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机而动,蚂蚁金服的供应链金融来了…
2019年7月30日,马云旗下估值15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要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来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以符合中国监管机构即将出台的新规。
往往了不起的企业,总是走在行业前沿。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可以理解为,马云做了一件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然后造了一个节,引发全民购物;后来又变出一只猫,放飞一鸟,便就有了“天猫”和“菜鸟”,最后再飘起一片云“阿里云”。
——题记
作者 | 橙子同学
来源 | 贸易金融(ID:trade_finance)
2019年7月30日,马云旗下估值15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要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来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以符合中国监管机构即将出台的新规。
除此之外,蚂蚁金服已完成首单区块链贷款业务,宣布要用区块链技术,打破供应链金融壁垒。
下一步,还将升级开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蚂蚁“双链通”。
技术的进步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可比肩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事物,这种改变常常以未曾预料的方式汹涌而来。
其实,BATJ在区块链场景中早已频频落子。一些银行、科技、零售、地产及通信纷纷“涉水”区块链技术。
2019年,蚂蚁金服为优选自身业务的改造、升级以及战略性布局进行探索,在区块链+供应链应用上掀起大动作,看似突然,实则酝酿已久。
其实,早在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首先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后又延展到互助保险领域。
2017年3月,阿里巴巴和普华永道展开合作,宣布将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2018年,阿里巴巴还和雄安新区一起打造了区块链租房平台,以提升租房的真实性、透明度和可信化。
2018年10月蚂蚁“双链通”展开试点,并在行业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蚂蚁“双链通”的逻辑,通俗的来讲,就是让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使上游的中小企业就可获得平等的普惠金融服务。
目前,蚂蚁金服涉及到的金融细分领域有银行、保险、公募基金、小额信贷, 基本覆盖了普惠金融的所需金融服务。
一路以来,蚂蚁金服伴随支付而生,逐步成长为综合性、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由于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或增信,传统金融机构识别风险成本高,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
2013年3月,蚂蚁金服的前身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成立时,马云表示,中国不需要再多一家金融公司,但中国缺一家真正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公司。
因此,马云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当时无数人确信,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就是要自己做一家金融机构。
但蚂蚁金服对自己的定位是Techfin,基于互联网定位使得蚂蚁金服能够克服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中的资金、牌照等劣势,专注于发挥互联网企业优秀的数据处理能力。
蚂蚁金服,手握牌照,拓宽场景。
广发证券报告显示,目前,支付行业比较有价值的业务牌照是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牌照,有26家公司同时拥有这三类牌照,支付宝是其中之一,即支付宝可以经营所有的支付业务。除此之外,蚂蚁金服还手握基金牌照、小贷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金融控股牌照,众多媒体报道,蚂蚁金服与中信、光大、招商局等老牌央企金控并列入第一批名单,同时也表明监管层对其的认可。
不难看出,似乎并没有阿里触及不到的领域。
根据广发证券报告显示,2016、2017 年蚂蚁金服税前分别净利润为29.07、131.89亿元。2017年支付连接占比54%、金融服务占比11%、技术服务占比34%。
根据公司2018年版最新融资报告书预测,2017年至2021年蚂蚁金服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将提高至65%,而金融服务收入占比下降至6%。
因此,蚂蚁金服未来的营收结构中技术服务业务占比最大,支付、金融服务占比逐步缩小。
据了解,蚂蚁金服的区块链迄今落地超40个应用场景,在公益、跨境汇款、小微企业融资、商品正品溯源,租赁房源溯源等领域均有涉及。
然而,理想的供应链必定离不开“四流合一”( 物流、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对四流的分析显然是创新的关键,同时也是能否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所作为的切入点。
目前,围绕供应链金融,除蚂蚁金服外,腾讯、京东、平安壹账通等众多互联网巨头企业正在加速入场布局,打造“产业+金融”生态圈。
早在2016年,蚂蚁金服已宣布全面开启农村金融战略,并发布“谷雨计划”。
基于阿里生态圈中完善的电商平台、云计算等服务系统,实现了农产品供应链内部资金流闭环流动。
另外,携手国内数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并通过阿里生态圈中农村淘宝、天猫、阿里巴巴、菜鸟物流、阿里云等力量,从生产端为农户、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销售服务。
2018年5月25日,首次对外阐释了蚂蚁金服在“金融+电商+农业生产”的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布局,阐释了蚂蚁金服农村金融的战略规划。
从农业生产经营的投入,到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再到农产品的销售,金融+电商的模式覆盖了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线上生态链。
正当供应链金融成为优质风口的同时,也引发各路资本竞逐。
但在金融领域,核心一定是风控。若风控不到位,暗藏已久的“雷”终会爆发。
无独有偶,就在2019年7月以来,供应链金融暴雷多数发生在大企业身上,萝卜章、假合同现象横飞,处于供应链上的“C位”——核心企业,也遭信用质疑。
对此,监管层出手,7月16日下发155号文,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在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方面,做了更加细化的规定。
其中,特别提到金融科技“鼓励保险机构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交易环节等,提升智能风控水平。”
记者获悉,未来监管层将继续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同时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健全对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链条企业的跟踪监控。
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透露,目前针对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融资已经跑通,在杜绝欺诈、降低操作风险方面优势明确,机构、核心企业都可以更高效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能力开展现有业务,有望弥补以央企国企为核心企业的传统市场空白。
据蚂蚁金服官方公众号显示,目前,“双链通”这一模式已经在成都得到实践。
例如,注册资本只有30元的成都百脑汇“冠勇专卖店”,与上游企业中科大旗一起在蚂蚁“双链通”上完成了第一单融资,为他们提供担保的是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蚂蚁双链通以中科大旗的技术资质和应付账款为依托,以产业链上各参与方间的真实贸易为背景,让中科大旗的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
最终,不仅中科大旗得到了成都中小担的授信,冠勇这样的末端供应商,也凭借中科大旗的信用流转得到了融资支持。
“蚂蚁“双链通”全面升级开放,而这一服务运用区块链技术彻底消灭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萝卜章、假合同”问题等。”蒋国飞说到。
那么,区块链技术,是否能从根本上杜绝供应链金融难题?
一位金融风控人士表示,区块链能解决应收账款凭证真实性的问题。核心企业方面的应收账款等凭证可在区块链系统上进行签发,凭证中拥有数字签名,且所有的相关参与方都可以在系统上进行验证。
这样一来,所有的凭证都会有核心企业的背书,其他主体无法伪造。
一位银行业相关人士向《贸易金融》记者透露:“把传统的线下确权通过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模式转移到线上操作,把确权流程等变得更加容易操作,在假设网络安全不出现漏洞的情况下,预防萝卜章、假合同是绝对有益的。”
从供应链金融爆发的风险来看,把矛盾集中在了确权的问题上。其实,不同机构的风险偏好决定各个机构的风险偏好有高有低,导致了对于确权问题的要求有紧有松。
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区块链是帮助确认贸易背景的一种方式,前提是核心企业等供应链上的单位有意愿被记录交易信息,而且愿意参与到区块链里面来完成确权。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说到底是商业信用的风险,区块链作为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让确权,三流合一这些传统难题变得可操作,但是无法解决确权意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