碳关税的条款。前不久,法国也提出,从2010年开始,对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国家的进口产品,将征收碳关税。
再次,随着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日益扩大,碳排放权有可能像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其他要素一样跨国流动,甚至还会更加自由地流动。由此,很可能替代一部分货物贸易。
此外,随着碳要素附着于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国际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上,有可能出现碳排放权的稀缺性差异,一些缺少碳排放权的环节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上的“死结”。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国际产业链条面临着新的一轮重构机缘。
正是由于低碳经济带来的上述影响,未来若干年内世界贸易发展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向。
一方面,世界贸易规模扩张将受到抑制,世界贸易依然发挥着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但应当是低碳的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而非高碳的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结构将发生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而低耗能、低污染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则趋于上升。
也应看到,尽管引入碳要素有可能改变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的改变也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内不足以扭转当今世界贸易的流向,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依然是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依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低碳经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对于正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中国来说,哥本哈根会议无疑发出了一个警示信号,这就是一定要彻底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近些年来,在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方面,我们的动作不可谓不大,实施了科技兴贸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等重大举措。例如,在出口退税方面,“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可是,面对着后哥本哈根时代减少碳排放的全球化进程,中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显然还任重道远。迄今为止,我国现在实现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
不过,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说也并非都是阻力,也有推动力。例如,随着对碳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使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仅在劳动力成本上拥有后发优势,而且也能够在节能环保技术上拥有占先优势。事实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与中方共同签署的联合公报中强调,基于中美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大投资,两国政府宣布在十几个城市开展联合示范项目,并努力开发共同的技术标准以推动此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在低碳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要想确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难度无疑会加大。遗憾的是,对于为数不多符合低碳经济审美标准的出口产品,有关部门并没有予以足够的支持。众所周知,由于符合节能环保的时尚,中国制造的电动自行车在欧美市场上广受欢迎,但我们自己却要用近乎于苛刻的国家标准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戴上“紧箍咒”,实在匪夷所思。
从根本上讲,面对着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也需要用低碳化的产业基础加以铺垫。不过,产业低碳化是个“细活”,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应对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能够“出彩”,还需要在贸易政策上更多体现出低碳化导向。
不难看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未来的世界贸易发展也必然要呈现出低碳化特征。为此,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在适应世界贸易低碳化过程中以变应变。
商务部贸研院研究员白明
发展低碳经济成大趋势首先,在原有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之外,由于又要多出了一个碳要素,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转化。相对来说,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技术上占有领先地位,因而希望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占据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而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就不那么幸运了,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粗加工比重大,耗能多,污染大,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大幅度削减碳排放量,无异于令其退出国际分工。
其次,在低碳经济这顶大帽子下,各国对碳关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特别是近些年来已然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则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2009年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而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26日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就包含了有关碳关税的条款。前不久,法国也提出,从2010年开始,对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国家的进口产品,将征收碳关税。
再次,随着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日益扩大,碳排放权有可能像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其他要素一样跨国流动,甚至还会更加自由地流动。由此,很可能替代一部分货物贸易。
此外,随着碳要素附着于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国际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上,有可能出现碳排放权的稀缺性差异,一些缺少碳排放权的环节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上的“死结”。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国际产业链条面临着新的一轮重构机缘。
正是由于低碳经济带来的上述影响,未来若干年内世界贸易发展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向。
一方面,世界贸易规模扩张将受到抑制,世界贸易依然发挥着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但应当是低碳的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而非高碳的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结构将发生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而低耗能、低污染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则趋于上升。
也应看到,尽管引入碳要素有可能改变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的改变也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内不足以扭转当今世界贸易的流向,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依然是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依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低碳经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对于正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中国来说,哥本哈根会议无疑发出了一个警示信号,这就是一定要彻底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近些年来,在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方面,我们的动作不可谓不大,实施了科技兴贸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等重大举措。例如,在出口退税方面,“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可是,面对着后哥本哈根时代减少碳排放的全球化进程,中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显然还任重道远。迄今为止,我国现在实现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
不过,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说也并非都是阻力,也有推动力。例如,随着对碳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使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仅在劳动力成本上拥有后发优势,而且也能够在节能环保技术上拥有占先优势。事实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与中方共同签署的联合公报中强调,基于中美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大投资,两国政府宣布在十几个城市开展联合示范项目,并努力开发共同的技术标准以推动此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在低碳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要想确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难度无疑会加大。遗憾的是,对于为数不多符合低碳经济审美标准的出口产品,有关部门并没有予以足够的支持。众所周知,由于符合节能环保的时尚,中国制造的电动自行车在欧美市场上广受欢迎,但我们自己却要用近乎于苛刻的国家标准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戴上“紧箍咒”,实在匪夷所思。
从根本上讲,面对着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也需要用低碳化的产业基础加以铺垫。不过,产业低碳化是个“细活”,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应对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能够“出彩”,还需要在贸易政策上更多体现出低碳化导向。
不难看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未来的世界贸易发展也必然要呈现出低碳化特征。为此,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在适应世界贸易低碳化过程中以变应变。
商务部贸研院研究员白明
0
标签: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