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保持高度清醒
据证券时报报道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积极参加并争取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一项要务。但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合作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他国尤其是西方“借重”中国背后的工具性目的。中国只有全面锻造经济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博弈中掌握主动。
据证券时报报道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积极参加并争取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一项要务。但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合作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他国尤其是西方“借重”中国背后的工具性目的。中国只有全面锻造经济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博弈中掌握主动。
透过热闹场面看实质
自从去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全球经济与金融面临大洗牌以来,历史似乎赋予了中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难得机遇。一年来,无论是旨在拯救全球经济的G20峰会还是讨论改革蓝图的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乃至强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中日韩首脑会议,中国都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中国提出的部分改革主张或者反映中国愿望的有关建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甚至,过去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中国,如今已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机制设计建议,使得长期以来的金融体系的主导国——美国,再也无法忽视中国的影响力。至于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合作,也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展开。
不过,我们更应透过上述这些热闹场面看到背后的实质。某种意义上说,一年来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影响的相对提高,固然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得益于稳健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金融免受正面冲击,也得益于中国财经与外交专才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在遭受金融危机全面冲击后引致的力量空前衰退,使得他们继续主导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在不触动他们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适度允许中国扩大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行为空间并承担更为重要的国际义务,既满足了中国的部分愿望,也符合西方的利益。也许,这是一种双赢。
最近一段时期,有人十分看重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IMF中投票权的可能提高。其实,这更是西方的一种策略安排与安抚。诚然,中国投票权的提高有利于世界经济权力分配的均衡以及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维护,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不会放弃其在IMF中的权柄。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对世界银行、WTO和IMF的实质控制权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西方经济已经告别了极度恐慌期,正在迈向复苏轨道。差不多已经止血的美国金融业巨头,也在蠢蠢欲动,酝酿新一轮的扩张。可以预计,一旦美国和西方国家经济全面企稳,他们对中国力量的借重就会大幅下降,届时中国又将面临过去那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
区域经济合作道路漫长
同样应该清醒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尽管成绩喜人,但未来可能面临的复杂局面一点也不容忽视。应该说,中国与东盟十国将于明年建成的自由贸易区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亚洲,中国要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积极主导力量,还需妥善处理好与日韩等主要经济大国的复杂关系。日本之所以大力主张构建“东亚共同体”,既是节约区域经济合作交易成本并复苏日本经济的需要,也有以此机制约束中国经济影响的战略考虑。日本深知,中国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趋势尽管不可阻挡,但日本在整体经济竞争力方面决不能输给中国。如今,日本相较于中国的经济优势还很大,日本可以比肩美国的科技实力、产品品质等方面都是中国软肋。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一向戒心十足的日本肯定会竭力维护其亚洲经济龙头地位的。至于经济规模大约只有中国五分之一的韩国,其经济竞争力其实一点也不弱于中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领先三到五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东亚主要经济大国之间尚未建立起稳定的互信体系,经济发展差距亦很大,要建立类似欧盟的统一货币与经济政策尚缺乏基本的政治与经济环境。
锻造经济竞争力是关键
在区域与全球经济合作中,英国似乎是个另类。与欧洲大陆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英国,在经济上既没有全面投靠美国,也没有完全拥抱欧洲。这种既密切又有距离的经济关系反而为英国赢得了相当充裕的发展空间。英国相较于德法等区内一流经济强国的优势主要就是金融,因此,英国迟迟不愿加入欧元区,而是大力发展离岸金融,致力于巩固并提升伦敦作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英国在与美国的合作中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经济与科技竞争力。正是得益于理性而智慧的国际经济合作,使得早已降格为二流经济强国的英国依然能够保持一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中国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笔者建议,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不必看重西方大国及其舆论频频给中国所戴的高帽,而是针对我们在金融、科技、品牌以及制度文化等领域的软肋,尽早“补课”,以期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竞争中掌握主动。 ( 章玉贵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