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立健全票据市场体系 更好服务经济金融发展

2016-10-29 12:321422

在当前全国票据市场蓬勃发展,央行全国票据交易所呼之欲出,各类票据业务风险又不断浮出水面的大背景下,本文从票据市场体系建设的宏观层面,将票据市场细分为七个子市场,揭示了各子市场的作用、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优化票据市场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建立健全票据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提出了设想。

作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票据课题组
来源:票友—票据圈儿那些事


在当前全国票据市场蓬勃发展,央行全国票据交易所呼之欲出,各类票据业务风险又不断浮出水面的大背景下,本文从票据市场体系建设的宏观层面,将票据市场细分为七个子市场,揭示了各子市场的作用、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优化票据市场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建立健全票据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提出了设想。


建立健全票据市场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票据的作用


1、强化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当前票据市场是离散型、自发式市场,离散型市场产生的交易壁垒、信息不对称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票据市场的资源利用效率,更是提高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加上票据的各个流通环节带有不同的属性,往往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和管理机构去控制,使得市场的发展是被割裂开。


建立完整的票据市场体系将大大提高票据市场运行效率,进而促进票据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票据业务作为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将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进一步推动货币市场发展。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经验表明,建设成熟统一的票据市场体系对货币市场功能完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资金配置低效、企业资金头寸短缺、社会巨额游资得不到货币市场的吸纳和引导等问题,致使货币市场功能缺失和不健全。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约为五分之一,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利用统一的票据市场体系丰富市场产品, 对推动货币市场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加强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


1、有助于拓宽货币政策的选择面。票据市场作为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市场子市场,不仅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高流动性资产,改善金融服务手段,还能直接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企业融资总量。同时,央行可以通过票据市场体系的完善加强再贴现操作,从而增强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灵活性,并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2、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可调控性。当前票据市场案件频发的背后,存在着交易性质隐蔽、逃避金融监管等特点,尤其是近年票据中介公司的非理性发展更是加剧了市场监控难度。通过完完善票据市场体系,制定清晰的全流程跟踪规则规则,透明化各类交易行为,可以为为监管部门实时、有效地获取和分析票据市场的流量、流向等真实状况,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手段。


(三)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


1、完整的票据市场体系是银行从事票据业务的基础,也是银行谋求转型发展和拓宽利润空间的重要渠道。一是为银行主动增加存款提供更多抓手。银行承兑票据时需要企业缴纳承兑保证金,而保证金比率往往与企业的信用等级挂钩,且承兑保证金存款的利率一般以活期计算,票据贴现后企业往往会有一定的存款沉淀,银行可以通过增加票据承兑以及适当提高保证金比率来主动增加低成本负债,对于中小银行是一条增加存款的重要途径;二是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完整的票据市场体系可以给银行带来承兑手续费中间业务收入、贴现利息收入、转贴现利差收入、回购利率收入以及再贴现低成本资金。根据市场数据测算,2015年票据产品线创造的利润可达20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银行业整体利润的13%以上。


2、推动票据产品的不断创新。一是随着票据市场体系的发展,原有的分割开的票据业务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资金融通与管理、金融机构的监管及企业盈利方式的新要求,新型产品将在票据市场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票据池”业务帮助企业管理票据资产,实现企业资金与资产的合理配置;票据资产证券化有效实现票据业务表外化,减缓银行存贷比指标压力;票据同业业务创新在活跃了同业市场的同时为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提供了便利;再贷款业务能够引导银行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二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创新。票据市场体系的完善更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票据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参与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跨界、跨市场、跨区域的发展趋势愈发显著,企业、银行、信托、基金、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以及个人将会更多地参与到票据市场。


(四)有利于国家基础信用环境的建设


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环境尚不健全,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票据授信、评估机制,使得票据发行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型企业集团,而众多中小企业被排除在票据发行市场之外,影响了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发展。


通过票据市场体系的完善,一是商业汇票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激励企业注重商业信用的建立。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企业签发和承兑的票据,因为仅有商业担保,所以往往只有大型企业才会签发商票,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相对银行承兑,商业承兑汇票不仅节省了银行承兑手续费,同时也不用缴纳承兑保证金,为承兑企业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可使用资金,因此承兑企业会特别注重商业信用的建立,以期不断提高所承兑票据的接受度。二是银行承兑汇票有益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库。由于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接受度不高,其往往可以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来提高信用等级。对于市场发现的票据恶意欺诈、无理拒付、拖延支付等信息,可以通过纳入数据库存来建立健全企业征信系统。


(五)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地


1、从制定金融规则的角度看,健全票据市场体系可以推动票据市场的业务规范的统一。目前国际银行间的业务规则多由西方国家制定,如:国际信用证等。我国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汇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金融产品,但其一直未获得国际认可,仅限国内贸易及国内商业银行使用。如能通过“一带一路”将票据业务推向相关沿线国家,采用我国制定的行业标准,将极大提升我国金融行业在全球的话语权,有利于推进我行银行业国际化水平,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服务水平。


2、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看,票据是最主要的人民币结算工具,每年的开票量数倍于信用证开证量。目前,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票据业务产品各商业银行已在研发中,完善票据市场体系有利于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可为跨境票据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交易平台,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快速落地。


3、从支持“一带一路”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完整的票据市场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票据鉴别、保管、背书、融资、创新等连续性服务,进一步便利了企业的日常贸易结算与融资,降低了业务风险。对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可继续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其提供熟悉的票据结算与融资服务,实现国际间金融服务的无缝链接。


(六)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的协调发展


1、有助于推进票据市场的规范运行。健全票据市场体系将有助于探索形成行业业务执行标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改变目前票据业务参与者因为各自机构设置和业务管理要求的不同而产生的业务处理中标准不一的现象,票据业务办理的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将促使市场发展更加规范。


2、有助于票据创新业务的规范发展。由于当前票据市场行为受到诸多行政管制,造成金融机构通过所谓的创新业务来规避监管要求,从而追求规模利润,长此以往丧失了开发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性产品的动力。在票据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行政管制措施逐步退出,风险监管理念逐步加强的预期下,金融机构必将转向发展真正具有价值的票据创新业务,


3、有助于提升票据市场的研究预测水平。统一的票据市场体系将使建设全国性的票据数据库成为可能,统一的数据库将打破地域限制,便于汇总、积累和使用,支持研究人员运用更多的科学、数学手段研究票据市场的中长期走势,提升市场预判水平,有利于减少票据交易的盲目性,建立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票据市场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票据承兑市场


承兑是指票据付款人承诺在票据到期日支付票载金额的行为,是汇票特有的票据行为,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汇票付款人的票据责任。承兑的本质是经营信用,由出票人通过申请银行开具由银行或者企业自身承兑后的商业汇票给收款人。在承兑的过程中商业承兑汇票基于企业自身经营和信用状况的好坏,而银行承兑汇票实现了商业信用增信为银行信用。


1、票据承兑业务发展迅速。一是票据结算量逐年增长,通过央行历年的支付体系运行报告可以看出,从2012年到2015年累计票据结算笔数年均增长8%,结算金额平均增长10%,说明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中的贸易支付和结算通过票据来完成。二是银行承兑票据发展较快,由2001年末的1.27万亿元增至2015年末的22.4万亿元,年均增幅达18.05%,同期,我国GDP增长了5倍,使得2015年票据累计承兑量/GDP占比达到34.72%。三是电子票据发展迅速,从2012年至105年全国电子商业汇票承兑笔数平均每年增长113%,承兑金额平均每年增长167%,使得电子票据的交易量也大幅提升,交易笔数平均每年增长113%,交易金额平均每年增长165.5。


2、票据承兑业务的主要作用。一是票据承兑满足了企业之间的短期资金支付需求,通过签发票据获得了交易的延期支付,减少了对营运资金的占用,相对于贷款融资可以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加快了企业的周转速度和商品流通效率。二是票据承兑业务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尤其适合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央行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作为出票人已占票据融资余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票据承兑成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带来手续费,还通过需要企业缴纳承兑保证金增加流动性存款等。


3、票据承兑业务的主要问题。一是票据承兑业务发展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对承兑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另一方面体现在部分省市承兑业务发展缓慢,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无论在体量、还是在占GDP比重上都相差较多。二是票据承兑的机制有待完善,由于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现有的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服务职能、激励机制等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比如对融资性票据还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疏导手段。三是票据承兑存在道德风险和合规风险,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空转”现象随着经济下行逐步显露。


(二)票据贴现市场


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合法持票人(即贴现申请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并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实际是一种间接贷款的关系,贴现是与商业信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贴现的利率一般低于同期的流动性贷款,能够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


1、票据贴现发展迅速。从16家上市银行公开的数据来看,一是2005至2015年各家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业务量呈显著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达到33.05%。二是票据贴现余额大幅上升,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增幅较快。2014年16家上市银行票据贴现增幅为41.44%,而2015年增幅达到76.53%,票据贴现贷款占到公司贷款的比重也由2013年末的2.71%上升至2015年末的5.88%。三是在经济下滑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银行承兑汇票具有银行信用、操作流程简便、获取资金周期短等优势更为显著,贴现量增幅更为显著。


2、票据贴现业务的主要问题。一是合规性风险突出,虽然央行下发的224号明确了电子票据在贴现时可以不审查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但并没有否定《票据法》中真实贸易背景下开立的前提。当前虚假贸易背景、融资票、包装票等通过票据中介掌握的小型商业银行(承担贴现行职责)进入银行间市场,给后续的流通带来了诸多隐患。二是信用风险形势严峻,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升”,在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产生过剩行业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环境较为严峻,使得部分企业资金链趋紧,到期债务履约能力存疑,并有资金链断裂和票据逾期的现实风险,给贴现业务的办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票据转贴现市场


票据转贴现包括买断式和回购式两种。其中,买断式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买入其他金融机构(转出方)已贴现的、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据行为。回购式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卖出回购方)将其持有的已贴现的票据以不改变票据权利人的方式向其他金融机构(买入返售方)申请贴现,回购到期后卖出回购方按票面金额向买入返售方购回票据的融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票据权利是否发生了转移,买断式转贴现的票据权利发生真实转移,而回购式转贴现的票据权利不发生转移;二是是否占用信贷规模,买断式转贴现作为一项信贷业务要占用信贷规模,而回购式转贴现作为资金业务不占用信贷规模。


1、票据转贴现业务作用显著。一是提供贴现票据出口,银行通过贴现至转贴现业务链的流转,不断扩大对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增加企业客户黏性,提高企业客户依赖度。二是实现收入多元化,银行通过转贴现转入商业汇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收入多元化,包括持有到期赚取利息收入,或者通过短期买卖赚取价差收入,还可以通过理财产品实现中间业务收入,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资金运作的渠道、提高资产收益。三是发挥规模调节、平衡资产负债的作用,随着2006年4月央行的窗口指导将票据融资余额纳入信贷规模中统一管理后,转贴现业务买卖方便快捷、交易量大的特点被充分重视,可以实现快速灵活调控信贷资产规模和结构。


2、票据转贴现市场的主要问题。一是逃避信贷规模现象频发,从早期的农信社利用老版会计准则将卖断和回购计入同一科目,到后来的买+回等多种方式结合,核心目的是将票据资产出表,逃避将票据融资余额纳入信贷规模的统一管理。二是“错配”逐步流行,在利率波动期间,不少机构利用短期负债配置长期票据资产,形成同业间相互套利、分支机构向总行套利的现象,但一旦市场走势和预测相反,将会出现严重的市场风险。三是逆流程操作时有发生,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经常会存在票源行、通道行、资金行等多个机构参与,资金流向往往是与业务顺序相反,容易引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四是利率分析和判断不足,通过对利率走势的判断来赚取差额是转贴现经营机构中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但目前市场上尚没有成熟且可靠的模型予以借鉴,一旦价格波动较大且操作反向,容易引起经营损失。


(四)票据再贴现市场


票据再贴现是指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实际上是中国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国人民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


1、票据再贴现的主要特点:一是短期利率。根据《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再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4个月。二是官定利率。再贴现的利率由中央银行制定、发布和调整,它是根据国家信贷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三是可持续办理。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后,若其资金紧张,在贴现票据到期前,可持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四是再贴现业务起伏较大,2004-2009年由于再贴现利率未调整,导致整个再贴现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再贴现余额占比贴现余额不超过0.5%,自2009年推出电子商业汇票以来,再贴现的操作成本降低,再贴现业务持续回升,至2015年最高达到6.38%,同时,伴随着有差别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运用再贴现政策对票据业务的服务对象也逐步有了明确要求。


2、票据再贴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再贴现利率没有跟上市场步伐,如果再贴现利率长期大幅低于其他融资渠道,会使金融机构过分依赖央行资金,商业银行赚取贴现和再贴现之间利差的行为会增多,容易诱发市场上各种作假行为的发生,另外再贴现利率也没有针对行业、领域等差异化定制。二是再贴现利息不能体现配比原则,当前是直接将再贴现利息收入一次性计入损益,不能体现授予与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的原则。三是无法确保再贴现款项是否充分发挥支持实体经济薄弱领域,虽然国家要求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且央行有通过票据选择明确再贴现支持的重点,但是对再贴现后的资金走向没有控制的手段,有可能出现获得再贴现支持的企业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四是电子票据再贴现有笔数控制,每天只能40笔,不利于数目大的资金吞吐。


(五)票据创新市场


票据创新市场分为两块:一是票据产品创新,基于票据兼有的支付、资金、信贷、资产等多重属性,加上持票机构的多样化和跨领域流通,使得以票据为载体的衍生产品成为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重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贴现和转贴现期权、票据转贴现利率互换和期限互换、票据资管、互联网票据理财等为代表的衍生产品。二是票据形态创新,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基于区块链构建数字票据是对现有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形态的又一次冲击。


1、票据产品创新发展。在我国金融脱媒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经营环境下,票据融资必然受到短期流动资金信贷产品、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和短期债券融资等金融产品的替代性竞争。银行只有不断增强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票据产品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票据衍生产品,银行可根据经营主体客观存在的时点规模调节、规避利率风险等需求,创新发展远期票据、票据期权等新型票据交易产品;二是票据组合创新,银行可利用票据与不同类型信贷资产进行资产组合开展企业客户融资综合创新服务或特色资产管理业务;三是借助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寻求传统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点,比如互联网票据理财等;四是加大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推出票据池业务,票据池是指企业将连续多笔的应收票据汇聚成"池",并以一个整体质押给商业银行,作为授信的担保,以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票据管理模式。


2、票据形态创新发展。今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区块链本质上是指一个分布式可共享的、通过共识机制可信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检查的公开账本。数字票据是借助区块链技术,结合现有的票据属性、法规和市场,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的票据展现形式,与现有的电子票据相比在技术架构上完全不同。它既具备电子票据所有功能和优点的基础,又融合进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成为一种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据形态。与电子票据相比,系统的搭建和数据存储不需要中心服务器,也不需要中心级应用,区块链上数据的完整性、透明性和通过时间戳的可验证性,对任何价值交换都可以追踪和查询,同时,智能合约的形式使得票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备了可编程性和可控制性。据悉,央行已启动数字票据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为发行数字货币奠定条件。


3、票据创新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票据法规制度滞后。主要表现在《票据法》中“真实贸易背景”的限定,对于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票据经营机构和做市商保护,现行票据法律制度关于“书面形式”的规定滞后于电子票据发展的要求等。二是票据产品创新的类型相对单一,尤其是商业银行,票据创新仍主要停留在传统票据资产管理业务领域的集约化和资金化运作阶段,并且受到监管、银行主体认识等市场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发展缓慢。三是监管部门的态度,由于票据具有案发隐蔽、金额巨大的特点,所以监管部门一般对票据业务管理采取从严或者堵门的态度,更多的把票据业务置于信贷业务的从属地位,在政策上也未能有效引导票据业务合理发展,使得票据创新缺少监管的引导环境。


(六)票据经纪市场


票据经纪是指在票据市场中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从事办理票据贴现、转让、交易及代理业务的中介机构。近年来,民间票据贴现业务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民间票据中介已接近6000家,成为票据市场不能忽视的重要角色。据估算,目前经票据中介参与办理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国直贴量的40%左右,参与转贴业务量约占全国转贴现量的20%左右,已经成为正规票据市场之外的重要补充,但同时也成为票据监管面临新的挑战。


1、票据经纪的主要运作模式。一是信息中介模式,其业务重点是利用掌握的不对称票源和需求进行票据交易信息服务、信息撮合和信息咨询,主要利润来源为合作机构的咨询费和佣金。二是资金中介模式,从企业买入票据后,或持有到期,或制作虚假贸易合同等向“合作”的中小银行进行贴现,或将票据出售给其他中介或企业赚取利差。三是借壳交易模式,通过与中小金融机构合作,控制汇票专用章、异地同业账户等,以银行票据顾问等身份参与到银行的转贴现市场,甚至出现中小金融机构与票据中介之间的“承包”行为。四是票据理财模式,由融资企业将持有票据质押给相关制订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托管机构,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资金借给融资企业并获取投资收益。


2、票据经纪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区域化,由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活跃、资金流动性强,票据中介的分布也更加密集,目前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重点中介活动区域的主市场。二是互联网化,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同城票据网、汇票栈、银承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票据服务平台和手机APP,不仅提供中介信息服务,还提供交易撮合、资金流转等,不少传统中介也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进行探索和转型。三是机构化,京东、苏宁、阿里等龙头企业逐步推动互联网票据理财,涉足票据中介业务,其质押的票据部分来源于中小票据中介的票源,另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的价格透明化,不少传统中介也以吸收合并的方式整合资源,设立总分支机构进行机构化发展。


3、票据经纪市场的主要问题。一是经纪资质良莠不齐,在经济下行期间不少中介由于道德风险实施“一票多卖”等套取资金,并通过同业户流入股市、楼市,一旦出现流动性问题,资金方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今年以来发生的重大票据案件多与此有关。二是期限错配过渡,不少票据中介在利率下行期间寻求合作银行做短期买入或买入返售,一旦市场走势相反,会直接导致亏损或者跑路,给出资行带来损失。三是创新行为没有法律保护,尤其在互联网票据理财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对投资人的利益进行保护,尤其对共享质权、二次质押等方面缺乏法律依据。


(七)票据评级市场


票据信用评级是指借助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实现对票据的评级评估,将非标资产转化为具有可量化属性的标的,进而为票据的直接交易提供便利,也为票据市场的定价及风险防范提供基础依据。


1、评级体系建设滞后于票据市场的发展。


作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细分领域的票据市场,目前业内对于票据标准化的产品呼之欲出,但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票据发行企业的流动性、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评级指标、评级体系却鲜有研究,当前商业银行和第三方评级机构也还未形成市场化的票据评级理念和体系,票据评级体系的发展和建设已经明显滞后于票据市场的发展进程。此外,票据专业评级机构和人才队伍也有待建立。商业银行及第三方评级机构主要侧重于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或针对资本市场特定领域,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评级研究。在票据评级领域,一方面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评级机构,阻碍了票据标准化产品的创新推进;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对票据以及票据市场的了解较为有限,缺乏专门针对票据市场的评级人员。


积极推进票据市场体系建设


票据市场体系中的七个子市场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票据评级和承兑市场是基础市场,票据中介和票据创新市场是新型市场,票据贴现、转贴现(回购)及再贴现市场是流通市场。推进票据市场体系建设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关注各子市场的建设,具体而言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完善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如加强票据市场组织、推进票据法修订、丰富票据市场品种等;二是推进票据七个子市场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一)加强票据市场组织建设


建议设立票据市场相关管理组织或委员会,统筹票据市场体系建设,制定票据各子市场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及长短期目标,组织实施各票据子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建立负责票据交易、登记、清算的交易所组织,维护票据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营;建立相关行业公会,制订行业自律守则,以规范行业发展。


(二)推进《票据法》修订工作


目前《票据法》对于“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规定,限制了票据市场的发展空间,虽然央行2016年第224号文件对于电子商业汇票贸易背景要求有所放宽,但对于融资性票据的发展仍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有必要从立法层面完善票据市场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研究与创新票据市场监管框架,构建有利于票据市场发展的法律环境。


(三)丰富票据市场交易品种


首先,需要进一步稳步推进票据承兑子市场的发展,提升票据承兑子市场、票据贴现子市场在票据市场体系中的占比;其次,采用优惠的政策措施推进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提高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贴现、票据转贴现、票据再贴现等市场的占比;再次,应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开放融资性票据,推进银行本票业务的发展,创新商业本票、无担保票据等新型交易品种。


(四)推动票据市场电子化进程


在央行票据交易所成立后,一方面需要从源头上推进票据市场集中化、标准化交易,提升票据交易效率与安全性;同时各商业银行需进一步优化内部系统与票据交易所平台对接,以尽快实现全市场票据的无纸化交易;另一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数字票据已呼之欲出,票据交易所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规划,在技术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票据发行和交易平台。


(五)调整票据专营机构职责


目前已有部分商业银行设有票据业务专营机构,专营机构在票据业务领域的职责、权限却各有差异,基本集中于票据转贴现子市场和票据再贴现子市场,个别票据专营机构还负责票据贴现子市场的管理工作。从票据市场体系的角度看,目前商业银行的票据专营机构是狭义票据专营机构,需要推进票据经营机构调整经营范围,覆盖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以全面对接实体经济服务。


(六)推动票据发展策略变革


目前票据承兑业务在商业银行往往纳入一般信贷业务管理,且因票据承兑业务对保证金存款的拉动效应明显,故在部分商业银行票据承兑业务沦为单纯推动负债业务的手段,且业务量受到国内信用证等负债拉动型产品的挤压。在此背景下,票据承兑业务未与票据贴现、转贴现等业务纳入统一的管理口径,未来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因此,有必要调整商业银行“轻承兑,重交易”的票据经营管理策略,将票据承兑业务纳入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部门的管理半径。可考虑将票据承兑子市场纳入票据交易所的管理范畴,商业银行票据部门负责管理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统筹推进整体票据业务发展,从源头上保证票据市场体系的长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七)完善再贴现市场


目前再贴现市场存在利率生成机制单一、信贷结构调整功能较弱、纸票占比过高等问题。作为央行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对于票据再贴现子市场有必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再贴现利率体系及调控机制,利用再贴现的差别定价改善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机构、调整票据市场基础资产构成,提高再贴现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央行可通过再贴现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电票、对商票的支持,加大再贴现子市场对调整产业实体经济的作用与支持。


(八)发展专业化票据经纪市场


专业化的经纪市场是成熟市场的标志,经纪市场是票据市场的润滑剂。长期以来,票据经纪市场一直处于缺乏监管、定位模糊、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状态,近年暴露出票据风险案件中大多牵涉票据经纪公司。建议对于票据经纪行业设立统一的准入门槛和业务标准,明确相应的监管机构,积极发展票据鉴证、咨询、撮合、报价等经纪服务,鼓励和培育部分票据经纪量大、业务发展规范、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和市场认同度高的票据经纪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九)推动票据评级市场发展


长期以来,票据市场各子市场之间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商业银行对用信主体的评级方法、权重偏好也各有差异,导致在整体层面对于票据市场信用主体评价、用信规模管控缺乏相应手段,普通投资者投资票据市场产品缺乏权威的评级依据。建议发展票据评级子市场,建立全国性票据市场评级机构,并结合票据市场的特点,对票据承兑主体、贴现主体等信用主体进行多层次、系统性、动态化的信用评价与管控,可选择或组建专门为票据市场服务的专项评级机构,并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参评意识,为票据市场投资提供权威、科学的投资依据,进一步规范票据各子市场的运行。构建全国性、一体化的票据市场评级体系将为票据各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票据市场相较于货币市场的其他子市场,如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法律关系更复杂、参与主体更多、面临的挑战更大,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参与和关注。一是在法律层面,需要尽快推进票据法的修订工作,为票据市场体系的设立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在政策层面,需要央行、银监、证监、保监等监管机构通力协作,在部门规章方面为票据市场体系的建立清除政策障碍,为票据专营机构以及为票据市场服务的经纪机构、评级机构的设立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以及调节社会资产负债规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三是在宣传层面,需要加大对票据市场体系的宣传,吸引企业与个人投资者参与票据市场中来;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人员主要集中于票据交易、票据审验方面,对票据发行、票据评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在央行票交所上线后,传统的验票、审单业务将逐步萎缩,需要尽快培养一支全方位熟悉、了解票据市场体系的人员队伍,为票据市场在更高层次的快速发展年提供人才条件。五是在理论研究层面,当前对于票据市场的研究较为零散,通常局限于研究票据市场的个别子市场,缺乏对于票据市场的综合性、系统化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票据市场体系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各子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票据子市场规范票据市场交易,统一规划票据市场创新,指导票据市场参与者综合运用票据对接实体经济,推动票据市场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肖小和:新时代票据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7-03 15:16
32500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发展好产业数字金融

2023-02-12 18:32
26478

贵州银行推出12项47条措施 全力以赴服务经济发展

2022-06-17 21:20
18738

深挖数据“金矿”服务经济发展:税务局这个新部门展现新作为!

2018-12-04 09:55
1778

浙商银行:以金融创新新动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3-07 14:48
3417

听银监会多部门负责人谈如何化解风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3-03 21:28
3202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