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探营:额度租用政策破壁
10月26日,众多进驻中国的QFII的投资经理聚集在一起,他们巧借培训之机,私底下交流些政策动向信息及市场资金腾挪情况。
见习记者 田林 杭州、上海报道
10月26日,众多进驻中国的QFII的投资经理聚集在一起,他们巧借培训之机,私底下交流些政策动向信息及市场资金腾挪情况。
国家外管局和证监会共同举办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外汇管理规定培训班”在杭州的一个会场举行。这个坐落在杭州钱江新城最老资格的高楼——杭州天元大厦这几天着实悬着众多与QFII相关机构的神经。这场培训将对10月10日外管局公布实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外管局的QFII新规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参与了额度租用方式交易的QFII又将何去何从?
额度租用的背后
培训交代了新政策出台的背景及注意要点。
据本报了解,今年10月份外管局和证监会共同提出停止额度转让的铺垫是,涉及QFII业务的两家监管机构,要合力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完善跨境证券投资管理,而核心是,如何让更多的QFII参与到A股市场,同时又避免QFII成为A股市场的“庄家”。
“市场常常关注QFII的进出,而且也经常看到QFII投资到一只股票数日后,股价狂飙的情况。新政策出台,我们的理解是,监管层希望这个市场更加规范化。”一位与会QFII机构的人士表示。
根据外管局统计数据,今年前9月新增QFII额度就达22.77亿美元,同比增长54.37%。“若不明文规定停止转让、转卖额度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少数投资公司操纵股价的局面。”他表示。
“这次培训,让我们比较确定的一点是,我们之前的额度租用模式属于额度转让的范畴。”一家英国QFII机构的负责人表示。
然而额度租用背后,实际上另有深意。
在QFII眼中,证监会在发放QFII资格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是否能让A股市场更加国际化和开放。“否则投资者太单一的话,上海何以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呢?”另一家欧洲QFII的负责人笑着说。
而外管局关注的则是进入市场的资金量有多少、是否稳定,他们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审批额度。但不同的投资机构,实际上投资欲望和投资能力并不协调。
外管局明确表示,QFII制度主要是鼓励境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在境内进行证券投资,因此,在额度审批上优先考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政府和货币管理当局等类型机构投资者的申请。
“这样的直接结果是,有投研能力并且有投资需求的资产管理公司并不一定能获得额度,或者获得较高的额度,这是催生QFII额度租用形态的根本原因。”上述人士表示。而在监管层面,证监会也只是对拥有QFII资格的机构进行监管,但对于通过租用了QFII额度的投资公司,其实并没有纳入监管范畴,他续称。
新身份微妙求解
对于租用了他人QFII额度进行投资的公司,实际上也开始为自己的微妙身份寻求新的注解。他们认为,在外管局没有针对不同机构的弹性需求适当调整审批政策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只能寻找另外一种变通的方式。
“这只意味着,我们要与托管行花旗、我们最大的额度租用行瑞银,三家要坐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对策了。”上述欧洲一家QFII人士表示。
对于热门的中国资本市场,QFII额度的稀缺性诱发了更多机构的兴趣。“我们会尽快申请新的额度。”瑞银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部总监袁淑琴在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了解,其他一些QFII也要申请增加额度。
“最近很多客户的需求我们都无法满足。”袁淑琴解释,“当然我们每次都会根据实际需求去申请,因为消化这些额度需要时间,并且资金要在6个月内汇进来。”
袁淑琴曾表示,瑞银背后有很多类型的机构客户,他们在没有达到QFII申请资格、或者还需要进一步熟悉中国市场的时候,通常会选择通过瑞银进入A股市场。
对于投研能力和投资需求较强,但名气逊于大行,或不是外管局优先考虑的投资公司来说,与大额QFII合作在短期内仍是主要的方式。
据了解,在拥有额度的QFII机构当中,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的ETF指数基金,新华富时A50 中国指数基金以及标智沪深300中国指数基金,这些基金的实际管理者都是另外的资产管理公司。
“我们也很有可能的用类似的方式与大额QFII合作,不过我们也还在想其他的形式。”上述英国QFII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