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网贷业务让小微企业融资不再难——以江苏银行“税e融”为例
江苏银行以税务部门提供的小微企业纳税信用和数据信息为依据,在把控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信贷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文/记者 李琪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6期
江苏银行以税务部门提供的小微企业纳税信用和数据信息为依据,在把控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信贷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普惠金融理论及实践领域的焦点、难点。而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税务、支付等优质数据的逐步开放、共享,数字化的网络融资模式快速发展,使小微融资“难、贵、慢”三大“痛点”的破解从梦想逐步走向现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银行业通过银税合作,引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出了以江苏银行“税e融”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网络贷款产品,受到众多小微企业主的热情“追捧”和肯定。与此同时,在以往的小微贷款“联保互保模式”遭遇风控挑战的背景下,网贷业务凭借其成本低、效率高、服务面广的优点,成为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创新模式。
“信用”:引入税务大数据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方式
蒋亮是杭州奥腾绣品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最近正为公司上百万元的流动资金缺口而发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到了江苏银行杭州分行客户经理的电话:“江苏银行为全市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产品‘税e融’,无需任何纸质材料、当天申请当天下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蒋亮登陆了江苏银行网上银行。简单的信息录入后,蒋亮当下即获批了95万元贷款。“广告说的8秒钟,我以为是吹牛的,结果真的只用几秒钟就批准通过了。我跟公司会计说,天上掉馅饼了!”蒋亮朴实的语气中满是激动。
“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根源在于,在现有的经济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机制缺失”,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岷峰向记者介绍,“一方面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其身份信息、资产信息、资金流信息等主要数据源,真实性存在隐患;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线下的尽调和审查方式,覆盖用户有限且数据获取效率低。”
在当前社会征信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如何获取高质量的数据来为小微企业增信,就成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
引入税务大数据,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信息核实难”问题,补齐了传统银行业“数据不全面、获取效率低”等大数据短板。2015年,江苏银行争取到了江苏国税的战略支持,推出了业内首款全线上操作的税银合作产品——“税e融”。企业正常缴税满2年,且年缴税总额超过2万元,即可申请贷款,不再需要提供抵押担保来增信,7×24小时随借随还,贷款利率8%-12%,客户无其他任何融资成本。此外,“税e融”设计为个人经营贷产品,借款主体为小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
“税e融”自推出以来,以其“全自动、全信用、全天候、全覆盖、全线上”的特点,深受广大小微企业主欢迎。截至2016年6月末,“税e融”江苏省内授信客户已突破万户,达1.2万户,通过在线网贷的方式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了纯信用贷款92.54亿元。
此外,江苏银行在杭州、深圳地区的“税e融”业务也已先后落地,累计为近千家企业提供了超过2亿元贷款;同时,与甘肃、湖南、山东、福建等地的城商行开展“税e融”深度合作,积极拓展无网点地区的网贷金融业务,加强与同业的技术和信息的合作共享。
“税e融”的推广,让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享受到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融资服务,更强化了“纳税也是信用”的观念,有助于实现企业诚信纳税、便捷融资和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那么,采用纳税状况作为企业履约能力指标,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税务部门是最了解企业的,小微企业如果能照章纳税,而且多年比较稳定,说明这个企业的经营和信誉都是良好的”,江苏银行相关人士介绍,“‘税e融’是纯信用贷款,最高额度可达100万元,对于纳税评级特别优秀的甚至可达200万元,这看似有着一定的信贷风险,但我们对风控还是很有信心的。一方面我们有着强大的决策模型,会根据企业持续、稳定纳税情况适度评判给予企业的贷款金额,另一方面,企业如果出现恶意欠款,会带来很大的违约成本,这也是稳定纳税的企业会尽量避免的。”
除了国税系统的客户基础信息、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信息、近年来的纳税申报信息、征收实缴信息、财务报表数据、纳税违法违章信息等“硬数据”,丰富的外部数据也为“税e融”业务决策提供了基础保障。据介绍,目前,江苏银行“融创智库”大数据平台已通过系统直连的方式接入国家工商总局工商注册信息、国家税务局企业纳税信息、海关进出口数据、国家统计局企业数据、汇法网法院数据、人民银行征信数据、银监局客户风险共享信息、银联商务商户POS结算数据、九次方企业征信数据、安硕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并即将接入三大通信运营商数据、国家电网数据、以及垂直领域合作机构(例如同花顺、房价网等)市场信息数据。此外,还利用网络爬虫技术,7×24小时对40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数据抓取与分析。
“秒贷”:实时审批背后的“标准化”风控
小微企业用款讲究的是“短、小、频、急”,而传统银行小微信贷繁琐的线下贷款流程,往往让小微企业错过了最佳的用款时机。而现在,客户只需在网上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企业营业执照号、组织机构代码号、纳税识别号,从点击“申请”到贷款“入账”,最快只需8秒!这真是从未有过的客户体验!
短短的数秒钟,“是否贷款?放多少款?”等银行相关的业务决策就能准确反馈给客户,如此便捷高效的网贷,银行信贷风险又是如何把控的呢?
“通过工商部门、统计部门、征信机构,还有其他的一些外部合作的机构,江苏银行通过大数据的整合、打分、业务规则来给客户判断能不能授信,是什么样的贷款利率,这样就把定价、评级等统一融入到系统中去了。”江苏银行总行小企业部总经理耿心伟表示。
据了解,“税e融”总共有四个模块,第一个是渠道获客模块,主要就是客户的刚性场景,比如说纳税、缴电费等场景,形成了客户的引流和渠道模块。第二个是审批决策模块,主要是靠线上自动审批的系统,打分卡模型和反欺诈,先通过反欺诈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打分卡得出客户的评分,然后再根据产品的模型做一个审批模块。第三个是营运支持模块,这一块里面包括合同文本的自动生成、客户的自助提款、自助还款。第四个模块是风险预警模块。
据介绍,对于“能不能贷款、风险高低”的定性判断,江苏银行“税e融”团队采用的是二维的打分体系,对企业法人的个人打分卡以及对企业的打分卡相结合,综合判断决策。对此,江苏银行小企业部产品经理张宁介绍说,“我们调研时发现,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情况,往往与企业未来的信用风险密切相关。我们认为,引入个人的打分可能比做对小企业直接打分更有效果。因而,江苏银行‘税e融’设计为个人经营贷产品,借款用途可以是企业经营,但借款主体需是企业法人。”
而对于“贷多少款、贷多长时间”等定量决策,则依靠经营主体的现金流以及纳税等数据来评判。通过经营纳税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
无论是对于企业或个人的打分系统,还是纳税数据的佐证,背后支撑这些决策的依据,就是标准的设定以及模型的组建。记者了解到,国税系统的数据端口理论上讲是开放的,仅就江苏省国税而言,目前已有近10家银行在使用其纳税数据。但对数据认识、分析、运用程度等,各家银行是有差异的。对此,张宁介绍说,“江苏银行对模型的参数设定,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的,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拿到同样的纳税数据,不同银行的风险偏好,以及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之前接触到一个客户,南京某银行的规定是不超过上年纳税额,故只批了20万元额度,而我们的系统直接批给他60万元。”据了解,目前,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相关参数的合理设置和动态调整,江苏银行“税e融”业务线上纯信用贷款的审批通过率约在20%-30%。
事实上,当前,大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已经充分应用于商业银行贷前贷后风控的整个流程。以江苏银行“税e融”为例,客户从申请到业务落地要经历客户识别与反欺诈、客户画像与实时信用评分、自动风险预警“三道关”:反欺诈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监测和分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用户身份识别,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相关信息以预防信贷欺诈行为的发生;实时信用评分与决策系统将数据驱动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结合借款人个人信息及经营实体信息,对个人经营贷业务进行综合评分,自动得出审批结果,为客户匹配相应的授信额度及贷款定价;预警系统配置的400多项预警规则,对客户进行7×24小时的关注,对可能影响信贷资金安全事项进行分类预警并推送至客户经理。通过以上“三道关卡”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形成了一个风险预警、通知、处置和关闭的闭环处理流程。
据江苏银行运营总监赵辉介绍,江苏银行的自动风险预警系统不仅跟踪贷款企业的纳税情况,还关注其网上的负面信息等,通过综合分析及时预警。贷款存续期内,江苏银行可随时查询该小微企业的纳税信息,也会不定期抽查小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网贷和授信服务模型。
当然,一个成熟风险管理模型的确定,往往是结合业务实际,依据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充足性,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反复推敲、不断试错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历经数年不断改进、迭代升级的过程。早在2012年,江苏银行总行小企业部运用线下资源,通过设立打分卡和查看历史数据,经过反复推敲和测试,在贷前和贷后,已经同时有好几个模型在运行,而“税e融”模型直接借鉴的就是之前的“辅助决策模型”。
模型的规范与运作,就相当于修建比赛的跑道,而当路途越来越通畅的时候,积累的越来越大量的数据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据介绍,目前,“税e融”产品团队掌握的数据有十几种,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刚性的入口,来把这些数据做一个整合和验证,而通过数据和入口的完善,客户的画像也越来越清晰。
当数据越来越精确地指向一个特征值的时候,银行机构不仅可以对用户进行多角度的画像,还可以自主寻找业务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面对后面众多的追赶者,耿心伟表示,下一步重要的突破方向,还是产品迭代,要做到“单品极致,系列完美”。据介绍,江苏银行未来的e融平台上,会有“商e融”、“链e融”、“创e融”等一系列产品,而这些创新产品的基本思路和模板,还是借鉴“税e融”已经成型的标准化模型,只要调整决策模型、贷后管理以及风险预警的一些参数,调整数据接口,新的产品就可以上线了。
“当我们的数据不断地积累之后,我们的获客渠道就可以被打通。那么我们可能会用其他的服务,由线上又回到线下,通过这个线上的获客提供线下的综合金融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耿心伟称,“在申请‘税e融’的客户中,除在线办理贷款以外,我行还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线下的跟踪服务,累计为该部分客户发放其他贷款110亿元。”
“惠民”:商业银行网贷产品“3.0”时代的“双赢”路径
耿心伟认为,当前,商业银行网贷产品已进入3.0时代,其最大特点就是,依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凭借严格设计的风险模型和决策引擎,自动审批客户的贷款申请,对资信状况良好,通过模型审批的客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在线提取贷款资金。作为破解小微金融“风控难度大、经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等困局的手段,同时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的双赢之举,商业银行网贷业务让我们离“好金融、好社会”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互联网批量获客。通过线上多渠道的引流,比起依靠银行网点、客户经理地推等传统方式,获客数量提高了一个量级。以江苏银行“税e融”为例,该业务采用内外部渠道结合的方式,分别在国税局网上办税大厅、江苏银行网银、直销银行等渠道设计了贷款申请入口,利用增值税纳税人每月(季)登录网上办税大厅进行纳税申报的“刚需”,实现了“批量获客、在线申请、线上签约、自助用款”,让金融惠及到更多企业。据了解,短短一年时间,通过国税系统等多渠道已引流近10万客户,其中提交贷款申请的占三分之一,客群定位精准,有效客户转化率高。
大数据技术防风险。大数据挖掘、整合、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银行可以借助庞大数据库,通过系统手段掌握小微企业的“软”、“硬”信息,并综合社会征信信息,批量、快速、低价地完成小微客户征信,提升了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产品管理智慧化。网贷产品的纯线上操作,大大降低了银行的沟通和交易成本;线上“标准化”审批在降低审批人员工作量、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更提升了业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效率,以及审批的精准度;贷后管理的标准化,更是破解了客户经理的人员瓶颈。在“税e融”预警系统的监控下,绝大多数情况下,客户经理只需收到系统的预警推送再调查相关客户的贷后事宜。以往,一个客户经理负责50个小微客户就已经精疲力尽了,而现在,“税e融”客户经理同时服务客户数可超百户。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