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信用分公测“闪退”:个人征信市场博弈白热化

2018-02-05 16:40 5947

在征信业务上一向审慎低调的腾讯终于出手,但“出手”随即就“缩手”的反转速度也让人始料不及。

  腾讯信用分公测“闪退”:个人征信市场博弈白热化

  李晖

  在征信业务上一向审慎低调的腾讯终于出手,但“出手”随即就“缩手”的反转速度也让人始料不及。

  1月30日,腾讯信用分正式向全国范围开放公测,正式进军个人信用评分市场。通过关注“腾讯信用”微信公众号,并绑定真实姓名、身份证号以及手机号后即可查询使用。正当舆论对其与芝麻信用分能否分庭抗礼争论四起时,31日晚间,腾讯信用分突然下线, 自动回复显示“公测活动现已结束” 。而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询问,腾讯方面表示信用分重新上线没有时间表。

  根据财新网报道,腾讯信用分的此次叫停是央行征信局对腾讯征信窗口指导的结果。“还是滥用征信和信用的老问题。”接近央行征信局人士透露。

  这也让围绕个人征信市场参与者的持牌前景和业务合规讨论再次浮出水面。自2015年央行开始8家个人征信市场持牌试点后,牌照下发一拖再拖,最终在2016年风向突变转而“联合持牌”,半年之内,由半官方和民间联合持股、具有“信联”意味的百行征信已经注册成立。

  在市场人士看来,经由芝麻信用的“启蒙”后,目前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甚至焦虑,这对征信机构的服务方式和边界提出挑战,而此前对现金贷的整治也让监管对巨头流量入口保持警惕。特别是在“信联”成立背景下,机构独立持牌的前景扑朔迷离,在多方争夺话语权的特殊阶段,也是腾讯信用分上线又下线不可忽略的背景之一。

  姗姗来迟,翻版“芝麻”?

  相比芝麻信用,腾讯信用分推出迟了近三年。

  虽然早在2015 年 11 月,腾讯信用曾面对 QQ 用户开放限量公测,但彼时的信用评估标准采取星级制,基于用户守约、安全、财富、消费四个指标,仅能查看信用星级和排名。在彼此短暂亮相后,随即沉寂。

  其再次出场已经时隔两年。2017年12月18日,腾讯低调在深圳和广州两地推出“信用分”公测。2018年1月11日,江苏纳入腾讯信用分开放区域。

  在此前,虽然市场参与者多有在体系内对信贷用户进行信用评级尝试,但真正坐拥海量用户、具有试点资质、走出体系、可以对接多个场景并已经实现“价值量化”的,独有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此次腾讯信用分的推出,也被舆论认为将改写芝麻信用分“一家独大”的现有格局。

  事实上,腾讯信用团队在去年12月底曾透露信用分“姗姗来迟”的原因:其希望通过以定期放出全国限量公测名额的形式进行推广,更多是打磨优化产品,提升核心征信能力与产品用户体验。按照实际业务节奏,逐步对微信平台开放便利服务。

  按照官方介绍,腾讯信用分是基于用户的微信与 QQ 互联网历史数据,通过“履约、安全、财富、消费、社交”五个维度综合评估得出,分值在300~850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指标与芝麻信用按照“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呈现个人信用状况的评估体系基本一致(芝麻信用分值为350~950)。而记者咨询多个用户发现,两者评估得分相差不多。

  不过这些维度的选择上业内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争议来源于国外领先机构的展业指标。按照美国知名评级机构FICO的标准,其对个人信用评分的考虑因素包括信用偿还历史、欠款数额、信用历史长短、使用的信贷产品组合、新开立信用账户等。不考虑的因素则包括宗教、性别、年龄、婚否甚至薪酬、职业、家庭债务,也未包括人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FICO认为,如果放贷机构认为“收入”重要,可以将其自行纳入自己的风险评估模型。

  而无论芝麻信用还是腾讯信用,在评分维度上都显示出较为鲜明的“互联网大数据特色”。一位曾经在FICO就职的业内资深人士就表示,以FICO为代表的传统评分仅采用与金融交易相关数据,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采集范围和分析方式都更广泛,但这些非信贷数据如何用怎么用,没有标准。

  一位上海征信行业资深从业者曾向记者直言:在中国,由于多数从业者其实对征信的理念缺乏正确认识,信息采集和使用的误区比比皆是。比如机构倾向判断有较高收入的人个人信用更为良好,但其并不绝对。

  “信联”笼罩下的市场博弈

  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爆发而产生的特殊现状——个人信用评估不单纯运用于金融信贷领域,而是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商业场景中。

  以此前全国公测版本的腾讯信用分为例,其应用场景包括信用金融和信用生活场景。信用金融服务包括现金借贷、消费分期、购物分期等;信用生活服务包括免押金骑行、租房等。而芝麻信用目前对接的场景已包括借物、金融、出行、住宿、通信、信用回收、信用零售和生活缴费等。

  事实上,这种不局限于信贷范畴的商业场景拓展也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金融需求和非金融需求的界限。虽然这种拓展在市场看来具有相当程度的创新意义,而在监管层面看,“征信”的概念非常纯粹——与资金有关,主要是考察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且征信产品的主要运用场景应该在信贷领域。

  腾讯信用分的上线与“闪退”背后正是当前征信监管领域“模糊”“敏感”“标准不清”的典型写照。以较早起步的芝麻信用为例,推出几年间已经历了“机场快速通关”“圈子”“年度账单”等数次风波。

  前述征信行业资深人士直言,个人征信市场上目前几乎是“无规可依”,伴随着对业务边界的摸索试错,以及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觉醒甚至焦虑引发的反弹,探路和“踩雷”相生相伴。由于其企业体量和社会影响力,腾讯信用推出后的布局节奏、服务边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态度和措施市场关注,这也注定在其必须“谨言慎行”。而其上线后立即被监管“窗口指导”后下线,也显示这一领域的管理难言统一标准。

  但另一方面,机构与监管间的试探博弈之外,市场上的厮杀也从未停歇。目前没有一家机构获得个人征信牌照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市场的机构或以信用为名、或以征信为名、或师出无名,均可以合法地做着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用评分的事情。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前述两家巨头,包括京东金融、宜人贷、百度金融等均在自我体系内构建其信用评分体系,用于信贷业务。


  这种争夺话语权的一个直观结果是,曾一度传言将入股“信联”的百度、宜信、小米等机构最终并未出现在名单上,有报道称原因是由于“八家首批试点机构强烈反对”。而八家机构中,更不乏“势同水火”的竞争对手,其在百行信用中如何达成诉求统一也引人遐想。

  有业内人士认为,成立百行征信后,其获得个人征信牌照已无悬念,而其他机构可能会以数据产品服务商的形式继续存在,基于自己的数据产品,在借贷与社会信用领域提供信用服务。“信用与征信不同,征信是与借贷相关,信用则是与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都相关。”

  前述征信业资深从业者表示: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无所谓一定贴上“征信”,只要数据质量和维度好,分析能力强,市场就会买单。“在美国并无征信牌照之说,机构依据《信息安全法案》,大家在这个法律框架内来玩即可,只要不越界。”

  这一想法在市场上颇具代表性,但在现有监管风向和框架内,显得一厢情愿。


2
标签: 公测 征信 腾讯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深圳征信与南方電子口岸达成合作

2024-02-01 12:36
143920

腾讯旗下小贷获批50亿元额度ABN

2024-01-29 14:01
153019

京云征信平台:推动金融信用数据与公共信用数据共享共用

2024-01-23 12:49
61842

海南征信开展跨区征信

2024-01-15 12:11
48838

央行:构建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 深化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建设

2023-11-20 12:01
119871

腾讯混元开放文生图功能

2023-10-30 11:42
12336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