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要成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主力军

孙小林 |2010-02-22 21:23787

在今年春节前的几天,上海市银监局专门召开了一个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议。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和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均明确提出,中资银行要全方位做好上海“两个中心”和世博会建设中的金融服务工作。

  会上透露出的上海市银行业接下来要推动的一系列举措,备受关注。如有效支持航运金融发展,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树立“大金融市场”的发展理念,逐步转变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抓住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机遇,如力争在飞机和船舶融资租赁上走出一条创新型道路,做好消费金融公司、新设金融租赁公司的设立和筹建工作;积极参与推动上海REITs创新工作,争取早日获准REITs业务试点;建立世博金融服务的“一把手”问责制等等。

  可见,在外资银行的虎视眈眈之下,中资银行如何抢占商机,推动金融创新?如何在上海“两个中心”和世博会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如何与实体经济在保持同命运的状态下,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等实体企业?这已经成为摆在中资银行面前的一系列无法回避的话题。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平台,我们将率先在新业务、新领域有作为,取得突破。”2月21日,面对本报记者,作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工行上海分行行长沈立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沈一再强调,银行业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受益很大,但同时也是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力军。

  半年前,沈出任工行上海分行行长后,更是敏锐地观察到上海正在进行大力经济结构调整、“两个中心”等等政策面背后的巨大机会。所以,他认为,银行不仅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还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据了解,在备受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并购贷款上,工行称正在进行深入推进,以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沈立强还认为,在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两个中心建设中,中小企业的地位正在日益得到提升,也将会成为上海经济下一波稳定增长的推手。因此,他说,作为金融机构,要抓紧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同时,沈也开始对此进行紧锣密鼓的部署。“我们计划三年后将小企业贷款规模从现在的245亿增加到500亿元,年均增加近100亿元。”

  中资银行要抢抓上海“两个中心”商机

  《21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将逐步加快,银行在金融中心建设中应该发挥何种作用,比如工行?

  沈立强:银行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力军之一,银行要在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做出贡献。

  以工行上海分行为例,总资产规模接近1.2万亿元,实现利润超过150亿元,在上海银行同业中保持着领跑者的地位,这为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好的基础。

  为了支持金融中心建设,我们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就总部经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金融创新、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我们的数据运行中心、软件开发中心、票据运营中心、私人银行中心、贵金属业务部皆落户在上海,可以说工商银行(4.88,-0.03,-0.61%)是迄今为止在沪全国性银行总部级机构最多、体系最全的银行之一。

  《21世纪》:外界普遍认为,在航运中心建设中,航运金融业很弱,对此,你怎么看?

  沈立强:这是事实,我们在航运金融上与国外有差距。为此,作为银行,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航运金融部门,目前正处于广纳人才阶段。据我了解,目前在上海组建这样一个航运金融部门的银行很少。

  我们希望银行业务和上海经济的需求相融合,既为上海航运中心做贡献,亦提升了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实力。

  并购贷款、REITs箭在弦上

  《21世纪》:浦东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专门提出要大力进行金融创新,工行也参与其中,有哪些突破?

  沈立强:作为浦东综合试点的一部分,我们银行业也在行动。比如我们发放了并购贷款,完成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第一家银行也是工行上海分行。

  2009年9月,我们设立了全国首家银行贵金属业务的专营机构——工银贵金属业务部。同时,我们在上海设立航运、期货、地铁等特色支行,这都是创新的一部分。

  我们成功办理全国第一笔以人民币报关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立首个境外机构境内账户(NRA),标志着工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全球现金管理服务功能的新跨越;探索研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中国存托凭证(CDR)等产品,已向牵头试点部门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方案,获得业界的首肯。

  不过,金融创新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也是我们201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21世纪》:目前上海国资正在重组,外资也大量进入上海,并购案屡屡发生,但并购贷款业务似乎现在几乎没有。

  沈立强:其实,并购贷款上海银行界也在尝试。

  去年我们工行在并购贷款领域先拔头筹,联合上海百联集团签下了沪上并购第一单。我们试图运用并购贷款这一创新融资品种,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资源整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21世纪》:你刚才也讲到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第一笔最终是在工商银行完成,那在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领域,你们准备如何推进?

  沈立强:我们并不是最早试点这一块的,但我们却是全球和全国第一个完成第一笔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银行,这对帮助我国外贸企业防范收款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促进外贸产业的企稳回升和健康发展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对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显然有促进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贸易融资与国际结算联动,积极开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NRA账户业务,大力发展外汇保函、非贸易结算、国际航运金融、总部经济等潜力板块。

  低碳商机:“绿色信贷”在行动

  《21世纪》:银行业在上海经济结构转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现在整个国家都在推行低碳经济,但低碳经济耗资巨大,银行应该如何对此给与支持?

  沈立强:纵观上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上海正向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2009年公布出来的数据显示,上海服务业已经占GDP的60%以上。

  作为银行业,就是要支持这样的结构转型,所以我们积极支持上海重要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上海市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和企业引进资金等领域提供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重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金融支持。

  在上海经济结构转型中,我们将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优先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项目;加强对产业、技术升级的跟踪服务,优先支持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当然,根据统计数字看来,投向服务业和世博等领域的资金比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仍然多得多,这也显示了上海经济的特征,特别要提的是,我们还有很多资金投入了中小企业。

  “小企业贷款规模已达到250亿元”

  《21世纪》:你刚才讲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外界甚至有声音认为中小企业融资窘境这几年几乎未曾改变,有人指责银行歧视中小企业,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沈立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实银行业一直都很关注,也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现实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相对较差,主业不突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信用风险较难控制,缺乏担保物等诸多难题,尤其是上海的众多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比如知识产权能否融资等都是一些问题,目前在这块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拿中国工商银行来看,非常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我们已经组建了小企业金融一级部,组织专门团队解决小企业,在业内实属首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工行的小企业贷款规模已达到250亿元,今后三年将以每年100亿元的速度增长,这应该算一个不小的数字,这说明我们目前比较看好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小企业业务将作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之一。

  中小企业也是工行信贷调整的重要措施,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使小企业贷款占比从现在的10%达到20%。从信贷的结构来说,大公司贷款占50%,个人贷款占30%,小企业贷款占20%,对商业银行盈利而言比较理想和稳定。

  审慎信贷

  《21世纪》:外界现在非常关注银行在第一季度突击放贷,同时对于住房贷款口径收紧也感到担忧,拿工行来看,银行业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一现象?

  沈立强:工商银行始终坚持审慎的信贷。我们会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实体经济的合理资金需要,以及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合理均衡地增加信贷投放,既不会突击放贷,也不会停止放贷。

  今年以来,我们在贷款投向上坚持“有保有控”的原则,重点满足国家在建和续建项目后续资金的需要,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结构调整和振兴,继续增加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推进消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有力支持国家实体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们仍然会严格控制对新上项目贷款,严格限制“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业务,加大个人贷款创新发展,加大汽车消费贷款、留学贷款、个人房屋抵押贷款的发展力度,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21世纪》:即将召开的世博会对于银行也是一次机遇,外界普遍认为是国内银行“表现”的时候,世博会对于银行有哪些机遇?

  沈立强:世博会可以分为世博会期间和后世博会时代。

  世博会期间对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提高我们的服务价值,为此我们将2010年定位于服务价值年,对全市近500家网点推出迎世博窗口服务十大指导,包括:“一把手”巡视、服务“零投诉”、微笑“零距离”、窗口“无长队”、机具“无故障”、语言“无障碍”、行长“坐堂制”、检查“监测制”、环境“责任制”、服务“周报制”,试图打造“同业领军、系统最优、世界一流”的银行。在我看来,世博会也是一个集体展示中资银行实力的重大平台,银行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同时呢,对于后世博时代,我们将把握机遇,围绕两个中心建设,积极加快金融创新、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发挥工行行业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2022聊城汽车装备品牌境外推广暨经贸洽谈对接会—中东活动成功举办

2022-08-20 21:05
17661

联易融携手工行上海分行:助力中交三航局落地首笔多级流转业务

2022-07-12 16:56
13517

工行上海市分行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封闭式”生产

2022-05-01 14:30
33422

工行上海市分行原行长顾国明案开审:被控受贿1.36亿余元

2020-07-07 14:48
146830

中企参展阿斯塔纳世博会的ATA单证册使用秘籍

2017-04-26 22:43
8822

创新监管模式营造世博会通关环境

2013-11-18 10:08
152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