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四个主角和一个配角
开展供应链金融要依托供应链中企业上下游之间的真实交易。但是,如果根据这些交易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则不仅仅是买卖双方,还包括银行、物流、商贸、保险、代理、咨询机构等相关主体。 按照全球商业研究中心的分法,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共分成四类:
来源:书籍《读懂供应链金融》,作者张钟允
整理:保理人
开展供应链金融要依托供应链中企业上下游之间的真实交易。但是,如果根据这些交易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则不仅仅是买卖双方,还包括银行、物流、商贸、保险、代理、咨询机构等相关主体。 按照全球商业研究中心的分法,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共分成四类:
交易方、平台提供方、风险管理方和流动性提供方。这四类主体就像桌子的四条圈,共同支撑起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范畴。如果把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活动比作一场戏剧, 那么这四个类别就像四个主角。各种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公司、机构、组织就像是一个个演员, 这些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分别在这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戏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饰演主角,有的饰演配角,有的大咖还能同时饰演多个角色。
01、交易方
供应链交易方同时包括了买方和卖方。在产业供应链的交易中,买卖双方通常不是手交钱一 手交货的。因为在供应链网络中大家都很熟,即使不熟,议价能力弱势的一方也要装作很熟。议价能力强势的一方为保持自身充足的现金流,交钱和交货往往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形成了一个零和博弈,一场交易要么占用买方资金,要么占用卖方资金,最后当然是议价能力弱的一方资金被占用。弱势一方往往是中小企业,这时候中小企业要用钱,就要通过借贷获取资金,这也是供应链金融存在需求的主要原因。所以,扮演交易方这个角色的演员一般有两个, 也就是交易中的买卖双方,但也不排除个别情况下有更多交易方参与的情况。
02、平台提供方
平台提供方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为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各个主体提供一个互动的场所,尤其是在交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充当平台或中介的作用。这一来,融资的需求方(交易双方)和供给方(金融机构)在这个平台上互动,平台提供方利用收集整理出来的以往交易中的票据、订单、财务状况等信息,为供应链融资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如果遇到资料不全的情况,平台提供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资料补全,包括开票、匹配、整合、支付、文件管理等操作。比如在淘宝上买东西,淘宝只是一一个平台提供方,卖家在平台上卖东西,买家在平台上付钱,淘宝不但给双方提供了交易场所,还提供了沟通渠道(阿里旺旺)。这样-来,淘宝就收集到了交易信息。如果你需要这些信息来证明哪一方的信用,淘宝就会把交易记录、支付记录、退换货记录,甚至聊天记录等等这些信息统统整理出来,根据这些信息估算出一个信用等级。所以,在供应链金融中,平台提供方的主要作用是信息呈现和流程操作,为融资的信用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风险管理方要做的事情是将买卖双方的交易数据、物流数据等跟融资活动相关的数据整合起来。因为在供应链金融中,融资依据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流动性较差资产,比如半成品库存什么的,而交易中的物流就是这类资产的直接表现。风险管理方首生需要整合交易中的物流数据,并甄别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和可发性。因此,风险管理方需要具备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以此来工确把握物流业务的运行状态,避免出现信息偏差。
在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是保证物流信息与融资活动完美结合的技术基础。风险管理方还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收集来的海量数据进行综合性的统计分析。根据交易的特点产品的性质等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把握交易的特征以及各参与主体的行为状态,以此全面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况、控制融资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它还要监控真实交易的过程、监控产品的状况,通过这种方式尽量控制融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另外,这里需要分辨一下风险管理方和平台提供方的区别。平台提供方是负责收集和提供交易数据的;风险管理方是负责分析数据和监控交易的。
平台提供方就像菜市场,风险管理方就像饭店。平台提供方把需要的各种食材(信息)收集来,提供给风险管理方,再由风险管理方对这些食材(信息)进行甄别和加工,最后根据不同的口味要求做出定制化的菜肴(方案)。这两者容易混淆,是因为很多时候扮演这两个角色的是同一个演员。比如淘宝,一方 面它不仅收集买家的支付数据、退换货数据、搜索数据,还收集卖家的发货数据、销售数据、库存数据,以及买卖双方交涉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它还分析这些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对买家或者卖家进行信用评级什么的,并监控商品的物流状况,比如快递到哪了,预计哪天能送到,派件员是谁等等。此外,像苏宁易购、亚马逊这些大明星,也都同时充当着平台提供方和风险管理方。
虽然这种情况在电商零售领域比较常见,但是在产业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流程和物流信息更加复杂,阿里、京东这样有实力的平台又太少,所以很多时候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充当平台提供方和风险管理方。这些主体有的时候可能是专门的服务机构,如物流公司、商贸公司,有的时候可能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如成品生产企业、大型零售商。
流动性这个概念比较复杂,可以理解成资金,或者是答应提供资金的一一个承诺。流动性提供方可以理解成商业银行、保理公司、投资公司这类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流动性提供方的主要职责是直接提供贷款融资,或者为贷款融资做担保。虽然有风险管理方给它们提供了分析结果,但融资决策还是要自己来做。贷款放出去了能不能顺利收回来,这个过程中能不能盈利、会赚多少、会赔多少,这些责任都需要做出决策的一方来背负。且风险发生,承担风险的还是流动性提供方,因此这个角色也叫作风险承担方。叫什么不重要,融资后能顺利获益才重要,所以流动性提供方自己也要进行一定的技术分析, 并且根据交易情境和自身情况设计业务模式。
很多情况下,金融机构并不直接参与供应链运营,难以有效掌控上下游企业间的真实交易。金融机构如果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尽展脱人产业供应链的协作体系内。了解供应链网络业务周的交易特征,为金融决策提供支持。当临很多金雕机构都在构建自己的资金整合合管理平台,也就是说金融机构未来不仅可以扮演流动性提供方,还有可能扮演平台提供方或者风险管理方的角色。一些嵌 入供应链网络内的、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企业,原本是扮演交易方、平台提供方或风险管理方的角色,也开始利用自身充沛的现金流承担起了流动性提供方的角色。比如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一些大型生产 企业,在很多时候都会利用自有资金,为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开展融资业务。这样一来可以开展一项新的盈利业务, 二来能够保障自身与上下游的交易顺畅,三来还能巩固自己在供应链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供应链金融这场戏剧中主要有四个主角,但扮演这四个主角的演员却有很多。因此,在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活动中,一般情况 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也不排除实力强大的企业“一人饰多角”的情况发生。
如果我们再把眼界放开一点,开展供应链金融需要构建供应链的商业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依托在商业生态系统之上.在这个系统中,除了涉及我们上述的四个主角,还存在若干配角,这些配角有意无意的行为,都会多少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造成影响,它们充当着环境影响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两方面,这也符合权变理论。
先说制度环境的影响方。按照制度理论的说法,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制、规范和认知三方面。管制表现在法律法规上,规范表现在行业监管上,认知表现在行业认同上。首先,因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很多动产质押、应收账款等方面的活动,我国的《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约束和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行业内诚信体系的建立,以及电子检查监视系统的建设,会对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行为产生规范作用;再次,因为供应链网络是一一个 长期协作交易的体系,上下游企业对相互关系以及网络整体的认同,也会对其行为形成约束,这种认同是基于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惯例。
所以,制定法律法规、实行行业监管、施加文化影响的社会主体,很多时候虽然不直接参与到供应链金融的活动中,但影响了供应链金融的制度环境,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再说技术环境的影响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如果仅靠记账本、拨算盘、打电话,很难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产业供应链体系,供应链金融则更是无从谈起。
现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和协同,基本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完成的。很多时候,信息化手段本身就是供应链金融的要素内容,如电子化票据、 库存检测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线上线下业务进一步融合, 不仅加快了信息流通,还会促进物流、资金的流动,从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所以,很多社会主体在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充当了供应链金融的技术环境影响者,如科研机构、服务提供商、行业竞争者等(见图1- 3)。
来源:书籍《读懂供应链金融》,作者张钟允
整理:保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