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新金融的十大现象:民营银行崛起 消费金融爆发

洪偌馨 |2017-08-23 14:291684

2016年的新金融行业风云变幻,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巨大改变让这个新兴行业进入到了发展的拐点。

 2016年的新金融行业风云变幻,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巨大改变让这个新兴行业进入到了发展的拐点。一方面,行业洗牌、风险爆发、增速放缓……这是行业为过去几年非理性发展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一些受到政策支持,抓住市场红利的细分行业开始崛起,例如民营银行、消费金融;而那些实力雄厚、打好基础的企业则开始迈出了多元化、甚至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其中不少也开始积极准备上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受资本“寒冬”影响,过去吸金力极强的新金融行业也未能躲过一劫。除了不少企业融资困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过去几年该行业存在的估值“泡沫”。

  第一财经记者盘点今年对新金融行业影响最大的十大现象,它们是过去几年这个行业过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几年左右行业走向的关键力量。

  一、监管政策落地

  如果说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元年,那2016年就是监管政策全面细化、落地的一年。

  从2016年1月监管部门启动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开始,到12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底数已经基本摸清,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央及各地方监管机构围绕新金融领域至少出台了40余份文件。

  其中,包括《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的出台都对新金融行业发展的未来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监管思路的明确,监管细则的落定,加速了行业洗牌和重整。互联网金融监管朝着金融业强监管的方向靠拢,尽管没有实行牌照制,但种种条款也已经为行业准入和经营垒起了足够高的门槛。

  比如,今年P2P平台面临的最大合规挑战之一,就是必须要有银行来做资金存管,由于对接银行存管不仅涉及到人力、物力、技术上的巨大投入,银行的准入门槛又在逐步收紧,其难度不亚于申请一张牌照。

  据零壹财经数据显示,目前完成银行存管系统上线的P2P平台共有129家,不到正常运营平台的10%,其中有4家平台的存管模式为银行直连,32家平台为联合存管,其余平台为银行直接存管,而联合存管的模式在今年下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已被明确告知——此路不通。

  二、行业洗牌加速

  监管政策落地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过去几年高歌猛进的新金融行业开始全面收缩。包括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细分领域的企业数量开始减少,尽管整体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份额逐步向少数龙头企业聚拢。

  截至2016年11月30日,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4800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613家(占到33.6%的比例),环比下降3.9%。照此势头发展,到2016年底,正常运营的平台将减少到1500家左右。

  众筹行业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据零壹研究院统计,截至2016年11月30日,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不含港台澳地区,下同)至少有593家,其中问题平台和已转型平台(22家)至少有254家,约占42.8%的比重,首次超过40%。

  而第三方支付行业,由于市场格局已定,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和电子账户相关的一系列新政逐步落地,大量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寻求盈利的前景越来越暗淡,转型、退出、“卖身”成为了今年该行业的关键词。

  三、风险集中爆发

  经过前几年的超速发展,新金融行业积压了不少问题,蕴藏了不少风险,而监管政策的落地、专项整治的实施、行业洗牌的加速,以及市场环境和资产质量的变化等因素的叠加也催化了风险的集中爆发。

  e租宝是2016年互联网金融爆出的一颗大雷,因其牵涉的金额之大(平台吸纳资金额近500亿元)和投资人数量之多(牵涉投资人近80万人)而引起了一次行业“地震”,甚至引发了许多投资人对于整个新金融行业的恐慌情绪和信任危机。

  随后,大大集团、快鹿集团等重磅“炸弹”接连引爆,让行业面临的舆论危机和信任危机持续发酵。另外,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事件”、“一元购骗局”事件等等,都是行业不规范、非理性发展后产生的不良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诈骗模式,打着新金融的幌子欺骗投资者,也同样值得警惕。

  比如,今年许多新闻网站的“流量担当”之一——3M互助社区,就是打着科技金融的幌子招摇撞骗。投资货币可选择人民币与虚拟货币(比特币、摩根币、百川币),其实质就是熟人传销、高返利游戏。

  风险的集中爆发是为前几年新金融行业非理性发展支付的代价,尽管过程惨痛,但客观来说,这也倒逼了监管政策和行业自律的完善速度,并且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完成了一次用户的基本教育。

  四、回归金融本质

  互联网金融兴起于互联网思维和模式注入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和机会,这种集体式的行业爆发曾经在很多领域发生过,比如,互联网+零售(电商)、互联网+餐饮(O2O)、互联网+出行(打车软件)、互联网+旅游(OTA)等等。

  但与互联网改造其他传统行业不同,在经过了初期轰轰烈烈的“颠覆和变革”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里,金融属性依旧占据主导位置,风险定价能力、资金获取能力依然是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这一方面是源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和思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互联网思维和模式的加入还只是部分提升和优化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并没有如其他行业那样出现变革性的产品和模式。

  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活的好的企业都是在资产端有很强能力的公司。比如众所周知盈利困难的P2P行业里,大部分能够实现正向现金流企业的盈利点主要是在资产端,通过赚取差价的方式实现盈利。

  因为随着理财端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理财端的盈利空间被压缩得非常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创业公司索性退出理财端的“烧钱大战”,专心为有流量有用户的大平台提供资产的原因。

  另外,今年互联网金融ABS(资产证券化)的爆发、平台开始大量引入机构资金都是很好的例证,未来获得稳定、大量、低成本资金将是互金企业成败的关键,金融能力得到重估,地位进一步提升。

  五、修炼科技“内功”

  虽然互联网金融企业一直在强调科技的应用,但其中有多少企业、多少产品真正应用了互联网技术,业内人士都心里有数。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重新回归金融本质的一年,也是大家开始真正重视应用科技力的一年。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而是把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金融创新当中,让它成为增强风控能力、降低资金成本、锻造企业“护城河”的重要基础。

  2016年,国内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重新定义自己为“金融科技”公司,它也接替互联网金融成为最热门的行业标签。关于金融科技,沃顿商学院给出的临时定义是: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

  尽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名称的转换有些偷换概念的意味,但从行业的演进来看,过去通过简单复制,缺少核心技术的商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管是市场还是资本都越来越看重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和以技术驱动创新的能力。

  尤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技在提升金融效率、改善金融服务方面的影响越发显著。对于企业而言,在技术上的投入和创新的能力也将愈发重要。

  六、民营银行崛起

  2016年是民营银行迎来大爆发的一年,多家银行获准筹建,截止到目前,民营银行数量达到14家,其中今年获批的数量已经达到9家。到了12月,还迎来了一波批筹的小高潮,一个月内有4家民营银行获批。

据第一财经记者最新了解的情况,截至今年末,首批5家民营银行中的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已经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但作为先行者,这几家民营银行的发展仍在摸索之中。

  据第一财经记者最新了解的情况,截至今年末,首批5家民营银行中的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已经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但作为先行者,这几家民营银行的发展仍在摸索之中。

  与民营资本积极涌入相对应的是,已经至少有10家公开披露过申请民营银行计划的民企中途退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外,亦有大家对民营银行的认知回归理性的原因。

  总之,民营银行在2016年发展势头如此迅猛不禁让人又喜又忧,喜的是新金融行业的发展或许会因此有新的突破,忧的是民营银行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第三方支付行业”。

  七、消费金融爆发

  新金融有个魔咒,每一个被称为“风口”的细分行业都特别命运多舛。上一次是P2P,现在是消费金融。

  今年消费金融有多火,看看数据就知道了。目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巨头、P2P平台等几大派系在消费金融领域杀成一片“红海”,仅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数量就已经达到20家。

  消费金融在2016年的爆发是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中国的个人消费杠杆率一直偏低,随着消费升级需求愈发旺盛,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红利期。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称,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元。面对这个诱人的万亿元级“新蓝海”市场,各类资本竞相进入。

  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除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发布,加快批复消费金融公司的筹建也是更为直接的体现。2016年银监会共批复6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12月20日和21日又接连批复了两家。

  八、互金集团涌现

  进入2016年,新金融行业已经摆脱了早期创业公司扎堆的景象,拥有雄厚资源和背景的互金集团快速崛起,开始占据行业的主流。

  例如,最为典型的房地产业,随着地产行业发展步入下行周期、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房地产公司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时纷纷瞄准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万达、恒大在内的至少有50多家地产公司都开始大举进军金融业。

  零售业巨头国美、苏宁等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发展,实现产品、服务、数据和风控的打通。掌握流量和场景的OTA们(在线旅游社)则把金融业务作为盈利的重头戏,携程、去哪儿等公司已经从保险和消费分期业务着手布局。此外,还有传统制造业巨头海尔、美的、TCL都已手握牌照,凭借产业链优势拓展金融业务。

  与新金融发展早期,互金企业从单点切入以单项业务为主不同,借助自身在本业上的积累和资金、资源上的优势,这些行业巨头大都是多项业务并进,以集团化的思路布局新金融领域。

  与此同时,除了大企业开始大范围涉足互金领域,过去几年成功“突围”的一些创业公司也出于合规和发展的需要开始梳理自身业务,重新调整组织架构,从单一的业务模式向多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分别有PPmoney、趣店集团、乐信集团、开鑫金服、团贷网、凡普金科、爱财集团、PINTEC集团、51信用卡、银客集团、和创金服等企业完成了集团化转型。

  互金企业的“集团化”一时之间成为风潮,这里面既有有企业主动选择的因素,也是大势所趋下的无奈之举。监管趋严,尤其是P2P平台严禁混业经营的限制,将原有P2P业务与资产端进行拆分,能够有效应对合规监管。与此同时,在战略层面对业务条线进行拆分不仅能够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多层次布局,长远考虑也利于估值和上市。

  九、互金企业“出海”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拓展的需求,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海外市场。由于出海的目的不同,这些企业布局海外的手段和进度也略有差别。

  一种如蚂蚁金服,通过投资布局、直接地推,开始全面铺设全球业务。目前,支付宝已经可以深入英、法、德、荷、芬、奥、意、捷等国的零售、机场、餐饮等终端支付场所。与此同时,它还通过投资参股,或者当地金融企业与其进行战略合作,快速进入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截至目前,蚂蚁金服已经战略投资了包括移动支付平台Paytm、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参股了韩国互联网银行K-Bank等。

  另一种如京东金融、分期乐等,也通过股权投资、技术输出、业务合作等模式迈出了“出海”的一小步。典型案例如京东金融对美国大数据公司ZestFinance的投资,双方在技术层面开展合作,并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ZRobot。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于欧美等国较为不成熟、不完善,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国内互金业务发展的空间更大、动力更大。过去几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不管是市场规模,还是创新活力,都大有赶超欧美国家之势,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得以走出国门的重要基础。另外,眼下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大量走出国门,作为“互联网上的原住民”的他们已经习惯于接受互联网金融的服务。

  十、资本热度降温

  前几年备受资本热捧的新金融行业今年进入到一个两极化的分水岭。

  一方面,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微众银行、陆金所等行业巨头在今年接连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一再创新高。例如,今年4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募资45亿美元,估值600亿美元,创下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一轮私募融资记录。

  根据艾瑞统计,目前中国估值TOP 10的“超级独角兽”企业中,今年完成新一轮融资的几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就占据了四个席位。分别是蚂蚁金服(600亿美元)、陆金所(185亿美元)、借贷宝(76.9亿美元)、京东金融(71.8亿美元)。

  另一方面,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行业格局的明晰,互金领域的中小企业对于资本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上市太难、退出不易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原因,而业务的合规问题、盈利能力太弱、商业模式不清晰等疑虑也减退了投资人的热情。

  资本市场的热情减退,除了短期会在私募市场影响各家企业,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未建立“造血”能力的企业以外,长期来看,对于那些已经在筹备上市的行业巨头而言,影响同样不容小觑。私募市场与公开市场的估值差异最终总会消失——要么是通过首次公开募股逐步拉低价格,要么是上市前估值突然大跌。而对于那些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超级独角兽”们而言,任何一个选项的代价都是巨大的。


2
标签:金融 盘点 现象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盘点越南金融科技圈5大投融资事件

2019-02-27 14:06
14450

盘点亚洲金融科技发展 哪些区域和企业“榜上有名”

2018-01-18 17:20
6973

盘点:2017金融科技六大关键词

2018-01-02 15:41
6881

盘点消费金融“三宗罪” 佰仟和分期乐等成投诉重灾区

2017-08-18 16:52
15719

盘点消费金融的八大种类

2017-07-24 14:45
846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