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眼中的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的运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供应链中资金管理的高成本以及降低成本的巨大机会
摘要
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的运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供应链中资金管理的高成本以及降低成本的巨大机会,因而对资金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着重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逻辑。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原本指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一种信贷融资服务,即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融资服务,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产品不同于传统的银行融资产品,其特点是抓住大型优质企业稳定的供应链,围绕供应链上下游经营范围、资信良好、有稳定销售渠道和汇款资金来源的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借助大型核心企业对中小供应商的深入了解,选择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正是由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对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影响融资企业信用水平的诸多因素,如供应链运营风险、融资项目风险、融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等。因此,面向供应链融资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主体信用风险评价;2)针对供应链融资项目的信用风险评价;3)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宏观环境的风险评价。
一、供应链金融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评价
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主体,主要是通过核心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以及良好的贸易前景获得金融机构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在这种融资服务中,金融机构围绕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进行融资业务操作和寻求还款保证,因此,授信业务具有封闭性、自偿性和连续性等特征。封闭性是指金融机构通过设置封闭性贷款操作流程来保证专款专用,借款企业无法将资金挪作他用;自偿性是指还款来源就是贸易自身产生的现金流;连续性是指同类贸易行为在上下游企业之间会持续发生,并允许以此为基础的授信业务也可以反复进行。而影响融资企业这种授信业务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营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项目的信用风险评价
在供应链金融中,评级机构首先评估的是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行业地位,以及它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应。而核心企业作为授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各个成员的授信将系于核心企业。对于成员的准入评估不再仅看重其财务报表情况,而是更加关注其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历史情况和整个链条的运营情况。
基于此,供应链金融融资项目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核心企业的影响因素、融资企业影响因素、融资项目的影响因素和供应链的影响因素。
(一)核心企业的影响因素
由于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起到了担保的作用,核心企业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与其发生交易的质量。因此,对于核心企业一系列指标的评价在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二)融资企业影响因素
融资企业即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一部分,考察其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信用风险。因此,对融资企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的考察是有必要的。
(三)融资项目的影响因素
融资项目即标的资产,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特殊性,标的资产的价值及变现能力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偿债来源的充足程度。因此,银行在判断是否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时应更加注重对贸易项目,即标的资产的考察,从而降低银行将信贷风险。
(四)供应链影响因素
供应链在行业中的地位会直接影响供应链能否成为银行实施供应链金融的对象。如果某一供应链在其所处的行业中处于劣势地位,或者有其他优于该供应链的替代供应链,就会直接影响该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供应链金融的宏观环境风险评价
在供应链融资合作过程中,存在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是导致供应链融资中出现各种客观风险的主要原因,而不确定性越大,交易成本也会越高。根据系统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宏观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出来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行业风险。因此,在对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价时,还需要考虑宏观环境的影响。
文/王舒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