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国际话语权 上海自贸区探索大宗现货交易突破

2015-11-05 14:41763

转自:新华网,原载于:第一财经日报  

转自:新华网,原载于:第一财经日报  

10-151010140333Y5.jpg

    在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结束后,上海自贸区的大宗商品市场建设起步。

  如何利用自贸区开放度最高的预期,让中国在大宗商品的资源配置和定价上获得相匹配的话语权,成为上海自贸区许多改革者反复思考的大事件。

  截至目前,共有10家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建设方案通过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其中3家(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上海钢联金属矿产国际交易中心、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上线运作,其余7家则还在筹备过程中。

  按照规划,上海自贸区将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贵金属、矿产、农产品、能源化工等国际交易平台,展开线上线下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起步现货市场

  8月24日,A股大跌8.49%,创下史上第三大单日跌幅,彭博大宗商品价格也跌至1999年以来最低点86.79美元。有媒体报道称,各类资产的“投降式抛售”殃及大宗商品尽数回吐了此前“黄金十年”的牛市涨幅。

  彼时,距离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线运营不足一个月。此前的7月31日,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启动仪式在洋山保税港区正式举行。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副处长曹艳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还是综合保税区的2009年,自贸区就开始关注大宗商品市场。原因就在于,此前十多年,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给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我国对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但在价格、资源配置上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或者是长单价,或者是点价。比如铜,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为基准价,到中国来再加上升贴水溢价,基准价是在国外交易市场中定的。”曹艳文说。

  彼时,综合保税区关注的是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希望打造一个面向国际的平台。但中国作为大宗商品许多品种的绝对买家,并没有让自贸区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历程更容易。

  首先,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分割,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内的期货市场,由证监会监管,现货市场则是由商务部监管。

  而且,考虑到期货市场属于资本市场范畴,如果向国外开放,有赖于资本项目开放等更多的改革,周期更长。再加上,目前国内的期货市场交易规则比如交易币种、交易价格等,都是按照境内交易规则来制定的,如果开放,还需要大幅调整现行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于是,自贸区决定转为推进大宗商品现货市场。

  得益于“黄金十年”,国内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突飞猛进。但是,野蛮生长背后也出现了许多由于风控体系不完善引发的负面事件,比如不久前的云南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事件,以及此前的华商所卷款、钢贸危机、青岛港骗贷事件等。

  曹艳文告诉记者,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资金风险。交易所在银行开设账户,将客户的交易资金全部归集到自己名下账户,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交易所人员挪用、侵占客户交易资金甚至卷款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货物风险。钢贸危机、青岛港事件反映出的就是货物风险,如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等。

  因此,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风控,在资金层面需要防止交易所侵占客户资金,也要防止交易所在后台虚拟资金入市交易;而在货物层面,则是要防止仓单重复质押、重复交易。

  针对大宗商品市场的乱象,2011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2014年6月,证监会清整办发布了《关于开展各类交易场所现场检查的通知》(28号文),检查历时三个月,覆盖全国27个省份近千家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

  风控体系“大考”

  曹艳文说,对于改革者来说,虽然也希望能够一步到位,实现改革的最终蓝图,但是,改革得于法有据,自贸区里也不能破法改革。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推进改革,一点一点突破,才是最现实的路径。

  他们的方法是:大宗商品市场建设对标国际的目标不变,但依然遵守现有的政策、法律框架,设计一套体制机制,很好地控制风险,让大宗商品市场很好地运作起来,再来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也通过制度和技术双重手段,推动大宗商品行业信用体系重构。

  风险的控制,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设立前就已经开始。

  首先,上海自贸区提出“交易、托管、清算、仓储”四分开的机制,实行第三方资金托管、第三方清算、第三方仓储,并由独立的第三方仓单公示系统对仓单进行登记公示,确保仓单真实性和交收安全。其次,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和业内专家综合评审。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辛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此次启动上线的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具有典型的国际化特征。

  一是交易标的国际化,交易标的为保税或未完税的大宗商品实物,以及以此为标的的仓单、提单等货权凭证;

  二是交易参与方国际化,交易参与方包括国内和国际交易商,通过FT账户体系,实现跨境交易和清结算;

  三是交易价格国际化,交易价格为不含关税和增值税的“净价”,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外币可用于履约担保。

  对于已经上线运营的平台,曹艳文说,目前成交了多少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测试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的风控体系是不是有效、管用。

  提单要成为交易标的

  对于自贸区希望推进的大宗市场建设蓝图而言,这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另外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市场开放度。

  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启动仪式上,王辛翎曾表示,未来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重点就是推动扩大业务规模,将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解决市场业务运作中的配套政策,还要在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的基础上,推动市场交易模式创新,并适时探索推动期货与现货联动试点。

  按照国际经验,大宗商品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应该统一,而且只有二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形成国际价格影响力,同时为实体经济服务。但中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并不支持这种统一。

  在目前的监管条件下,只有已经存放在保税仓库里的实物商品、仓单可以交易,提单、产能预售都还没有放开。

  “此前监管部门清理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中远期业务,不是业务本身有什么错,而是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使之异化成了类期货的金融对赌工具。我们希望,在有效的监管机制下,确定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能够把中远期的一些具备金融属性的业务放在自贸区里先做起来。”曹艳文说。

  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将提单作为交易标的。

  曹艳文了解到一家从事电子提单交易平台业务的国外企业,就找上门去。“这家公司已有几年的运作经验,知道风险点在哪,也知道如何控制风险,还有一些固定合作的船公司以及供货商。”

  目前,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方面已经梳理了多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保税货物区内交易、境外货物交易、税收、交易成本等。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很困难。改革不能奢望罗马一天建成,要日拱一卒。”曹艳文说。


0
标签:自贸区 上海 现货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天津三中院制定服务保障自贸区提升战略12项措施 探索《供应链金融企业合规指引》京津冀三地互通互认

2024-05-29 16:20
86242

陕西自贸区推出“秦信单”供应链融资新模式

2023-10-10 15:05
42301

2023年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含自贸区分行)招聘启事

2023-05-27 17:30
100538

首届自贸区产业租赁高峰论坛将于4月7日举办

2023-03-30 13:47
60479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专家组一行调研国核保理

2023-03-20 20:24
47628

上海自贸区公布第11批30个金融创新案例

2022-12-04 20:29
195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