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 把握好实施 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

2019-12-08 14:12 1169

文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人民银行

文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总量适度,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把握好总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近年来,我国GDP增速从10%左右逐步降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6.2%,同期广义货币(M2)增速从13%左右降至8.4%,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从15%左右降至10.8%。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总体保持稳健。 2016年,我国经济企稳,同时金融市场加杠杆和资金空转问题较多,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债务膨胀。2018年以来,针对内外部因素“几碰头”导致的信用收缩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出手、主动作为,先后七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对冲了信用收缩压力,稳定了市场预期。货币政策较好平衡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下一阶段,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条件与潜在产出和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实施好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松紧适度,继续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二是精准滴灌,引导优化流动性和信贷结构,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创新和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设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运用定向降准,发挥好宏观审慎评估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优化流动性的结构和布局。2018年以来,针对信用收缩过程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遇到的融资困难,注重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在促进信贷、债券、股权融资方面“三箭齐发”,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研究创设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金融部门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下一阶段,要继续合理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根据需要创设和完善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补短板、强弱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三是协同发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把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


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管理改革重要的全球共识。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侧重于经济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则可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或某个金融市场,抑制金融顺周期波动,防范跨市场的风险传染,侧重于维护金融稳定。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和强化,形成两个支柱。我国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有较好的条件和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后又在全球率先进行实践和探索。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引导信贷回归常态,防范信贷过快增长可能引发的风险。之后,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更全面和多维度地对金融机构的稳健性进行评估和引导,并从以往仅盯住贷款扩展为广义信贷,还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畴考核。考虑到跨境资本流动容易产生顺周期波动,建立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逆周期调控,防范资本大进大出冲击宏观稳定。坚持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房地产整体融资状况的监测,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对房地产融资进行逆周期调节。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专职部门,正在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的宏观审慎管理,未来还将逐步拓展宏观审慎管理的覆盖面,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组织架构,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是深化改革,强化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杠杆是市场化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管制利率逐步放开,有利于推动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为主逐步转型。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放得开”的同时也更加注重 “形得成”和“调得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在7天回购利率上进行操作,释放政策信号,构建和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发挥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央行操作利率向债券利率、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逐步提升,市场主体对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目前,正在稳步推动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进一步疏通市场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019年8月,推出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按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通过市场化改革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以银行永续债为突破口补充资本,提升银行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能力。针对银行发行永续债面临的法律、监管、会计等多方障碍,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保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沟通,并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征询确认,提出了应对之策。2019年1月,首单银行永续债成功发行,截至9月末已发行4550亿元,银行预期明显改善,社会信用收缩压力得到缓解。


五是促进内外均衡,完善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宏观经济格局下,灵活的汇率机制是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内外均衡的稳定器。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机制,逐步形成了市场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同时,推动外汇市场发展,完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收支更趋平衡,中国人民银行已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水平和弹性显著提高,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保持了稳定地位。需要强调的是,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我们不将汇率工具化,也绝不搞“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保持汇率弹性,并在市场出现顺周期苗头时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当前,我们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零利率”状态附近难以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被迫 “常态化”。分析美、欧、日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未来几年的取向,可作出如下判断:未来几年,还能够继续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和市场所羡慕的地方。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通货膨胀整体上也保持在较温和水平,加之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应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


(本文根据作者《坚守币值稳定目标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文整理,有删节)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