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重塑银行业生态
在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商业银行纷纷在新建网点,将业务与智能化元素相融合,以推动发展,提高客户体验。日前在沪开业的渣打银行黄陂南路支行就对创造场景式金融进行尝试,设立“梦想体验馆”及“新型无现金支行”。无独有偶,近日正式营业的中国银行上海中心大厦支行,亦是中行首家于陆家嘴地区创新打造的“科技+”网点。显然,金融科技正在对银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来自: 上海金融报 作者: 戚奇明
在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商业银行纷纷在新建网点,将业务与智能化元素相融合,以推动发展,提高客户体验。日前在沪开业的渣打银行黄陂南路支行就对创造场景式金融进行尝试,设立“梦想体验馆”及“新型无现金支行”。无独有偶,近日正式营业的中国银行上海中心大厦支行,亦是中行首家于陆家嘴地区创新打造的“科技+”网点。显然,金融科技正在对银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金融科技要向高质量发展
谈及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对记者表示,近几年“金融科技”一词在国内引发广泛讨论,却鲜有人认真思考金融科技究竟是什么?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是什么关系?
何飞解释道,过去几年,中国对“科技金融”的定义为,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服务,“如现在较火的投贷联动,就是投资加贷款联合起来的贷款模式,归属于科技金融。而‘金融科技’(FinTech)一词来自美国,是金融(Finance)和技术(Technology)的结合。具体谈及时,要明确究竟是金融科技技术、金融科技模式,还是金融科技生态。若是金融科技技术,目前谈得较多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若是金融科技模式,目前谈得较多的是网络借贷、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模式。这两年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又延伸出智能投顾、数字货币等新兴模式。若是金融科技生态,每个金融机构可能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态,再拓宽点看,可能是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巨头共同构成金融科技生态,以及传统金融集团的金融科技平台,如平安的‘金融壹账通’等。”
不过,何飞表示此乃“一家之言”,“这样分类无法尽善尽美,因为有些东西既可以归在技术里,也可以归在模式里,根据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归类。”
金融科技得以发展的一个原因,在于技术本身发展与应用成熟度提升,且应用成本进一步降低,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潜力逐步凸显。据相关统计,商业银行平均离柜率在2010年是45.2%,2017年为84.31%,翻了近一番,很多观点认为,中国已站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世界前列。但中国在之前并无优势,何以能“弯道超车”?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赵雪表示,中国之所以在部分金融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得益于在某些领域找到科技与金融的契合点,如支付领域。此外,金融业务线上化的趋势,使很多传统业务都能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办理。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线上办理业务成为可能,这些都推动了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展。
银行网点要转型升级贴近客户
目前,各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不断探索,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很多人由此推断,银行很多业务在网上就可办理,传统银行网点可能会消失。
对此,赵雪指出,传统网点是银行办理业务的前沿阵地,是与客户接触的一线,在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会消失。但传统网点也需进一步转型升级,提高效能。银行也要根据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提出有针对性的网点发展规划。“银行从事金融业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提升经营效率是银行的重要目标。就创新而言,银行要做的是在合规的前提下,探索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而不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
何飞表示,虽然关于传统银行网点将会消失的说法很多,但过去几年,银行网点的数量并未大规模减少,有些银行反而增加传统网点铺设。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受各地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限制。说白了,推断传统网点将就此消失是脱离当下社会环境的言论。十九大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除了城市,还有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并不同步,因此未来几年银行网点不可能大规模减少,而是会出现结构性调整,预计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大城市,网点会出现集聚。大城市会着力打造精品化网点,增加智能设备和自动化柜台。十九大报告中的国家战略里也有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金融扶贫、普惠金融功能,没有实实在在的网点,单靠高技术是办不到的。据此,有些小城镇的网点可能会增多。”
“二是受我国银行架构限制。”何飞表示,“目前一些银行实施金融科技战略较犹豫的原因,在于我国银行的架构是总行、分行、支行模式。若完全实现互联网化或智能化,分行和支行可能不复存在,变成总行直接面对客户,这将对银行的体系架构形成巨大冲击。事实上,分支机构还将长期存在,但会有所转型。比如,总行会给分行和支行更多权力,未来分行通过智能手段提供很好的服务,也许可以做属于其自身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一种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在金融科技大潮下,银行网点需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智慧型“大脑”。利用客户画像实现对客户的完全洞悉能力,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富管理需求等,进而提供量身定制的差异化产品及个性化服务。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利用实时风险预警和反欺诈,保护客户资金安全。这些对客户需求进行智能分析的实时感知和响应能力,即是银行在未来应该具有的“智能化”能力,也将成为数字化时代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观点认为,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可能造成银行网点大量裁员。
对此,何飞表示,智能化网点的发展还在探索阶段,虽然很多银行引入了人工智能,但还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目前银行不会大量清退员工,“发展智能化网点的初衷是希望引入机器人以后,能代替人工开展常规性动作,降低成本。但就现状来看,引入一个机器人可能需要多个人去维护,反而造成资源浪费。目前,银行智能化发展还不成熟,一大原因是数据维度不够丰富,各类数据并没打通,无法实现有效交互,大数据分析不够成熟,实时提供智能服务的能力不强,故仍需人工做补充。如果技术成熟,一些常规性、基础化的动作会交给机器,未来人工很可能是提供创新性、个性化服务。”
赵雪指出,银行是金融服务的载体,不是主体,未来银行会更需要在特定领域的精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