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如何金融去杠杆化
在本届20国峰会上,美国可能提出银行去杠杆化的具体意见。解铃还需系铃人。高杠杆模式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特别是对美国自身的经济金融带来的巨大的破坏作用,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拾更审慎约束的思路。
左晓蕾
在本届20国峰会上,美国可能提出银行去杠杆化的具体意见。解铃还需系铃人。高杠杆模式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特别是对美国自身的经济金融带来的巨大的破坏作用,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拾更审慎约束的思路。
笔者一直认为,要防止新的金融危机,对金融资本的过度膨胀,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作必要的限制,应是建立全球金融市场新秩序的重要内容之一。奥巴马的这次去杠杆化“新政”, 把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银行的资本金,限制银行业务的杠杆比率,剑指金融市场制造金融泡沫危机的高杠杆运行方式,如果能得以严格执行,由此遏制住大宗产品的价格泡沫,回归供求关系定价的正常秩序,那将是限制金融资本过度膨胀的真正意义上的去杠杆化。
高杠杆化带来的所谓“空手套白狼式”的投机性行为,是制造金融泡沫的“罪魁祸首”之一。因为完全脱离国际贸易、脱离美国和全球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本大扩张,使得金融资产的泡沫价值大大“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大大超出国际贸易的增长带来的美元需求增长所形成的美元购买力。2007年12月,虚拟的衍生品交易规模达到近600万亿,10倍于全球GDP。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金融资本年增长14%,而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7%,全球GDP增长年平均3.5%。金融资本的流动速度是国际贸易增长的两倍,是全球GDP增长的4倍。结果是,美元有效汇率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贬值30%,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产品价格于是上涨,全球经济失衡恶化。
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这些金融证券资本金融资本不参与任何实际的经济活动,完全不需要有任何的石油供给, 纯粹靠炒作油价赚钱,所以有强烈的推升油价动机。在商品价格处于上涨期时,金融资本推动价格不断上涨,产生价格泡沫;商品价格处于下降期时,金融资本会进一步打压价格,致使商品价格加速下跌,金融资本这种“投机需求”,只会极大地扭曲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扰乱商品市场的秩序,不断制造全球危机。
2007年,金融投机资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入石油、 粮食等商品市场, 投机石油和粮食以及证券产品, 规模估计在2500亿到7000亿美元之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下所作的调查显示, 2007年上半年石油价格上涨 70%是由于投机资本推动的;下半年油价下跌有81%的投机因素,主要是非行业交易持仓。
金融资本与直接投资资本完全不同,主要是通过博弈高风险获取高证券价格收益。其基本属性的贪婪和过高的风险偏好,鼓励高度非理性的投机行为。而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金融资本与生俱来的高风险偏好的DNA,非常容易制造下一轮金融灾难。
全球经济尚未走出危机,但世人注意到,国际油价又已开始脱离经济基本面支撑快速上涨。弄得不好,金融资本的贪婪可能把全球再度拖入滞胀风险。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影子银行”系统那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依靠提供融资的衍生工具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伪装了杠杆率的真实水平,使国际市场不真实地低估了市场流动性水平,这大大提升了投机家们在资本极度不足的情况下过度地交易的能力。
有报道称,高风险业务正再度回归。定制产品重出江湖,债务抵押互换产品改头换面复出。据美国财政部金融局的数据,在今年3月31日,美国银行体系已发行信贷衍生品的名义价值为14.6万亿美元,去年末前下降8%,但是比3年前,也就是2006年的5.5万亿美元的水平高出近两倍。放大金融资本规模,膨胀虚拟经济,金融泡沫化的态势比危机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此,美国财政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今年5月已联合推出一项包括五方面金融监管改革的新计划。该计划涉及更保守的资本要求、商业行为准则、披露要求以及对标准化和场外交易合约的初始保证金要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
如果全球迅速达成对金融去杠杆化的严格监管共识,银行被要求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实质性约束;如果推动银行回归核心的信贷业务和为实体经济的服务,把金融行业做成实体经济,至少不是以虚拟为主的经济;如果金融资本的高杠杆交易模式得到真正的限制和转变,奥巴马提出减少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推动人才和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的政策能真正实施,那未来全球经济失衡将得到改善,经济有望更平稳持续地发展。
如果全球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利益博弈占上风,金融去杠杆化不能完成;全球金融市场仍然按危机前的思路发展,特别是美联储没有及时收回货币;那么全球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引发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就不会是很遥远的事。而这次可能比上次更复杂,破坏性更大。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