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彩票app下载官网版- 2025彩票app免费下载安装|全面剖析132家券商(含19家资管子公司)
作者:任涛
来源:守门看客(ID:jinrongjianghu123123)
【正文】
(二)是否上市:48家实现上市(10家借壳上市)、12家实现A+H股上市
目前132家券商中已经有48家实现了上市,占比接近40%,如果将券商资管子公司和承销保荐类公司去除,则意味着有一半的券商实现了上市目标,明显高于商业银行的上市比例,这可能和券商隶属于证监会主管而证监会亦是上市的主管机构有关。
当然48家上市券商中有10家是通过借壳和资产重组完成,如安信证券借壳中纺投资(重大资产重组)、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新增股份吸收合并)、西南证券借壳ST长远(吸收合并)、长江证券借壳SST石炼(吸收合并)、国元证券借壳SST化二、东北证券借壳锦州六陆(新增股份吸收合并)、国金证券借壳S城建投(资产置换)、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国海证券借壳SST集琦(吸收合并)、首创证券借壳S前锋(吸收合并)等等。
此外实现A+H股上市的有12家,这12家A+H股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国君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和中原证券。
五、证券行业发展历程简述
(一)国外维度
中国券商行业充分借鉴了国外的经验,特别是美国。
1、20世纪初期,美国各类机构开始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来筹措发展经费,而政府明确规定发行证券的公司必须要有中介机构,这一中介机构即承担着发行与承销的职能,大多是通过商业银行控制的附属机构来完成,也即当时是属于混业经营阶段。
2、1933年的《格林斯—斯蒂格尔法》,明确了金融业要分业经营,于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开始相继分离。而1975年美国取消固定佣金制的做法,加剧了投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并导致投资银行不断创新出各类金融产品,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如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资产证券化等,投资银行在当时也成为创造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的主要载体。
3、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开始加速迈入利率市场化时代,市场化进程使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在利率市场化之余从法律上确认了混业经营模式。
4、直到2007-2008年金融危机,一些投资银行纷纷倒闭,才使得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步伐有所放缓。
(二)国内维度
1987年9月27日由深圳市12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至今已有30年。
1、1984-1998年:打基础
这一时期我国先后诞生了第一只股票、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笔柜台交易以及集中交易市场形成、监管机构成立、相关法规发布等标志性事件,可以将其理解为我国证券行业的打基础阶段。
(1)1984年11月,飞乐音响公开发行了我国第一只股票,由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开始代理发行,发行市场逐步形成。
(2)1986年9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先后办理股票的柜台交易,标志着二级交易市场也开始慢慢形成。
(3)1988年,上海先后成立海通、万国和振兴等3家证券公司,同时1990-1991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开业(二级市场开始进入集中交易时期)以及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先后成立,标志着证券行业真正进入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阶段。
(4)1995年《商业银行法》以及1998年12月《证券法》出台,标志着我国的金融业正式由混业经营进入到分业经营的阶段,银行、保险、信托与证券业务开始脱钩。
这一时期我国的证券业务最并非全部由证券公司承担,当时的证券业务也主要分散于各地人行分行、商业银行证券业务部、信托公司证券业务部、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财政系统等,证券业务的乱象非常突出,抗风险能力也比较薄弱。
2、1999-2005年:乱象整治与股权分置改革
资本市场形成的最初10-15年时间,恰逢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加入WTO后的一系列举措(如2002年实施的浮动佣金制、一些合资券商和基金公司相继设立等)以及2001-2005年漫长熊市(这四年期间中国券商行业呈现全行亏损的尴尬局面)等一系列环境的变化,导致之前隐藏的一系列风险(如挪用客户资产、非法融资和对外担保、违规委托理财、账外自营、操纵市场等)也开始逐步暴露,整个证券行业均面临危机,2001年整个市场甚至对股市的发展道路还产生了争论。
(1)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2004年8月——2017年8月证券行业进入综合治理并实施分类监管的阶段,当时处置了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如南方证券、中经开信托投资、汉唐证券、华夏证券、大鹏证券、联合证券等等),并在客户资金的三方存管、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的资格管理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进行变革。
(2)2005年5月我国开始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并于2006年底基本完成。
(3)2005年7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获得通过,不再将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并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指标体系。
3、2006-2011:资本市场改革缓慢推进
在经历2001-2005年的低潮期后,中国股市也于2006年步入了快速的牛市通道,但很不幸地在2007年适逢2007-2008年金融危机而终止,并在之后的长达十年时间里没有明显起色、平平淡淡。不过这一时期资本市场改进程并没有停止,特别是2008年证监会和世界银行在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全面评估后出版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为后续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借鉴。
(1)自2003年起相继推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取消股票发行价格核准制,推行市场询价制度。
(2)2004年5月正式设立中小企业板。
(3)2006年1月正式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2006年9月成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4)自2006年起,变革全流通模式下的新股发行制度,包括大型企业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超额配售选择权等制度安排。
(5)2007年-2009年,证监会开展了为期3年的“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
(6)2009年6月,证监会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完善询价和申购机制,优化网上发行制度安排,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加强风险揭示,同时取消了对新股定价的窗口指导。
(7)2009年10月30日,开通了创业板市场;
(8)2010年3月31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推出。
4、2012-2017年:券商创新大会推动下的伪创新
2012年5月,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后,我国券商开启了所谓的“全面创新之路”,在2012年之后,我国券商在经纪业务、承销保荐以及自营业务之外,又新增了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融资融券、转融通、质押式回购业务、现金管理、新三板业务等业务类别。尽管如此,券商行业仍无法回避2012年创新大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券商资管行业领域,这也使得19家券商相继成立了资管子公司,并大量开展通道类业务(定向资管占比达到85%以上),券商的创新意识不仅没有增强反而还显著被抑制,券商资管规模在这一时间也从不到1万亿元迅速增至2017年一季度的18.77万亿元(其表内资产规模从1.72万亿增至2017年的6.14万亿元)。
5、2018——:严监管、科创板、新三板改革、头部券商与新《证券法》明确资本市场的国家战略地位
始于2017年的严监管让伪创新持续五年的券商行业面临严重冲击,其净利润在2016-2018年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券商资管规模也迅速萎缩7万亿至11.51万亿元左右。同时这一时期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也再次成为国家战略,如2019年推出的科创板、2019年推出的新三板(2020年将全面贯彻)、2019年11月提出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2020年将要实施的新《证券法》等等。可以说资本市场改革在高层已经取得高度,后续在将进一步具体并加快推进的实施阶段,主要集中于注册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做好投资者保护、培育中长期投资者、畅通各类资管产品进入资本市场渠道等各方面。
六、130家券商主要指标排名(截止2018年底)
(一)券商之间的分化较为明显,目前仅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的表内资产规模5000亿元,超过2000亿的券商也仅12家,除中信和海通外,从高到低分别为国君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中金、银河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此外总资产规模位于1000-2000亿元的券商分别为中信建投证券、兴业证券、方正证券、安信证券、中泰证券与平安证券。
(二)券商的业绩情况也呈现比较明显的分化,且各年之间的波动幅度比较大,2018年24家券商净利润为负、88家券商的净利润虽然为正但不足10亿元。
(三)从表外资产规模(受托资金)来看,同样分化明显,中信证券以13431亿元遥遥领先,华泰证券、国君证券、招商证券资管、招商证券依次为7826.14亿元、7612亿元、7061亿元和70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