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协议频签 人民币国际化跑步前进
4月2日,G20峰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届时将讨论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等重大国际问题。峰会之前,中国的姿态显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3月31日,央行网站发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积极开展货币互换》一文称,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先后与其他6家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 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包括:2008年12月12日与韩国央行签署的1800亿元框架协议,2009年1月20日与香港金管局签署的2000亿元正式 协议,2月8日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的800亿元正式协议,3月11日与白俄罗斯央行签署的200亿元正式协议,3月23日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的1000 亿元正式协议。此外,3月29日,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代表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框架协议,不久双方将签 署相关正式协议,这也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
央行 表示,目前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据悉,同以往此类协议不同,近期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还进行了一些创新。如将互换的 有效期延长到3年,并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这些创新可推动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这些举措将大大增强新兴市场央 行操作的自主性及灵活性。
众所周知,正在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 性紧张,已经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亚洲国家和有关地区的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加强地区金融合作成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途 径。在货币互换协议中,双方通常承诺一定的互换额度,一旦启动货币互换,两国将可通过本币互换,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从而为本国商业银行在对方分支机 构提供融资便利,并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意义深远。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成为世界货币要具备国际结算、交易和储备的功能。通过货币互换 创新,一方面可以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储备功能。另一方面,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同时,通过这种途径推 动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做到风险可控。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 杰表示:货币互换协议不但为周边经济体提供了支持,也有助于巩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快其成为地区甚至全球主要货币的进程。他表示,受货币互换协议的鼓 励,在中国和那些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他国之间,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将会越来越普遍,“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的贸易伙伴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接受了人民币作为 各方认可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从而给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目前,人民币虽然还不能自由兑换,也未走向国际化,但是在每次危机来临时,人 民币总是挺身而出,发挥着地区大国货币的稳定作用。在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体系或面临重新洗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争取让人民 币最终成为世界多极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中的一员,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奋斗目标。
据悉,4月11日,400多位来自中外的知名金融专家、学者、金融家、政界高官以及新闻界的精英,将在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的 “2009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就“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危机下的中国金融及世界金融新秩序”等热点话 题,进行深度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