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之殇:“四万亿”下的闹剧一幕

李子暘 | 2016-05-26 22:45 937

近日,钢贸行业的惨状又被翻起。有媒体报道统计,自2011年起,钢贸行业因债务问题有超过10人自杀、300多人入狱、700多人被通缉,导致的坏账规模近100亿美元。但讲清楚钢贸过山车背后真相和来龙去脉的文章很少,这里一篇看懂。

文/李子暘 来自公号:经济真相(ID:ecotruth)


按:近日,钢贸行业的惨状又被翻起。有媒体报道统计,自2011年起,钢贸行业因债务问题有超过10人自杀、300多人入狱、700多人被通缉,导致的坏账规模近100亿美元。但讲清楚钢贸过山车背后真相和来龙去脉的文章很少,这里一篇看懂


本文根据媒体相关报道整理而成,意在以此为例展示:错乱的货币信号之下,人们的行为会多么乖张怪异。看不见的手让市场和谐稳定,让财富日益增长;而看得见的政府之手却只让人们疯疯癫癫,让无数财富化为乌有。


上海有个地方叫大柏树,位于宝山、虹口、杨浦交界处。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市场,聚集了大量钢贸企业。人们在那里把各种钢材买来卖去。


从2009年政府4万亿救市开始,大柏树钢贸市场上演了一场生动活泼的商业周期闹剧。此间的人们,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下奔突。其中令人哑然失笑的情节,比比皆是。


没钱干不了这一行


钢铁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物资,不可或缺。不过,经营钢铁贸易,却并不容易。这是个需要很多资金的行业。


作为贸易商,你向钢厂订货时,要先交订金。待到钢厂生产出钢铁,你去提货时,要付全款。那可不是一笔小钱。


买来了钢铁,向用钢企业销售,但这些用户却不会掏钱买你的钢,而往往需要你垫资,也就是他先白用你的钢。等他生产出产品并卖出去了,收回了钱,他才把钢材钱付给你。市场就是这样。你只能接受,一手托两家。


也就是说,想干这行,需要事先准备好很多钱,并且兜里要一直有很多钱。这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做买卖需要钱,去向银行借呗。可惜,银行不太喜欢这个倒买倒卖的非生产性行业,他们觉得风险不好控制。钢贸企业向银行贷款,基本没戏。


不过情况并非一直如此。2005年,开始有银行尝试着给钢贸企业放贷,不过利率要得很高,比一般贷款上浮20%;虽然银行要价高,但大家因为确实需要资金,也愿意去借。利率越来越高,最高时要上浮40%


到此为止,一切都还在正常的商业轨道内运行。


直升机来了!


到了2009年,一切都开始改变了。从天上往下撒钱的直升机来了。


直升机这个比喻来自主张印钞救市的人。他们说,在大家都缺钱的时候,央行增发钞票,就好像用直升机来撒钱。市场很需要这种撒钱直升机来恢复秩序。


2009年,慷慨的中央政府就派出撒钱直升机,往市场中大手撒了4万亿的货币,因此引发的信贷扩张,则达到了数十亿。


现实中,这种直升机就是银行。银行手中的钱一下子多起来了。并且,还要尽快把这些钱贷出去,据说这样才可以维持经济发展。


银行的客户经理们,被布置了贷款任务,必须完成。为了完成任务,客户经理们追着钢贸老板放贷,求他们多多贷款。“他们每天都来公司,看着财务报表,画以亿为单位的信贷蓝图。”


一家原来只有几千万贷款的钢贸企业,被银行追着放贷之下,贷款额急剧飙升到两亿。


在大柏树做生意的钢贸老板,很多是福建人。福建的银行,同样也有不轻松的放贷任务——是的,把钱借出去,有时候也挺难。福建的银行,纷纷派人飞到上海,给老乡们放贷。


福建周宁县,出了很多钢贸老板。于是,在银行的人看来,周宁县的人就等于是钢贸老板。周宁县的身份证,就成了放贷通行证。一张可以卖50万,因为凭着这个身份证,可以从银行贷出至少500万来。


说到身份证,这正是本闹剧的精彩情节之一。后面还有呼应,诸位接着往下看。


银行的服务,越来越热情,越来越周到。钢贸企业要付给炼钢厂的钱,直接由银行垫付。等到销售完成,收回钱了,再还给银行。


做得最热火的时候,当地买卖钢材一半的资金来自银行。


当然,银行并不白干。他们制定的放贷条件很有利于自己。利率高,保证金高,贷款变成存款放在银行,增加了银行存款量。这段时间,银行利润暴涨。银行的人,个个欢天喜地,奖金大大地有。


市场果然被4万亿刺激得兴奋不已。只要你胆子足够大,来钱很容易。银行拼命往你手里塞的贷款,就拿着呗。


富起来了


贷款是欠人钱。身负高额债务,其实应该压力重重,甚至夜不能寐,这才算正常。但熟悉我国国情的人都知道,如果这钱是欠银行的,并且欠得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现在是银行大把往你手里塞钱。面对如此热情,谁会冷漠拒绝呢?


“要不是银行主动找上门来教我们,我们这些小学都没毕业的人怎么可能想到去银行贷款?”一位钢贸老板后来回忆说。


人们很快就看出来,虽然银行已经给他们自己预留了丰厚的利润,但毕竟,前所未有的贷款洪流涌向了钢贸行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以往找银行贷款,那么难。现在,一下子变得那么容易。来吧!谁会嫌钱咬手呢?


聪明人一向都有很多。大家很快就突破了贷款只做钢材生意的限制,而是把钢贸企业变成了融资平台,借来的钱,投向各处。买房买楼,去山西内蒙买矿,放高利贷。有了钱,想干什么干不成啊。


既然钢贸企业成了融资平台,也就是吸金器,那自然越多越好。人们开始投资扩大钢贸市场,到处兴建新市场。福建老板们回家去叫来老乡。大家一起发财。一批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下子成长为“新一代的钢贸商”。真是形势喜人。


这些年轻人从一进场,迎接他们的就是滚滚资金。他们可不像老一辈那样有苦苦求银行贷款的经历。现在都是银行求他们:老板,这两个亿您拿走吧。Please,能快点办吗?我这年终奖就指望着这笔放贷了……


后生果然可畏。钱来得容易,自然也就花得大方。拿到银行塞来的贷款,先买辆宝马7开着。你买,我也买。一时间,钢贸市场的停车场里,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法拉利之类的豪车比比皆是。


豪车,也是本剧的狗血情节之一。接着往下看。


过山车开始向下冲了


在游艺场玩过过山车的人都知道,开始,过山车是先嗒嗒嗒地慢慢向上爬。这时,座位上的人会越来越紧张。因为大家知道,等爬到顶点,接下来就会是一个大俯冲。刺激就在这里。


4万亿闹剧,和过山车一样,也一定会有个大俯冲。区别在于,过山车爬升时,大家已经准备好享受刺激。可4万亿的大俯冲,却几乎没人有思想准备,大家都以为那个爬升会一直继续,一直到达幸福的彼岸。


钢贸企业变成融资平台,人们用钢贸的名义获得的贷款,大量投向未经银行风险评估的其他领域,对此,银行并非不知道。他们心知肚明。不过,买房、买矿、放高利贷,不是也都能赚钱还贷吗?没事儿,不用紧张。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2012年3月到9月,螺纹钢的价格从5300元/吨猛跌至3300元/吨。


最底层的支柱被撤掉了。建立在上面的庞大建筑开始摇摇晃晃,就要坍塌崩溃了。


房地产调控等政策,让用钢企业的还款周期进一步延长。钢贸企业那条靠银行支持的资金链,越来越紧。银行着急的时候,到了。


此前,银行贷款给钢贸企业时,也搭建了风险控制机制,比如,买来的钢材,必须放在银行许可的仓库,凭银行的单据出货。银行想,人跑得了,钢可跑不了。我手里握着货,没什么可担心的。


可真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银行才发现,这些法子根本不好使。


钢铁贸易,银行是外行,钢贸老板们是内行。内行耍外行,没有不赢的。钢价高时,贷款能顺利偿还,一切都看不出来。银行自信满满,日进斗金。可等到钢价大跌,银行才开始意识到钢贸老板的厉害和自己的不厉害。


别的不用说,清点仓库里的钢材数量,银行差不多就束手无策。“仓库里的货很难查,有同事去仓库数钢筋,根本数不清楚。一堆货只有5000吨,说成1万吨我们也信了。”


仓库虽然是银行许可的,但实际的控制权却另有他人。甚至几个钢贸老板会合伙买下一个仓库。银行所谓的“手里有钢”就成了笑话。那些钢材可能早就用假冒的手续发走了。更多的则是被反复抵押。至于银行开具的出库单,刻个假公章很难吗?


2011年6月末,上海用于质押的螺纹钢是库存的2.79倍。看见了吧,一吨钢材至少被重复抵押了2.79次。


更让银行害怕的,是围绕着钢贸贷款这个融资平台的杠杆式操作。其中种种复杂手法,本文难以再现。总之,当钢价大跌时,反向的加倍打击也就随之而来了。四两拨千斤,变成了千斤压四两。


怎么办?


银行渐渐意识到了大事不妙,开始收缩,不再新增钢贸贷款,已经发出去的贷款,尽量往回收。对内发放奖金的标准,不再是放贷数量,而是收贷数量。


曾经的热情放贷的银行不见了。板着脸收贷的银行,越来越多。钢贸企业的压力,急剧增加。2011年,上海钢贸企业的贷款共1510亿元,2012头几个月,收缩了近500亿。


2012年夏天,银行收贷的力度越来越大。钢贸企业已经很难受了。为了促使企业尽快还贷,银行承诺还了旧的,再贷出新的。但实际上银行往往言而无信,收回贷款以后就不再发放新的贷款了。钢贸老板气得直骂银行“骗贷”。


银行“骗贷”。嗯,闹剧的狗血情节来了。后面还有。


钢贸企业就像被套上了绞索;一边是持续的钢材低价造成的亏损,一边是不断增加的贷款利息和银行的催收贷款。怎么办?天知道。


银行的处境也不好过。人人都担心贷款收不回来怎么办。新的贷款审批极严极慢。客户经理们每天给企业老板打电话,确认对方没有“人间蒸发”。还要密切注意法院的动向,因为事关自己手里的那些抵押物。“支行空气里弥漫着焦灼的味道”。


福建人的商业信誉毁于一旦。本来,福建人喜欢抱团互助,非常重视商业信誉,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家福建企业出现大亏2.5亿。商会发个号召,每个商会成员企业掏个200万,就解决了。“周宁人在银行没有一分坏账”。


现在可没人敢说这样的豪迈之语了。个人自身难保,各展神通,饥不择食,商业信誉,早就顾不上了。不少福建人打上了信用卡套现的主意。银行发现以后,再遇到福建一些地方的身份证,连信用卡都不给办。


还记得前面那个情节吗?一个福建周宁县的身份证,可以卖上50万。现在,却连个信用卡都办不成。过山车嘛,就是要这样大起大落。


接下来该说说豪车的狗血情节了。市场车库里曾经的宝马7、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法拉利,一下子都不见了。不过,也有人因此受益。一个前福建钢贸老板,后来跑去养鳄鱼,现在发现,倒卖豪车是个好生意。他便跑回上海,趁机低价收购老乡们的豪车。原价1000万的,现在出400万就能到手。利润颇丰。


这些豪车的原主人,正在人生的过山车上飞速向下俯冲。


曾经热闹的钢贸市场,现在一片萧条。有的市场的商铺空置率,甚至达到了一半以上。继续营业的商铺里,也只能见到对着计算机打字聊天的业务员。


上海的法院,受理了数量前所未有的银行起诉钢贸商的案件。银行还在忙着查封钢贸老板名下可以查到的所有资产,“查封、查封,能查封的全部查封!”在上海,乃至在钢贸贷款集中的江苏地区,一处房产被几家银行同时申请查封的情况比比皆是。


怎么办?大家都盼着钢材价格赶紧涨起来。“让一切都好起来吧!”


但以后,到底是会逐渐好起来,还是即将上演又一场闹剧?


来源:

南方周末:“点钢成金”的不归路 钢贸生意神话终结

新浪财经:上海钢贸贷款持续恶化 民生银行作茧自缚

经济观察报:上海钢贸圈信贷秘链

浙商网:钢贸产业链五大“异常”现象


0
标签: 一幕 闹剧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高考阅卷现场的这一幕,很多人出乎意料!

2017-06-16 14:05
2151

记者冒死卧底偷拍:10秒内倾家荡产,这一幕震惊无数人

2016-09-13 13:56
665

“保壳运动”与“买壳运动”:一场监管下的闹剧

2016-05-04 22:55
907

ST股重组屡现“鸡飞狗跳”闹剧 内幕大面积曝光

2013-06-21 21:40
700

一季度外汇占款增量创历史纪录 外汇“堰塞湖”上演泄洪一幕

2013-04-23 15:43
83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