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知晓2016年经济金融展望
12月7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在北京发布《2016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15年全球和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展望了2016年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特点,并对热点问题做了专题分析。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ID:FN_FinancialNews)
12月7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在北京发布《2016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15年全球和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展望了2016年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特点,并对热点问题做了专题分析。
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疲软态势,GDP增速将略微回升至2.8%。区域分化格局没有明显改观,北美经济总体稳健,西欧稳步复苏,东欧陷入增长乱局,亚太地区发达国家经济低迷,新兴市场有所企稳,非洲与拉美经济有望从低迷中回升。全球金融稳定性面临压力,美元走强主导全球走势,股票市场出现多层分化,债券市场迎来收益率上涨走势,大宗商品市场依旧低迷。TPP将重塑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标准和新规则,催生世界经济新格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将缓慢推进,基准利率在2017年底可能达到3%左右,美联储加息对美国经济利弊兼备,对大宗商品出口国将形成双重压力。
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存在明显的下行压力,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挑战较大。预计全年GDP增长6.9%左右,CPI上涨1.4%左右。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错综复杂,经济发展正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预计GDP增长6.8%左右,较2015年小幅放缓;CPI上涨2%左右。宏观政策将保持宽松总基调,在扩大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供给侧的管理和改革,推进减税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快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使新供给更好地满足新需求。
关于全球银行业发展形势,《报告》认为,近年来国际大型银行经过战略重整,呈现规模增长放缓、资产布局均衡、海外扩张趋稳、成本控制加强、公司治理改善等趋势。美国和英国银行业总体稳健,日本和欧元区银行业仍面临较大挑战。2016年,中国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大,预计上市银行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不良率进入2%区间,净息差小幅收窄,非息业务收入占比迈向30%,净利润出现零增长,资本充足状况面临较大压力,传统业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竞争格局加速分化,严格监管倒逼银行提升管理水平。“守住底线,稳中求进”将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银行业将进入净利“零增长”时代?
作者 周萃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业内专家大多认为,明年经济形势仍将比较严峻,经济发展将处于阶段更替、结构转型、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各类金融风险仍将积聚且不断暴露。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攻坚期,将对银行业经营管理带来怎样的影响?
12月7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将出现“零增长”,净息差将小幅收窄,不良贷款将延续攀升态势,不良率将进入2%区间。
净利润步入“零增长”时代?
报告称,2016年,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企业盈利不佳,产业投资恐难有力恢复,由地方债、汇率、国际资本流动等引发的财政金融风险依然值得关注,这些都将给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努力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并探索从过渡依赖投资拉动转换到由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2016年是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中行研究报告称。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2016年GDP增长将较2015年小幅放缓,约在6.8%左右。
经济增长是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根据中国银行对16家上市银行近几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的测算,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将下降9个百分点。因此,如果GDP增长在6.8%左右,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将出现“零增长”。
银行净息差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从存款成本方面看,来自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资金来源竞争将更加激烈,再加上居民的理财意识持续增强,将共同推高存款成本;从贷款收益方面看,下降趋势已经形成,上市银行平均贷款收益率已由2012年末的6.7%下降至2015年二季度的6.1%。考虑到2016年存量房贷再定价、经济下行带来贷款需求下降以及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因素,贷款收益率仍存在下行压力。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2016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将小幅收窄2.4%左右。
不过,非息业务收入增加将弥补部分盈利收缩。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伴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以及信用消费观念的改变,投资银行、投资交易、资产管理、信用卡等业务将取得较快发展,并推动非息收入增加。
不良率或将突破2%
中行研究报告指出,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速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中行预估, 2016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达到2.0%左右的水平,拨备覆盖率逼近监管红线。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累的各类隐性风险正逐步显性化,局部地区和部分领域金融风险仍在聚集。业内专家认为,2016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区域性、行业性信用风险暴露,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走势向下的压力还将持续存在。
从行业来看,受国内投资出口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金属制品、电器机械、纺织等行业运行压力加大,煤炭、光伏、钢铁、水泥、造船等相关产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加大了行业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的可能性。分区域来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等区域,并有逐步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迹象。
近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对62位来自商业银行人士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升势尚未见顶,不良贷款率上升还会持续4至6个季度。
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进一步提高,而银行净利润增长将显著放缓,2016年银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也将面临较大压力。
新常态带来新机遇
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升级让银行业产生深刻变化,银行业正在告别高增长、高息差、高利润的“三高”时代,但同时也应看到,新常态也为银行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专家表示,资金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而银行作为资金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蕴含着新机遇。同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及自贸区建设逐步推进也将给银行业务创新带来新机遇。
中行研究报告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各种金融需求将加快涌现,业务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银行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形成较为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路线图,2016年将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在网点布局、组织构架、业务安排以及管理机制上有更大的动作,进一步推动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水平,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梯队。
当前,移动支付、投资理财、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等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推出,传统银行正在加紧主动融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潮流,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
中行研究报告也指出,2016年,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逐步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入。
小编为您摘录问答环节精彩观点
关于供给侧改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未来低端供应要压,高端供应会加快发展。中国经济未来两大动力,一方面来自一带一路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国内养老医疗教育等改革或会将50万亿的储蓄释放出来变成真正的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关于房地产 宗良:分区域来看,目前中国经济东部省份较为困哪,而中部六省中除山西之外五个省经济增长均排在全国前列。经济换挡期需要特别注重城镇化的问题。目前在去库存减产能下房地产市场整体压力很大。未来需要跳出房地产来发展房地产,只有城镇化的角度才能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将为中国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关于降低实体经济各类成本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 近年实体经济生产成本上升较快。具体表现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税费成本的上升和物流成本的上升,以及过去17年时间房地产价格不断高涨,也直接或者间接拉高了企业经营成本。 要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政策上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是否能从宏观政策的角度解决劳动力上升过快的问题?过去五年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速达到了15%,远高于GDP的增速。这在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是不可持续的。同时税费收入也增长过快,尤其是其中费这一块收入今年前三季度高于10%,远高于前三季度6.9%的GDP增速,税费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中国物流成本也远高于国际水平。这些对经济运行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压缩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打击了企业投资生产的积极性,进而提前透支了我国与其他经济体竞争的比较优势。因此政策方面需要在这几个方面加力给予补贴或者降税费改革等。 另外,从融资方面也需要进行改革,比如加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领域,加大金融改革,使得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更好的匹配。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提出了具体的部署,预计国家未来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关于人民币加入SDR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钟红: 我认为相比于象征性意义,人民币加入SDR实际性影响更大。对IMF、世界各国和中国来说是多方共赢的结果。中国必然会沿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方向继续推进,其中包括已经启动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也包括资本账户的双向开放,在上海的金改40条中已经涵盖了这样的试点措施。因此改革开放的步伐将会加快。 但人民币的可自由使用并不等于可自由兑换。对于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我们认为还是要坚持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相适应的步伐。我们不主张过快,或者超过我们承受限度的资本项目的过快开放。根据日本、法国等过去的经验,中国需要客观看待SDR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坚持稳步改革开放的进程。 比如我们的贸易结算就是持续稳定推进的,也是符合中国经济和改革的方向的,从大的方向来讲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改革。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中的风险,比如它对中国市场化的要求等,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防范也是需要给予密切关注的,但是大的改革进程将是稳步推进的。 关于人民币汇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表示,考虑到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分化,美元加息初期力度不会太大,人民币贬值幅度可控。长期看,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经常项目仍将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将支撑人民币的强势货币地位。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运行特征明显,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稳定。
关于商业银行海外布局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主管王家强: 人民币加入SDR ,代表着人民币自由使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会对全球的人民币资产产生一个推动作用。 首先是官方机构将会加强对人民币的储备持有,根据IMF的调查,目前全球130个国家中已经有3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资产。这对商业银行来讲,可以根据国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等官方投资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加大对他们的营销布局。 另外,未来人民币会在外汇交易、投融资等方面的使用范围将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加大对海外布局,可进一步抓住推广人民币业务的机遇,比如一带一路地区就是很集中的重点领域。 关于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邵科表示,目前,多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接近监管红线。在经济下行、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背景下,适度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有利于实现逆周期调控、 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增长,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维护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