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把握商业银行转型的“稳与变”
对于目前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来说,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稳与进、稳与变”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其管理层思考的主线。
前言:对于目前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来说,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稳与进、稳与变”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其管理层思考的主线。
来源|经济日报
在我国当前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市场背景下,银行业无疑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传导的重要渠道。近日,随着多家上市银行相继披露中期业绩,商业银行的转型方向、经营结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创新潜能等话题再次引发社会的深度关注与聚焦。
对于目前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来说,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稳与进、稳与变”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其管理层思考的主线。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遵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稳不忘变、稳不忘忧、稳中求进。同时,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经营责任、社会责任,强化管理以保证资产质量洁净,把握规律发展金融科技,在转型与创新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打造“百年老店”。
“稳不忘变、稳不忘忧”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新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看,贸易摩擦对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看,经济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显性化,并向金融领域传导,同时,利率市场化、跨界竞争、监管新规等因素也部分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成本投入。
“对于工商银行来说,要采取稳中有进的思路,稳不忘变,稳不忘忧。”易会满说,所谓“稳”,是指效益、质量、风控、规模、定价稳;所谓“进”,则覆盖客户拓展、市场竞争、业务转型、创新驱动、技术管理、人才队伍等领域。
“稳与进”已经在2018年的中期业绩报告中得到了显著体现。与此前几年的中期“成绩单”相比,不仅工行此次的经营指标最为亮眼,而且效益与质量保持双稳,“含金量比较高”。
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利润增长稳定,实现净利润1607亿元,同比增长4.5%;反映经营成长性的拨备前利润达到2807亿元,同比增长8.9%,净利润和拨备前利润增速均为近年来同期最高;净息差较上年上升8个BP至2.3%。
同时,盈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继续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情况下,工行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总量、增量均位居同业第一;客户存款较年初增加1.26万亿元,存量和增速在同业中位居“双第一”;大零售营业贡献占比同比提升,境外机构实现净利润15.5亿美元。
“中报的稳定与亮眼,背后是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与向好。”易会满说,接下来,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遵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树立底线思维,做好充分准备,稳不忘变,稳不忘忧,关键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把握好度,面对当前的经营环境,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在顺境时多考虑风险,在逆境时多考虑机会,坚持辩证思维、审慎稳健。
第二个是始终保持定力,这个定力就是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明确长期发展向好的这个大趋势没有变。根据工行管理层分析,虽然当前经济转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显性化,但市场反应有些过度。
第三个是把握好变,在市场竞争中因需而变、因时而变,增强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管理措施一抓到底,使其尽快见效。
谈及工行下一步的经营走势,易会满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我们都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从上半年整体经营业绩,特别是资产质量,我觉得可以反映出宏观的经济大局基本是稳定的,正面的,工行银行整个业绩是难得的,是令人满意的。下半年尤其是明年,由于整个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我们带来一些考验,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视。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是有信心的,而且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
“大银行不做小微就没有未来”
如何处理好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这已成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一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此前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中特别指出,在把握好货币总闸门的前提下,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不做小微就没有未来,对于工商银行来说,这是社会责任,更是经营责任。”易会满说。
他认为,随着直接融资市场不断完善,今后将出现一个必然趋势,即很多大企业离银行而去,直接走向市场。由此,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也成为了银行的内在经营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00亿元,同比增加16.8%,远超同期各项贷款的平均增幅;小微客户比年初增加了7.9万户;新发放的小微企业平均利率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小微企业贷款收费已全部取消。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风险较高,很难持续。易会满说,工行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真正做小微,做真小微,做小做精。二是打造诚信环境,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三是运用现代科技,主要是利用非现场的大数据手段加强风险防控。
下一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应如何进一步上水平、降成本?国有大行如何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主力军作用?易会满介绍了以下四方面的战略思考。
一是做好战略传导。将新增信贷规模优先向小微倾斜,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内部激励机制,层层压实小微企业经营责任。
二是抓好线下专营机构,将其做得更实。目前,工行已成立“小微中心”236个,覆盖全行75%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
三是进一步推进线上数字普惠,包括提升已有的三款线上信贷产品,即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押类的“网贷通”、供应链融资产品。
四是打造“小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目前正在试运行,择时将正式推出。“平台旨在解决小微企业开户难、开户慢问题,已与国家工商部门联网,全部线上化作业,企业的有关人员只需来银行一次,在30分钟内就可完成对公开户。”易会满说。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趋势没有变”
在提升自身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还需高度关注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防控,后者更是商业银行管理者永恒的主题。
中报显示,工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截至今年6月末,与同期银行业商业银行1.86%的不良贷款率相比,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54%,已连续6个季度下降,拨备覆盖率则上升至173%,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据了解,上半年中报的审计,毕马威会计事务所按照78%的客户面进行抽查,出具审计报告认为工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准备金提取方法等资产质量数据真实合理。
对于工商银行这样一家全球最大的银行,资产质量如何保持稳定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话题,对此,易会满用“三看”来分析,即看管理、看财务投入、看趋势。
“资产质量既取决于经济环境,但更取决于银行的管理水平、风险偏好。”易会满说,要强化管理水平,防止“病从口入”,同时还应增加财务投入,用“真金白银”去处置不良贷款,保持资产质量的洁净。
他介绍,该行从2013年以来,已连续五年开展资产质量攻坚,推进“资产质量管理”和“信贷基础管理”两大工程,初步构建了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信贷经营体制和机制。
具体来看,一是对于2013年以后的新增贷款,通过新老划断的方式严控资产质量,工行2013年以来新发放贷款已占贷款总额的71%,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88%;二是在客户选择方面,不唯行业、不唯大小、不唯所有制,只唯优劣;三是明确责任、优化流程,实施差异化、人格化授权,推行专家治贷、专业治贷;四是以科技为利器,运用大数据对准入、贷后、投后进行全流程跟踪分析,智能化阻断不良贷款的生成。
除了向管理要资产质量,银行较优质的资产质量还需要利润来支撑,用“真金白银”来核销、处置不良贷款。
易会满介绍,在过去的2015、2016、2017年三年时间里,为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工行把握住财务实力比较强、盈利状况较好、拨备基础不错的有利条件,共支出2050亿元处置了6000亿元的不良贷款。“今年将投入1000亿元作为呆账准备金,处置2200亿元不良贷款,即四年共处置不良贷款8200亿元,这个数据在目前工行14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占比达6%。”
谈及对未来资产质量的预期,工行管理层表示有信心和底气,“当前工行盈利能力稳定,同时还有4000亿元的拨备作为风险抵补,加之相关指标逐季向好、信贷结构优化,均将有利于资产质量的改善。”易会满说,接下来将主动推进风险防控转型与基础管理升级,以过硬的措施抓好新“出血点”管控和存量风险管控,不断打造更加健康的机体。
“金融科技创新一定要遵循规律”
科技的力量不仅深入到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管理,更是渗透到其经营的方方面面。面对市场上存在互联网金融乱象,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互联网公司之间的融合、合作逻辑究竟是怎样的?
易会满表示,不管是科技金融还是传统金融,本质都是金融。只要是金融,就要按照金融规律,只要违背规律,肯定受到惩罚。工行在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力,坚守银行经营风险和服务实体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拥抱金融科技,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既要拥抱互联网,坚持自身的金融科技创新,与互联网企业形成差异化、竞合关系,并充分吸取其开放、共享的理念;同时,也要看清风险,牢记金融业经营风险的本质,按金融规律办事,回归本源。”易会满说。
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最终将回归常态与理性,共同打造一个有活力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
“基于以上判断,工行接下来将升级“e-ICBC3.0”,重点做好三件事。”易会满说,一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产品,其中,重点推进智慧银行应用场景建设,构建金融生态服务圈。
目前,该行共创建各类场景超900个,覆盖消费、出行、理财、公共服务等领域,今年上半年该行借助以上场景实现线上获客700余万户。
二是打造该行新一代信息系统(ECOS),突出智慧、开放、共享、高效、融合五大特征,为新时期的转型打下坚实的IT基础。其中,重点聚焦个人零售业务,更好地解决客户痛点、难点,改善客户体验。
三是重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七大创新实验室”成果。在云计算方面,工行已实现基础设施云平台落地,为客户提供账户安全检测,安全锁、交易限额定制等云端服务。在大数据方面,该行已形成数据仓库,在反欺诈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果。以防控电信诈骗为例,工行目前已成功防范了19万笔共计30亿元的资金损失。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互联网金融客户已达3亿户,交易额为340万亿元,占全行交易总额的98%,线下交易占比仅为2%。
“我们对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有信心,对银行的经营模式、服务模式转型有信心。”易会满说,同时也需注意,商业银行的线下网点也十分重要,接下来,将按照小型化、轻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对其改造,将其作为银行的营销中心、服务中心、商圈拓展中心,线上线下的交付中心,最终,使得银行的线下优势能巩固,线上优势能创立,进一步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