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互补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创意经营的特质、特征很明显,既有竞争也有互补。但互联网并没有改变金融业的本质,两者共生共存、相互促进,正在推动金融业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广大客户。”7月9日,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出席新浪财经2015银行业发展论坛时如是评价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五个不同在刘信义看来,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定位、驱动因素、模式、治理机制、优势五个方面:第一,定位不同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创意经营的特质、特征很明显,既有竞争也有互补。但互联网并没有改变金融业的本质,两者共生共存、相互促进,正在推动金融业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广大客户。”7月9日,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出席新浪财经2015银行业发展论坛时如是评价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五个不同
在刘信义看来,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定位、驱动因素、模式、治理机制、优势五个方面:
第一,定位不同。互联网金融主要聚焦于传统金融业服务不到的或者是重视不够的长尾客户,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较低的边际成本,使长尾客户在小额交易、细分市场等领域能够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目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的客户交叉还比较少,但是未来相向而行、交叉渗透一定会逐渐增加。
第二,驱动的因素不同。传统金融业是过程驱动的,注重与客户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在此过程中搜集信息、建立管控风险、交付服务,互联网金融是数据驱动需求,客户的各种结构化的信息都可以成为营销的来源和风控的依据。
第三,模式不同。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在积极的运用互联网的技术,但是模式设计上是有差别的。前者具有深厚的实体服务的基础,线下向线上进行拓展,努力把原有的基础更充分的利用起来,提升服务的便捷度。而互联网金融多数是以线上服务为主,同时也注重从线上向线下进行拓展,利用便捷的服务手段,努力把业务做深和做实。
第四,治理机制不同。传统金融机构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需要担保抵押登记、贷后管理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通过制定透明的规则,建立公众监督的机制来赢得信任,不需要担保和抵押。这种机制的治理成本较低,但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和规范的业务标准。
第五,优势不同。传统金融机构具有资金、资本、风险管理、客户与网点方面的显著优势,资金来源与运用可直接对接体量大、成本低,同时资本实力雄厚,风险管理体系成熟,网点服务也是互联网在很多情况下所无法替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则具有获客渠道不同,客户体验好,业务推广快,边际成本低,规模效益显著等优势。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交叉渗透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错位竞争,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丰富了服务的方式,有助于金融业越做越大,更好地发挥经济枢纽的作用。”刘信义表示,这两者相向而行、持续发展,交叉渗透和业务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互补与竞争并存的局面,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要拥抱新形势,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重塑自己的经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一,在存量的领域应积极实施互联网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把传统的线下业务尽可能的通过线上进行,提升原有业务的便捷度,降低成本支出。针对客户下沉的趋势,加强集中经营、集约化管理,提升规模的效应,重视数据的采集、管理和挖掘,采取更多模型化的手段,开展营销和风控,将网络手段、数据、传感器更紧密的嵌入到供应链、产业链等金融服务当中去,积极的打造各种合作的平台,充分利用第三方合作伙伴,快速的扩大经营的覆盖面。
第二,在与互联网交叉渗透的领域应该做好差异化、特色化经营。一方面,商业环境积极的向互联网企业学习,拓展思路,构建新的业务模式。另外一方面,在应用新模式的基础上,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当前,浦发银行从自身出发,正在推进实施有浦发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战略,概括起来是打造一个平台、服务三类客群、构建三种服务模式,形成三个产业化特色。
一是打造集团统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整合集团内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信托、租赁、货币经济等各类资源,使客户能够一站式的发展各个领域。
二是服务相对重点客群。在个人和小微客户方面,将金融服务融入各种现实的场景,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在线视频、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全程在线的金融服务。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通,对产业链获取和挖掘,提供主动性更强、综合化程度更高的金融服务。在金融同业方面,银行在系统开发、业务运营、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能力,开放给有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的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同业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三是构建三种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包括全程在线的客户服务体系,实现PC和移动端统一的在线服务。线上、线下相贯通的O2O服务,实现线上虚拟渠道与线下实体渠道在服务范围内全面协同,以跨界合作为基础的生态化合同,实现各种业态的一站式服务。
四是打造三个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色。在消费方面,打造融入场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在投融资方面打造贯穿企业和个人两端的互联网直接投融资。在产业链方面,打造信息为驱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